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做练习。复习历史、地理、生物要做到细读教材,深入理解学习过的基本原理,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在理解基础上背熟基本概念、人名、地点、历史年号、大事件等。
5.复习中要适当做一些题
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做题。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对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一般是每科设一个专用的本子,将该科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并不时翻看,查找失分原因,从而达到消灭错题的目的。
错题本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太费时间。将错题辗转抄录,是很费时间的。为此,改进的方法是,不再单设错题本,而只是在做过的卷子上,将错题以最省目的方式标出,并不时翻看。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却一样不错。
第五部分:认真进行预习自测题:复习方法是否得当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
A:是 B:否 C:不确定
1。是否在复习前已明确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多少内容?( )
2。是否有固定的复习时间安排?( )
3。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复习计划?( )
4。复习计划是否能自始至终有效?( )
5。一周的复习时间是否满足7小时?( )
6。是否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复习上了?( )
7。复习时,是否能保持10~15分钟以上的注意力完全集中?( )
8。复习时,是否已将身边杂志、足球等心爱的物品收藏起来?( )
9。复习时,是否专注书本,不会想入非非?( )
10。复习时是否不会与人聊天,一心二用?( )
11。是否反对经常用“题海战术”来提高理解力?( )
12。是否用理解记忆法来巩固书本内容,而不是要采用机械记忆法?( )
13。是否会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学习方法?( )
14。遇到不懂问题,是否会向老师请教?( )
15。是否会主动阅读复习辅助读物?( )
16。考试复习过程中,你有没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考试内容加以系统整理的习惯?( )
17。在考试经历中,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善于把握考试的重点与难点?( )
说明: 10个以上答A,表明复习方法基本得当;答A少于10个,表明 复习方法还有待改进。
第五部分:认真进行预习总结
——找出错误,浓缩精华
总结有三个好处:一是消化、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二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三是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找到和别人的差距,然后加以改正。
通过总结发现不足
《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自己哪里掌握得比较充分,哪里还有不足。如果连自己的缺点和问题都不知道,你怎么复习?你又怎么面对考试?你的不足不是糟糕的成绩,而是头脑里知识的空白。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一两道难题,大家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题目本身并没有超出所学的范围,那就说明了一件事:大家都有问题,不善于思考,他们的学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进一步分析,难题为什么难?解题的关键在哪里?大多数时候,只要综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找到其中的突破口。
之所以大家都找不到,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大家对已有知识的掌握都不够牢固,不知道如何使用头脑中的知识,这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的。
怎样把死的知识变活?办法有很多种,你甚至可以从头到尾再学一遍。但要说效率最高的办法,还是做阶段性的总结。也就是说,每学一段,都应该对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掌握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尤其要清楚,自己还有什么弱点和不足。这是大家的问题,谁能解决它,在和大家的竞争中,谁就会更有优势。
那么,怎么样总结才能有最好的效果?知识量那么大,旧的还没消化吸收,新的就已经来了,跟老师的进度似乎总也跟不上,总有差距,学得越多,漏洞就越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学校的集体教学要顾及大家,带着大家一起走,自然不能完全符合个人的需要。所以,善于总结的学生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学习主要靠自己,老师和学校、作业和考试,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这样,你就可以把目光始终盯在自己身上,看我有什么差距,我有什么问题,我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一定要记住,只知道听课,不知道自学不知道总结的学生,永远不会成为好学生。
第五部分:认真进行预习总结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课堂上,老师讲出来的知识仅仅是老师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消化吸收,做出小结,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的小结能把知识装进了自己的头脑,并且做出初步的整理,把老师讲的知识连接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树上。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于应用。而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条理清晰、简明易懂、形象活泼。为技能的提高和后面的学习清除障碍。同时,还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把老师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课堂小结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回顾一堂课从头至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把握了教学脉络,就等于把握了知识本身。
第二,合理评价老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因为老师要照顾大家的接受能力,总是讲得很细,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更简便更清晰地把知识脉络梳理出来。
第三,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话再行概括一遍,概括的语言越通俗越有趣,对知识的印象就越深。
第四,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并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你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在和已有知识连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有没有缝隙和模糊区域,那都是需要进一步努力来深入掌握的。
第五部分:认真进行预习细节小锦囊:经常进行学习总结
1.每天一小结,定期一大结
每天对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小结,到了一定时期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总结,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每天的小结有利于发现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弥补。大的总结一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更要对一段时期内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2.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
为了培养总结的能力,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些和学习有一定关系的研究课题,比如“中国环境状况”“普通人的读书情况调查”等等,自己查资料、自己去收集素材、自己总结,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既有助于大家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定期总结自己的不足,找到弥补的方法
每周末,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全面的评估,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提出弥补的方式。全面评估就是总结的过程,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4.自己编写教材
可以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自己来编写教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一遍,再总结出来,这将极大地提高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第五部分:认真进行预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而学生就好比狱中的囚犯,终日饱受折磨。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会愿意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只能事倍功半。
自觉愉快地学习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有上进心,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本性都是向上的,都希望把学习搞好,然而,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事实是这样吗?
初中生王峰是一个让老师和父母头疼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毛病:上课时爱睡觉,平时一学习就感觉累。父母总是抱怨儿子没出息,不争气,平日里没少批评甚至打骂他,可王峰依旧我行我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他的爸爸曾经采取过“督学”的办法,在儿子学习时搬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可效果不好,还弄得父子关系紧张。
但是王峰并不是一无是处,他非常爱好体育和美术,各项运动成绩在全校都是出了名的好,他画的画还在区里展览过。有一次王峰感冒了,拉肚子,却一定要坚持上学,因为那天有体育课。为此,王峰的父母不禁连连叹息,儿子如果能把踢球、画画儿的精神头儿转移到文化课学习上该有多好!
事实上,像王峰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而且都在这一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但就是不爱学习,一拿书本就没精打采,仿佛是中了什么邪。
对于同样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能乐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