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伸出援助之手
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一些地区发生灾害的时候,向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的人,如同学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用善良的行为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2.饲养小动物
人们发现,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心地都比较善良。相反,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会感情冷漠,特别是在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得冲动易怒,经常出口伤人,行为比较残忍,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伴。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兔子、鸽子、金鱼等等。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照顾它们、爱护它们,日积月累,我们就能够学会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培养责任心。
3.养植物
养植物和饲养动物一样,也可以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在家里或者学校教室里养一些花草,如仙人掌、菊花等,这样既有利于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使大家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又可以培养责任心。
4.讲究社会公德
是否讲求社会公德,很能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善良的品质。尊老爱幼、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帮助盲人和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这些看似简单、微不足道的行为,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善心和同情心。
在德国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结果,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作客,大人们则毫无保留地支持。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是对于社会上那些弱小的人,我们要敞开自己的心扉,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和父母、老师相互理解
理解是爱的别名。只有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善解人意,才能真正去善待别人、关心别人;只有理解,才能体谅、关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考虑过父母和老师的感受和处境?作为一个个体,他们也同样面对着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在他们给予你爱和关怀的时候,请感谢他们;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对你发脾气的时候,请体谅和主动去关心他们,你的关心会让他们倍感温暖。
第二部分: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明辨是非
对正确的事情说“是”,对错误的事情说“不”。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做事原则。在小事上犯错,会逐渐累积成大的错误;在小事上为善,则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益处和帮助。
学会拒绝
一些不良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一些行为上的瑕疵,看似毫无影响,实际上很可能会左右一个人的成败。对此,一位作家这样写道: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
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
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
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要叠100万张多米诺骨牌,需费时一个月,
但倒骨牌却只消十几秒钟。
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
但要倒闭,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
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
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小“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视而不见,忽略它的存在,甚至被它所控制、所左右。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恶”是通过一些外在的诱惑来控制我们的,比如:迷恋网络、吸烟、玩乐、赌博、偷盗钱财、加入不良团体等等。事实上,一个人一旦抵挡不住诱惑,这些行为往往都会同时出现在他身上,最终必将导致犯罪。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制日报》上一则题为《小偷小摸成瘾,被诉方知悔恨》的新闻:
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连续入户盗窃作案15起,12月15日,刚满16周岁的汤某被福建省长泰县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
汤某因不喜欢读书,读完初一就辍学,除了帮家里干点农活,经常与一帮小青年在一起玩耍,久而久之便迷上了玩游戏机,学会了抽烟并上瘾。可是汤某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给的零花钱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便打起了左邻右舍的主意。今年6月至10月间,他趁白天大家都到田里干活,家里没人的时候,先后15次窜到同村汤某、彭某、陈某等人的家里,入室盗窃现金、香烟和有奖啤酒瓶盖等物品,价值共计人民币545元。案发后,汤某父亲替他退还赃款545元。
一直以为自己的行为顶多只是小偷小摸,没想到也会涉嫌犯罪,汤某后悔不已。
不能对不良团体说“不”,不能对游戏说“不”,不能对物质要求说“不”,最终导致汤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认为的“小偷小摸”,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看来,“恶”没有所谓的大小之分,只要是“恶”的事物,我们都必须远离,并坚决地说“不”!
第二部分: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滥用你的爱心
善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但是,我们却不能滥用爱心和善意。大家都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
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心地仁慈,想到这也是一条生命,于是便可怜起蛇来,希望它能活过来。农夫思来想去,将蛇拿来放入了自己的怀里。蛇很凉,但农夫仍然咬牙忍住了。蛇在农夫的怀里渐渐温暖起来,身体可以活动了。农夫非常高兴,心想总算救回一条生命了。不料,蛇迅速恢复了本性,用它那致命的毒牙深深咬住了农夫的脖子,将它的救命恩人给咬死了。农夫垂死的时候,悔恨地说道:“都是我的错,我怎么会怜惜这本性邪恶的东西呢!”
对于“恶”的事物,如果我们还是抱以仁慈之心,不但得不到感谢和回报,反而会被“恶”事物反咬一口,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我们的善意和爱心必须分清对象。我们必须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对于善的,我们付出善;对于恶的,我们要避而远之,或者努力和它作斗争,给予它必要的惩罚。
细节小锦囊:抵制诱惑,远离恶源
1.制定抵制不良诱惑计划
青少年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加以熏陶和培养。对于那些威胁到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我们需要正面对待,制定“抵制不良诱惑计划”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偏离了正确的生活方向,还可以在同学、朋友、老师、长辈的监督下,更好地督促自己抵制诱惑,远离恶源。
2.制定行为规范和为人准则
为自己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准则,这一准则可以参考老师、家长的意见。在大是大非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立场。不良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抵制;好的行为,要鼓励自己多实施,可适当给与自己奖励。应该把“惩恶扬善”作为自己内心的一场战斗,清除自己不良的想法和看法,培育自己善意的心灵。
3.助人为乐
无论事情大小,都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多去帮助别人。用“恶”去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回报以“恶” :多去关爱别人,自己才会收获爱与关怀。
前美国总统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伟人之一,原因就在于他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这使得他在任何场合中都能与别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亨恩顿先生说:“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满了人的时候,他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别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台上睡,卷一卷布当枕头,似乎谁有困难都会向他求助。”
林肯受人尊敬,就是因为他尊敬别人、善待别人,并以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快乐。
第二部分: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勤劳节俭
勤劳才知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或许并不真正懂得这两句诗的含义,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吝啬和小气的表现。
浪费一粒米饭,有什么可小题大做的呢?然而,这个细小的看法却有可能演变成花钱大手大脚、浪费随意的习惯。一粒米不珍贵,那么一碗米饭又有什么珍贵的呢?浪费一顿精美的晚餐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节俭尤其体现在细节处。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
古时候,有一个财主的儿子生活铺张浪费,不知道劳作是件十分艰辛的事。他吃腻了家里的美味佳肴,就到外面的饭馆里去挥霍。他经常到一家饭馆吃饺子,但他每次都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里面的肉馅。
后来有一次,他家不幸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只能沦为乞丐,为了生存到处乞讨要饭,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嘲笑。有一天,他到了以前他经常吃饺子的那个饭馆要饭,饭店老板居然用饺子皮招待他,他十分感动,连连道谢。但老板对他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饺子皮,我只不过是觉得可惜,拣起晒干了而已。
听了这句话,财主的儿子羞愧难当。后来,他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里也渐渐变得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