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00-针灸逢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太阳膀胱属壬水(壬日丙午时。气行本原京骨) 
补(用壬日壬寅时)至阴为井金 泻(用戊日壬戌时)束骨为 土 
足少阴肾属癸水(甲日丁卯时。血行本原太 ) 
补(用戊日癸丑时)复溜为经金 泻(用癸日癸亥时)涌泉为井木 
手厥阴心包络(寄丁)属相火(丁日辛亥时。血行本原太陵) 
补(用甲日癸酉时)中冲为井木 泻(又戊日丁巳时)太陵为 土 
手少阳三焦(寄丙)属相火(丁日庚子时。气行本原阳池) 
补(用丁日丙午时)中渚为 木 泻(用辛日庚寅时)天井为合土 
足少阳胆属甲木(乙日戊寅时。气行本原丘墟) 
补(用壬日甲辰时)侠 为荥水 泻(用己日甲子时)阳辅为经火 
足厥阴肝属乙木(丙日乙丑时。血行木原太冲) 
补(用戊日乙卯时)曲泉为合水 泻(用甲日乙丑时)行间为荥火 
(按脏腑各有五行生合之义。并荥俞经合各有气血流注日时。今合为一法。则学人易晓 
如。心病虚者补其肝木。实者泻。其脾土。是亦补母泻子之谓。又如心虚者。取少海之水。 
所以伐其胜也。心实者。取少府之火。所以泄其实也。余藏皆同论治者。当于此会而通之) 

卷三群书汇粹
子母补泻迎随
属性: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此以别经为子母也。母。 
生我 
之经。如肝虚则补肾。经也母气实。则生之益力。子。我生之经如。肝实则泻心经也。子气 
衰。则食其母益甚)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 
言以经取之(即于本经取所当刺之穴。不必补母泻子也) 
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言金 
克木。木克土。循环相制。不令一藏独盛而生病也)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 
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 
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火者木之子也。木者木 
之母也。水胜火。(泻火者。一则以夺木之气。一则以去金之克。补水者。一则以益金之气 
。一则以制火之光。故曰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得平木也( 
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乃五行之生化。即虚者补母。实者泻子之义。今言子能令母实。 
母能令子虚者。用针之子夺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虚指肺虚而言也) 
七十二难曰。所谓迎随者。知营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迎者 
针锋逆其来处为泻。随者针锋顺其往处为补。) 

卷三群书汇粹
泻南方补北方论
属性:(HT 洄集) 
王安道曰。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常情观之。则曰心火实。致肝木亦实。此子 
能令 
。法当泻心补脾。则肝肺皆平矣。越人则不然。其子能令母实。子谓火。母谓水。固与常情 
无异。其母能令子虚。母谓水。子谓木。则与常情不同矣。故曰水者木之母也子能令母实。 
一句言病因也。母能令子虚一句言治法也。盖火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过分而为(病矣 
水为本之毋若补水之虚)使力可胜火。火势退而木势亦退。此则母能虚子之义所谓不治之治 
也(此虚谓抑其过而欲虚之也)水胜火三字。此越人寓意处。虽泻火补水并言。而其要又在于 
补水耳。然水不虚而火独暴旺者。固不必补水也若先因水虚而致火旺者。不补水可乎。且夫 
肝之实也。其因有二心助肝。肝实之一因也肺不能制肝。肝实之二因也。肺之虚也。其因亦 
有二。心克肺。肺虚之一因也。脾受肝克而不能生肺。肺虚之二因也。今补水而泻火。火退 
则木气削。又金不受克而制木。东方不实矣。金气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虚矣。 
若以虚则补母言之。肺虚则当补脾。岂知肝势正盛。克土之深。虽每日补脾。安能敌其正盛 
之势哉。纵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偿所失矣。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或疑木旺 
补水。恐水生木而木愈旺。殊不知木已旺矣。何待生乎况水之虚。虽峻补尚不能复其本气。 
安有余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则能胜火矣。泻火补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谓能治其虚不补土。 
不补金乃泻火补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苟不能晓此法。而不能治此虚。则不须问 
其他。必是无能之人矣。 

卷三群书汇粹
奇经八脉总论
属性:(本草刚目) 
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络凡 
十五 
。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络也。其二十七气。相随上下 
。如泉之流。如日月之行。不得休息。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其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奇经凡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 
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沟渠。奇经犹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 
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滂沛妄行。流于河泽。此灵素未发之旨也。 
(八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 
营分 
。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 
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 
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 
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 
。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 
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 
。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故医而知此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卷三群书汇粹
络脉论
属性:(医门法律) 
经有十二。络亦有十二。络者兜络之义。即十二经之外城也。复有胃之大络。脾之大络 
。及 
奇经之大络。则又外城之通界皇华出入之总途也。故又曰络有十五焉。十二经生十二络。十 
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自内而生出者。愈多则 
愈小。稍大者在俞穴肌肉间。营气所主外廓。徭是出诸皮毛方为小络。方为卫气所主。故外 
邪从卫而入。不遽入于营。亦以络脉缠绊之也。至络中邪盛则入于营矣。故曰络盛则入于经 
。以营行经脉之中故也。然风寒六淫外邪无形易入。络脉不能禁止。而盛则入于经矣。若营 
气自内所生诸病。为血为气。为痰饮。为积聚。种种有情势不能出于络外。故经盛入络。络 
盛返经。留连不已。是以有取于砭射以决出其络中之邪 
难经以阳跷阴跷脾之大络。共为十五络。遂为后世定名。昌谓阳跷阴跷二络之名原误。 
当是 
共指奇经为一大络也。盖十二经各有一络。共十二络矣。此外有胃之一大络。由胃下直贯膈 
肓统络诸络脉于上复有脾之一大络。徭脾外横贯胁腹。统络诸络脉于中。复有奇经之一大络 
。徭奇经环贯诸经之络于周身上下。盖十二络以络其经。三大络以络其络也。尝推奇经之义 
督脉督诸阳而行于背。任脉任诸阴而行于前。不相络也。冲脉直冲于胸中。带脉横束于腰际 
。不相络也。阳跷阴跷同起于足跟。一循外踝。一循内踝。并行而斗其捷。全无相络之意。 
阳维阴维。一起于诸阳之会。一起于诸阴之交。名虽曰维。乃是阳自维其阳。阴自维其阴。 
非交相维络也。设阳跷阴跷可言二络。则阳维阴维更可言二络矣。督任冲带俱可共言八络矣 
。难经云奇经之脉。如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图。是则奇经明等之络夫岂有江河 
大经之水。拟诸沟渠者哉。又云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溢蓄不 
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全是经盛入络。故溢蓄止在于络。不能环溉诸经也。然则奇经共为一 
大络。夫复何疑。 

卷三群书汇粹
周身经络部位歌
属性:(类经) 
脉络周身十四经。六经表里督和任。阴阳手足经皆六督总诸阳任总阴。诸阳行外阴行里 
。四肢腹背皆如此。督由脊骨过龈交。脐腹中行任脉是。足太阳经小指藏从跟入 会尻旁。上行 
夹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脉最长。少阳四指端前起。外踝阳关环跳里。从胁贯肩行曲 。耳前 
耳后连 尾。大指次指足阳明。三里天枢贯乳行。腹第三行通上齿。环唇侠鼻目颧迎。足有 
三阴内联廉。厥中少后太交前。肾出足心从内踝。侠任胸腹上廉泉。太厥两阴皆足拇。内侧 
外侧非相联。太阴内侧冲门去腹四行兮挨次编。厥阴毛际循阴器。斜络期门乳肋间。手外三 
阳谁在上。阳明食指肩 向。颊中钻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旁。三焦名指阳明后。贴耳周 
回眉竹凑。太阳小指行下低。肩后盘旋耳颧遘。还有三阴行臂内。太阴大指肩前配厥从中指 
腋连胸。极泉小内心经位。手足三阳俱上头。三阴穴止乳胸游。唯有厥阴由颡后。上巅会督 
下任流。经脉从来皆直行络从本部络他经。经凡十四络十六请君切记须分明。 
经脉篇止十五络。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 
。是共十六络也。 

卷三群书汇粹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属性:(从胸至手。左右二十二穴) 
肺起中府三肋间上行寸六抵云门腋(下)三(寸)动脉求天府。侠白肘端五寸论尺泽肘中约 
纹是 
。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去腕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 
。少商大指内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