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5年第11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能看见她佝偻的背影和褪色的衣衫
  而母亲在故乡,离开了她早年侍弄的菜园
  还剩多少日月让我们回到
  我们再也回不去的菜园啊!
  此时,母亲一定正在故乡呵护我熟睡的女儿
  岁月改变了一切。午后的时光
  该轮到我默立在母亲和我的女儿之间
  在异乡,在午后的斜阳中
  
  父 亲
  
  父亲一定又在故乡的屋顶下
  接漏,仿佛漏雨是他盼归的儿女
  从天上,从他的泪眼里涌出
  父亲一定又在老屋的天井
  打水,好像我们是井水,从地下突然冒出来
  他捧着井水洗脸,捧着的竟是他自己,又悄然
  滑落,破碎
  父亲一定又趴在老屋的南窗睁望
  像一个婴儿,突然从摇篮的睡梦中醒来
  父母已不在他的身边


我遥远而又永在的乡村(三首)
■  刘益善
  长江边的小村
  
  长江边的那个小村
  可还是昔日模样?
  平野上一团墨绿的杨柳
  和风吹过
  柳丝洒洒扬扬
  轻舞那变黑了的茅屋顶
  上面再生出的嫩绿草秧
  那土墙,那有些圮旧的
  土墙,贴膏药般贴满牛粪饼
  决无一点臭味
  村人能闻出它的新香
  啊,长江边的那个小村
  生我养我的地方
  
  母亲从田里回来
  我趴在地下睡得正香
  鼻涕糊满了小脸
  泥巴涂遍了粗布衣裳
  我抱着母亲的腿
  我饿!娘
  
  从灶灰里扒出两只烧熟的芋母
  啊,那甜
  那美 那香
  我再也没吃过那样的美味
  我至今不能遗忘
  
  啊,长江边的小村
  那穿过村子的土路
  我们路这边的孩子
  和路那边的孩子打仗
  临了,敌我双方趴在路边
  用草棍伸进泥洞里
  钓那不知是否在洞里的螳螂
  啊,我儿时的乐园
  我儿时的伙伴
  生我养我
  我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母亲从故乡来信
  说是新谷登场
  家家装满了大囤小缸
  村里在盖楼房
  那些个和我打仗的伙伴
  如今的日子,美得
  像牛粪饼烧出的火一样
  啊,长江边的小村
  当我再回到你的身边
  你会装束一新
  迎你从远方归来的儿郎
  
  啊,田野
  
  窄小纵横的田塍
  老父亲脸上皱纹
  根根绵长无尽的线啊
  拴住了我的一颗思心
  
  啊,田野,我的摇篮
  母亲把我绑在背上
  麦草帽遮一小片凉荫
  一根棍子撑住身子
  双脚给稻秧中耕
  我在母亲背上睡去
  直到饥饿把我惊醒
  我趴在母亲的后颈上
  把咸涩的汗粒舔吮
  
  啊,田野,我的课堂
  当我从恶梦中明白过来
  悄悄摘下了袖章
  你张开双臂把我欢迎
  三月,赤着脚下田
  八月,烈日烤着光脊梁
  谁也顾不上直直腰身
  病了也不向队长请假
  难道是舍不得几个工分?
  你使我懂得了啊
  平凡,崇高
  纯朴,艰辛!
  
  我放下了挽起的裤腿
  穿双解放鞋
  父亲挑床粗布被送我起程
  望着辽阔无边的一片
  田野啊,我的双脚
  怎么变得这般的没劲?
  稻秧、犁耙、水车、老牛
  啊,一切都显得这么可亲!
  就这样告别了么?
  我一步一回头
  泪水湿了衣襟
  
  啊,田野
  月月年年,你在我的心中
  吃着家乡带来的糍粑糯米
  盖着那床粗布被子
  我仿佛看到你那明净的面庞
  听到你深切的叮咛
  啊,田野——
  
  磨坊小屋
  
  还在么?你村头的磨坊小屋
  还在么?树皮盖的屋顶
  黄泥坯垒的矮墙
  那头小毛驴,被蒙上双眼
  永远哼着那支单调的曲子
  沿着窄窄的磨道,走哟
  走哟,永远没有一个尽头
  三叔,一头一身的白面
  招呼着前来磨面的乡亲
  送上一撮金黄的烟丝
  然后叉开大手
  拍一掌小毛驴的屁股
  
  还在么?你村头的磨坊小屋
  还在么?那亮在墙凹处的小油灯
  晚上,这里是个新闻发布处
  叶子烟带着辣味翻滚
  各种佚事、笑话
  各家的故事在这里传布
  笑声在这里自由地轰响
  啊,自由的小屋
  乡亲们能互见肺腑
  啊,欢乐的小屋
  这里能清除一天劳累的辛苦
  
  还在么?你村头的磨坊小屋
  还在么?小屋的那个角落
  那是我的位置哟
  每晚,我必须来
  我喜欢那辣味的烟雾
  我在这里读一部人间的大书


太阳北上(组诗)
■  步九江
  农夫点秋香
  
  潜入金黄海洋,
  闪烁多情目光。
  农夫好像唐伯虎,
  沿着谷垄点秋香——
  
  接她来,不入洞房入库房。
  
  俊的,必然码密粒圆,
  美的,准是秸粗穗长。
  让她安静的睡上一冬,
  快些陶醉绿色梦乡。
  
  间 苗
  
  密密麻麻一垄,
  好像浓眉、马鬃。
  为了结出大穗——
  不改现状怎行?
  
  薅,恰到好处为宜,
  薅,像队列一样纵横。
  风儿一路视察一路夸:
  “是谁这般善于调整!”
  
  晨 采
  
  晨光把天幕挤开细缝
  露珠擦亮了笑声
  同龄结伴
  姑娘绿湿了裤管袖口
  晨光中,腰身鲜嫩葱茏
  榛蘑木耳
  野菜野菊……
  野味摆上城里人宴席
  乡下姑娘会打擂,
  晨采——好大的擂台!
  
  燕山之春
  
  当冻僵的历史
  伸开舒心的懒腰
  和风——便把燕山当作横笛
  吹出一首首动人的歌谣
  此刻
  从不激动的也开始激动
  不敢骄傲的也突然骄傲……
  细雨在为青山着色
  脆鞭抽碎了凝固的时光之潮
  在北方
  春潮一闹
  便不再有寂静的死角


风吹草低(三首)
■  南山牛
  生 活
  
  县城 像一辆
  现代化的出租车
  飞速地追赶着经济的潮流
  一如走过我眼前的谁
  那逼人的摩登 逼得我
  不得不把许多细节
  匆忙地省略
  
  省略不掉的“黄包”
  在现代化的缝缝里穿来穿去
  于行人的脸上打量着
  来钱的门路
  
  架子车还被毛驴拉着
  一蹄一蹄 走得马路叮当作响
  赶毛驴的老汉一条鞭子
  甩得却有些底气不足
  
  底气不足的是我的晚餐
  自由市场的摊子上 一块钱
  一碗扯面 油花辣子漂着
  点点惹人的颜色 一把葱韭
  掩盖不住我食欲正饿的香
  ——生活 就是生活啊
  这时候谁还顾得上诗也 文也
  连汤带水 带面子
  忍不住两碗 倒进虚荣的胃口
  ……被生活辣出的泪
  却不小心溅湿了
  我的墨迹未干的稿纸……
  
  村庄啊,村庄
  
  村如一架山
  庄似半面坡
  村庄 像一张狗皮膏药
  牢牢地贴住山坡的伤口
  ……我是一棵猫耳草
  妻是那朵苦菜花 儿女
  围成一片片叶子的颜色
  ——摇晃着村庄的十年九旱
  至于坡上的羊羔羔
  依然啃着一寸一寸昨夜的梦
  至于梁上的毛驴驴
  还在驮着期盼已久的光阴
  至于南山的牛嘛
  将坑坑洼洼的命运
  起早耕开 到晚
  又无可奈何地耘平……
  至于谁家的炊烟青云直上
  谁家的鸡偷食了谁家的麦
  谁与谁 因树的枝杆伸错了墙
  终于弄得头破血流人财两丢
  至于磨坊里的风风火火推陈出新
  柴油机吼破山崖的安宁……
  这些固守俗套的生活的比喻
  就像村道上乱飞的鸡毛蒜皮
  就像你费力听懂的方言俚语
  就像这首有关村庄素描的拙作
  ……原本都是
  河川江山的祖国
  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啊……
  
  土 炕
  
  我庆幸有一坨土里土气的炕
  还庆幸炕上土头土脑的我
  能将炕做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
  因为我身怀土炕永远的烙印
  因为我年年月月天天 一身
  沾满泥土的疲乏和劳累
  被炕烙成了夜夜的舒坦与欢欣
  因为我有会务庄稼还会烧炕的妻
  赶着毛驴  将三千年男耕女织的古教
  用铧尖儿——犁得支离破碎
  粮食的秸秆裹些秋风扫落的叶子
  ——还说 热炕不离粪蛋蛋
  
  我骄傲炕上丰登了我连年的收成
  还丰登了我迟迟开花结果的诗歌
  一如我土生土长的儿子
  帮我种地收割打碾放牛 念书
  终于大步走进了远方辉煌的大学
  把些日子积攒的潮湿和零碎
  把些山坡割不“断理还乱的恩怨
  还有一年三百六十多个天
  ——剩下的鸡毛蒜皮烦烦恼恼
  一拐耙子推进炕的肚子里
  就化成一缕缕哗啦啦的故事了
  就轻描淡写的烟消云散了
  ……然后大人上炕孩子上炕
  吃饭睡觉拉家常 上炕
  儿女亲家戚戚友友来了
  上炕上炕 上炕啊
  
  那是我祖祖辈辈最富有的家产
  那是风雪茫茫中归来的我
  迫不及待的安乐窝呀
  那是生我养我 活我的山坡坡
  那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西北
  那是九百六十万中的一部分
  知暖知冷的热土地啊
  栏目主持人:阎延文 周所同


现场(组诗四首)
■  张新泉
  倒干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