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的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化工设备联盟这种组织,主要的作用就是联络感情,把各家企业的力量凝聚起来。像这样一个组织,正需要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来担任秘书长一职,杨欣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小平同志在南京中非经贸论坛上的谈话,经中央整理后,迅速地下发到了各级部门,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小平谈话精神的运动。各种陷于沉寂的活动都开始活跃进来,股市开始一路走高,海南、广西北海等地的房地产像雨后春笋一般迸发出来。徘徊了两年之久的中国改革,终于轰轰烈烈地再次起动了。
就在中国经济重新升温回暖的时候,亚洲的另一个大国日本,却迎来了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没有人预料到,这次始于1990年初的危机,居然持续了整整一个年代,使曾经高速增长的日本遭遇了“失去的十年”。
431 尼宏的黄昏
431 尼宏的黄昏
日本金融危机的祸根,是早在1985年广场协议的时候就种下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赤字居高不下,外贸逆差不断增长,来自于德国、日本的廉价商品极大地冲击着美国自己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采取美元贬值的政策,以便增强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1985年9月22日,来自于美、日、西德、法、英等五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齐聚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五国政府联合干涉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贬值的协议,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广场协议之前,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1比250,在协议签订之后的三个月内,就下降到了1比200,此后更是一直跌到了1美元兑换120日元的低点。
日元的持续升值,导致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日本,使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井喷效应。据后世的统计,从1985年至1990年,日本股份平均每年上涨30,地价每年上涨15。与此同时,日本的外贸条件开始恶化,日元的币值高企,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失去了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日本企业纷纷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把本土的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本土的制造业逐渐形成空洞,大量的过剩资金被运用于股票、房地产等虚拟市场,经济的泡沫越搅越大。
1989年,日本政府为了避免经济泡沫继续蔓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1990年初,紧缩政策开始显示出影响,股市和地价出现了急速和持续的下滑。银行发行的大部分房地产贷款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不良资产。据推算,到1992年时,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了20万亿日元的规模,整个经济陷入困顿之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使许多投机商都输得倾家荡产,尼宏重工非常不幸地也成为遭到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对象之一。
尼宏重工以生产制造化工设备起家,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成为日本国内化工设备领域的重点企业之一,股票市值达到近50亿美元。可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在近年来却迷上了虚拟经济,董事长石川明醉心于股票和房地产,把公司的流动资金大量地投向这两个领域,导致企业的技术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按理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尼宏重工虽然在技术上缺乏进取,但其多年沉淀下来的品牌和制造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这足以使其在国际化工设备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一时还不至于崩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振华和他的汉华重工出现了。汉华重工的存在,似乎专门是为了与尼宏重工作对的。从最早那次汉华机械厂与尼宏重工在冰机主轴上的较量之后,汉华就不断地在蚕食尼宏的传统市场。一开始,汉华搞的是进口替代,抢了尼宏重工在中国国内的项目。随后,林振华又跑到泰国去抢了尼宏已经装进碗里的肥肉。
再接下来,汉华的吃相就越来越难看了。尼宏重工为了保持对汉华的技术优势,投入资金开发了40万吨大化肥技术,谁料想汉华居然也同时拿出了这样的技术。两家的技术差距不大,生产能力也不相伯仲,但汉华的人力资源成本明显低于尼宏重工,这使得汉华相比尼宏重工拥有了无法抵挡的价格优势。
左治义雄带领的尼宏重工营销团队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试图维护住尼宏重工的市场。但褚红阳、舒曼等人如影随形,几乎总是与左治义雄同时出现在各家客户的门前,而且只要一出手,必然让左治义雄铩羽而归。汉华重工与尼宏争夺40万吨大化肥设备的订单,也争夺包括制药、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的订单。
最让左治义雄感到崩溃的是,这两年来,汉华重工不但自己出手抢业务,而且还联合起了中国国内的几十家化工设备企业一起抢尼宏的市场。40万吨大化肥这样的核心技术,汉华居然说转让就转让,直接就送给了中国国内的几家石化设备企业。本来左治义雄还寄希望于汉华重工吃不下这么多订单,能够剩下一点残渣给他。现在这样一来,整个市场让中国人吃得连汤都不剩了,哪还有尼宏重工生存的空间。
传统业务被扼杀的同时,金融危机来临了。石川明投入到股市和房市里的十几亿美元完全被套住,连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公司的业务完全停滞了,大批工人面临着被裁员的命运。股东们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尼宏重工的股票市值一日几跌,从近50亿美元跌到区区几亿美元的窘境。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位名叫何飞的中国人出现在尼宏重工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他告诉石川明,自己是汉华重工派来的谈判代表,谈判的内容非常简单,那就是要收购已经濒临破产的尼宏重工。
“说说你们的条件吧。”石川明在沉默许久之后,这样对何飞说道。
“汉华重工出资3亿美元,收购尼宏重工所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尼宏重工在九州的两家工厂,将被全部拆除,所有设备由汉华重工运回中国。在福井和鹤冈的工厂将保留,由汉华接管后,恢复生产。
尼宏重工在东京的研究院也将保留,所有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待遇保持不变,负责承接由汉华重工交付的研究任务。尼宏重工拥有的地产和其他一些资产将被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偿付目前的银行欠款。”何飞侃侃而谈。
对于尼宏重工这个老对手,汉华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加以研究,目前这套收购方案,也是经过林振华、项哲等人慎重考虑,为尼宏量身定做的。
“这样也好吧。”石川明低下了头,“就请何君去和左治君就具体事宜进行交涉吧。”
作为石川明的心腹,左治义雄担负起了与何飞谈判的任务。这并不是左治义雄喜欢的一项工作,但他没有别的选择。
谈判的过程是冗长的,伴随着令人窒息的屈辱感。尼宏重工已经没有了讨价还价的实力,答应汉华的条件,多少还能挽回一些损失,让股东和职工们得到最后的一些补偿。如果不答应汉华的条件,等待尼宏重工的,只能是更悲惨的结局。
还好,谈判终于结束了,双方签订了收购协议,只等汉华重工把款项支付过来,尼宏重工就要改弦易帜了。林振华得到何飞的报告之后,组织起了一支接收代表团,专程从中国飞到日本,前来接管尼宏公司。
“他们来了。”小泉次郎低声地说道。
“他们终于来了。”左治义雄叹息般地说道。与林振华斗了这么多年,自己终于彻底地输掉了。昔日的对手,很快就会成为尼宏重工的新主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新老板,也许不会,因为他有可能会成为被辞退的员工中的一个。
不管明天怎么样,至少在这一刻,左治义雄必须做完他的工作,那就是以谦恭的态度,迎接林振华,并且陪同他去与石川明会晤。日本人一向是尊重强者、蔑视弱者的,好吧,你愿意说这叫欺善怕恶也可以,谁让它是日本人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品质呢?现在林振华是强者,左治义雄纵有再多的不满,也要向他低头、鞠躬,看着林振华把他曾经的骄傲踩在脚下。
两辆大客车顺着公路缓缓地开了过来,左治义雄通知门卫打开电动栅栏门,然后亲自引导着客车开进公司的院子,停在办公楼前。客车的车门打开了,首先跳下车来的,正是林振华。
“林先生,我是尼宏重工的全权谈判代表左治义雄,非常欢迎你来到尼宏重工,办理交接手续。”左治义雄一边向林振华鞠着躬,一边用英语自我介绍道。他知道林振华的英语水平是不错的,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不需要翻译。
林振华伸出手来,与左治义雄握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说道:“左治先生,我们是老朋友了。我知道,你是尼宏重工的老人,对于你为尼宏重工做出的贡献,我由衷地表示钦佩。同时,我也非常希望你未来能够继续留在公司里,改组后的尼宏重工非常需要像你这样有经验的营销人员。”
看来,自己不会被辞退,左治义雄在心里默默地念叨道。他不知道自己应当觉得庆幸还是痛苦。时下日本经济疲软,找工作非常困难,如果能够保住在尼宏重工的职位,对于左治义雄自己以及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不过,想到要成为林振华的下属,左治义雄的心里还是有一些苦涩的感觉。
“小泉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林振华又向小泉次郎走去,同样伸出手与他相握。
“林先生,非常高兴能够再次与你见面。”小泉次郎鞠躬答道,他与林振华已经见过很多次面了,不过每一次见面的感觉都难以让人觉得高兴。
林振华道:“小泉先生,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