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缥薮巳恕N峒丛度ヒ印J敝谝钥嘈惺履选>刮薮鹫摺K寄似林谌爰拧P∈α楸婧赔K伎吭弧:蔚镁嵋3杖顺鋈ァ<闯鸷险贫拧Q丈缟R煜懵摇�

  (辛丑)开皇元年复兴佛教

  周武废教。辛丑。隋文帝即位。改元开皇。诏五岳各置僧寺。又于相州战地。建伽蓝一所。帝志思弘法。是冬有沙门智周等。赍经二百六十部。应期自西域而还。敕付有司。召人番译○帝姓杨。名坚。华阴人。生时赤光照室。紫气满庭。宅旁有尼寺。尼名智仙。世号神尼。会炎暑。母扇之。寒甚几绝。尼自外至。谓其父曰。此儿佛天所祐。身如舍利。不可坏也。遂名帝曰那罗延。又曰。儿来处异伦。俗家秽污。可就寺养之。父乃以尼委儿。一日尼外出。母来抱儿。忽见儿化为龙。鳞角已具。惊惶堕地。尼归见曰。何因妄触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及年七岁。尼告帝曰。汝后大贵。当自东方来。佛法时灭。赖汝而兴。帝年十三。方始还家。及周武废教。尼隐其家。未几而逝。至是帝果自山东。入为天子。大兴佛法。皆如尼言。及登位后。每顾群臣。追念阿阇黎。以为口实。又云。朕兴繇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从道人中来。繇少时在寺。至今乐闻钟鼓之声。

  (癸丑)灌顶参智觊大师

  灌顶。章安吴氏子。字法云。始生三月。能随母称三宝名。有僧过门。谓其母曰。此子非凡。因以灌顶为名。出家受具。天纵慧解。陈至德癸卯。谒智觊禀受观法。顿蒙印可。觊命为侍者。随所住处。悉能受持。

  (壬子)道信参三祖僧璨

  道信。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斫州广济县。生而超异。幻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开皇十二年。信年十四。往礼僧璨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璨曰。谁缚汝。曰无人缚。曰何更救解脱乎。又问。如何是古佛心。曰如今是甚么心。曰我今无心。曰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信于言下大悟。

  (癸丑)二祖慧可示寂

  慧可。既付法僧璨已。旋往邺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归依。如是积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人惊问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曰吾自调心。何关汝事。又于管城县匡救寺三门下。谈无上道。听者林会。时有辩和法师。于寺中讲涅槃经。学徒闻可阐法。稍稍引去。辩和不胜其愤。致谤於邑宰翟仲侃。加以非法。可怡然委顺。识者谓之偿债。时癸丑三月十六日也。年一百七岁。葬磁州淦阳县东北七十里。

  ○智觊大师说法玉泉

  智觊。至荆州玉泉。入定一大木中。一日有巨蟒。长十余丈。张口内向。阴魔列阵。炮矢如雨。经一七日。觊无惧色。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著余福。不自悲悔。言讫。众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见二人威仪如王。前致敬曰。予即关羽。汉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得王此山。大德圣师。何枉神足。曰欲于此地建立道场。以报生身之德耳。曰愿哀悯我愚。特垂摄受。此去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当与子平。建寺化供。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既出定。见湫潭千尺化为平地。栋宇焕丽。巧夺人目。遂领众入居。演法一日。神白觊曰。弟子今日获闻出世间法。愿洗心易念。求受皈戒。永为菩提之本。觊授五戒。

  ○智顗大师示寂

  丁巳十一月。晋王遣使。奉迎智顗。顗将行。谓门人曰。吾将往而不返。汝等当成就佛陇南寺。又曰。乃是王家所办。汝等见之。吾不见也。到剡东石城寺百尺石像前而止。顾侍者曰。吾知命在此。不复前进。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唱观无量寿佛经题竟。复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定薰修圣行道力。功不唐捐矣。时石佛放大光明。覆满山谷。门人请曰。未审大师何位何生。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他。但登五品。汝问何生者。吾诸师友。待从观音。皆来迎我。言讫而逝。

  (庚申)三祖僧璨传法道信

  道信。依三祖悟道。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具戒。侍奉尤谨。僧璨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隋后独孤氏。虽处王宫。深厌女质。一心念佛。仁寿辛酉。命终时。永安宫北。种种音乐。自然震响。异香满室。从空而至。天竺斯那到京。帝问。是何祥瑞。对曰。净土有佛。号阿弥陀。皇后业高。超登彼国。故现斯瑞耳。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八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九(律字号)


  甲子(隋文帝仁寿四年起)乙丑(炀帝大业元年)丁丑(恭帝义宁元年)戊寅(唐高祖武德元年)丁亥(太宗贞观元年)庚戌(高宗永徽元年)丙辰(改显庆)辛酉(改龙朔)癸亥(唐高宗龙朔三年止)

  唐。李姓。起高祖武德元年戊寅。止昭宗天祐二年乙丑。二十一主。共二百九十年。

  (甲子)三祖僧璨隐居罗浮山

  三祖僧璨。既付法道信已。乃告之曰。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仁寿四年。适罗浮山。尝著信心铭曰。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繇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繇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繇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繇境灭。境逐能沉。境繇能境。能繇境能。欲知两段。原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繇斟酌。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延促。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智舜。入庐山。踵慧远净业。大业初。讲观经毕。即示疾。见鹦鹉孔雀念佛法僧。出微妙音。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矣。言讫安然而逝。

  (丙寅)三祖僧璨示寂

  僧璨。说法三十余年。绝口不谈其姓族乡邑。尝语道信曰。有人借问。勿道于我处得法。仁寿四年。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大业二年。旋归舒州山谷寺。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璨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化。是岁十月十五日也。至唐天宝间。河南尹李常。启璨墓。阇维。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建塔。百粒赠荷泽。百粒随身。

  (甲申)四祖道信开法破头山

  丁丑。道信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信愍之。教合城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遂引去。武德二年。说法于螺川。七年。返蕲州。住破头山。学侣云臻。

  (戊子)道绰法师往生净土

  道绰。并州人。出家习经论。晚事瓒禅师学禅。又笃志净土。有僧定中见绰数珠。如七宝大山。平居为众讲十六观经。将二百遍。人各掐珠。口称佛号。或时散席。响弥林谷。六时礼敬。初不废缺。念佛日以七万为限。贞观二年四月八日归寂。闻而赴者。满于山寺。见化佛住空。天花下散焉○僧炫。并州人。初念慈氏。期生内院。年九十遇道绰。始回心念佛。日礼千拜。一心无怠。后有疾。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示我宝手。吾其行矣。言讫而逝。七日异香不散。时有启芳圆果二法师。目击斯事。乃于悟真寺。共折杨枝于观音手中。誓曰。若于净土有缘。当七日不萎。至期益茂。芳果庆忭。昼夜观念不舍。忽觉临七宝池。入大宝帐。见佛及二大士坐宝莲台。光明辉映。芳果作礼。佛云。念我名者。皆生我国。又闻释迦世尊。与文殊菩萨。以梵音声。称赞净土。复见三道宝阶。其一白衣。其二道俗相半。其三惟僧也。云皆至心念佛者。得生此土耳。后五日忽闻钟声。曰钟声我辈事也。俱时化去○明瞻。隐居太乙山智炬寺。晚岁克志安养。贞观二年十月。知命将尽。入京就兴善寺设斋。辞别道俗。时仆射房玄龄杜如晦皆与焉。即返智炬寺。整威仪念佛。遽曰。阿弥陀佛来也。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庚寅)四祖道信传法法融

  法融。延陵韦氏子。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