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1。 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四肢厥冷,头面汗出,舌苔白腻,脉象沉伏者,首选方是
A。 藿香正气散 B。 附子理中丸 C。 玉枢丹 D。 四逆散 E。 苏合香丸
72。 患者久病体弱,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极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宜用何方调治:
A。 补中益气汤 B。 参苏饮 C。 麻黄附子细辛汤 D。 保真汤 E。 玉屏风散
二、B。 型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以次类推,每个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者一次以上
A。 右肾为命门说 B。 两肾俱称命门说 C。“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
D“命门者,自也”说 E。命门为“水火之宅”说
73。 《医贯》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
74。 《景岳全书》关于命门的论点是
A。 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 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C。 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 上荣于头目 E。 与血同行 ; 环周不休
75。 营气的分布是 :
76。 元气的分布是
A。 凝滞 B。 粘滞 C。 伤津耗气 D。 伤阴 E。 伤津
77。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
7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
A。 痈 B。 疽 C。 疔 D。 疖 E。 疹
79。 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容易化服者为:
80。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餐热疼痛者为:
A。 面浮足肿 B。 腹胀如鼓 C。 咳嗽痰少 D。 面色萎黄 E。 舌淡暗
81。 脾肺气虚证可见:
82。 心脾两虚证可见:
A。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B。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C。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D。 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安胎止漏 E。 补肝肾,强筋骨,法风湿
83。 杜仲的功效:
84。 续断的功效:
A。 石斛 B。 沙参 C。 玉竹 D。 百合 E。 麦冬
85。 能养肺胃之阴,兼可润肠通便的药是:
86。 主养胃肾之阴,而生津除热的药是:
A。 大风子 B。 白鲜皮 C。 秦皮 D。 土茯苓 E。 轻粉
87。 既治梅毒又治疥癣麻风的药物是 :
88。 既治梅毒又治湿热疮毒的药物是
A。 香薷散 B。 加味香薷饮 C。 香苏散 D。 加味香苏散 E。 藿香正气散 。
89。 暑令感寒夹湿。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浮者,治宣选用 :
90。 暑温初起,感寒夹湿。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舌苔白腻,脉浮数者,治宜选用 :
A。 再造散 B。 败毒散 C。 三仁汤 D。 羌活胜湿汤 E。 九味羌活汤
91。 憎寒壮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数而重取无力者,治宜选用:
92。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口不渴,脉弦细而濡者,治宜选用 :
A。 桑杏汤 B。 桑菊饮 C。 泻白散 D。 止嗽散 E。 沙参麦冬汤
93。 干咳少痰,痰中夹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神疲,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应选用:
94。 干咳少痰,痰粘难吐,咽喉干痛,头痛鼻塞,身热恶风,舌红,苔薄黄,脉小数者,应选用:
A。 气滞血瘀 B。 气滞血瘀水停 C。 气滞湿阻血瘀 D。 气滞痰凝血瘀 E。 气虚饮停血瘀
95。 鼓胀病机是 :
96。 瘿病病机是
A。 三仁汤 B。 白虎加桂枝汤 C。 羌活胜湿汤 D。 加味二妙散 E。 蠲痹汤
97。 四肢瘦软麻木,身体困重,足胫发热,胸腕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细数者,治疗主方用:
98。 四肢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伴发热恶风,烦闷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者,治疗主方用:
三、C。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 4个备选答案,如果该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请将A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有关,请将C。写在答题纸上,如果该题和答案A、B都无关,请将D写在答题纸上
A。 阴阳的互根关系 B。 阴阳的互用关系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非
99。 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100。 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 “热者寒之” B。 “通因通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1。 “热结旁流”的临床治疗,属于 :
102。 精血虚少之便秘的临床治疗,属于:
A。 神忘不清 B。 舌苔白腻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3。 痰迷心窍的主要症状有 :
104。 痰火扰心的主要症状有 :
A。 女子带下 B。 男子疝气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05。 带脉病证可见 :
106。 任脉病证可见 :
A。 肝阳眩晕,肾虚作喘 B。 血热动血,吐衄崩漏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7。 代赭石可用治的病证是 :
108。 磁石可用治的病证是
A。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B。 止血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09。 白头翁的功效是 :
110。 马齿苋的功效是
A。 头痛,干呕吐涎沫者 B。 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11。 四逆散可以用治 :
112。 吴茱萸汤可以用治 :
A。 芳香开窍 B。 豁痰熄风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13。 中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白唇暗,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四肢不温,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沉滑者治宜 :
114。 中风昏迷,口开目合,手撒遗尿,汗出息徽,四肢厥冷,舌短缩, 苔臼滑,脉沉伏者,治宜 :
A。 虚实 B。 寒热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115。 治疗肺痈应首先辨别 :
116。 治疗肺痿应首先辨别 :
A。 补肺益气 B。 补肾纳气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117。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短气神疲,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舌质淡,苔黑润,脉沉弱。治法是:
118。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旦发声低弱,咯痰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软弱。治法是
A。 寒气蕴蓄 B。 酒食所伤 C。 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
119。 噎膈的病因病机有:
120。 呃逆的病因病机有 :
四、X型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4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21。 在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中 ; 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之间联系的 是
A。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 B。 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联结成整体
C。 通过经络联结内外,网络周身 D。 五脏主五志,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生理功能联 结成整体
122。 对肺司呼吸起着主要节作用的是
A 宗气的生理功能 B 肾的纳气功能 C。 肝的疏泄功能 D。 心的行血功能
123。 用补气法治疗大出血,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 气能生血 B。 血为气母 C。 气能摄血 D。 气能行血
124。 “水气凌心”主要由于 :
A。 心阳虚衰 B。 胃阳虚衰 C。肾阳虚衰 D。 脾阳虚衰
125。 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 情志所伤 B。 痰湿内蕴 C。 脾胃湿热 D。 阴虚火旺
126。 影响脉道通利的因素是
A。 气机不利 B。 痰浊内阻 C。 津液枯涸 D。 过食咸味
127。 脾气虚损病机,主要是指 :
A。 运化无权,纳食不化 B。 升清作用减弱,升降失司 C 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 D。 统摄失权,血溢脉外而出
128。 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可有 :
A。 邪热炽盛 B。 阴虚阳亢 C。 阴血亏耗 D。 外感风邪
129。 五色主病中,黑色主 :
A。 痛证 B。 寒证 C。 瘀血 D。 肾虚
130。 短缩舌的病机有 :
A。 寒凝筋脉 B。 痰湿内阻 C。 热病伤津 D。 气血俱虚
131。 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是
A。 釜沸脉 B。 屋漏脉 C。 虾游脉 D。 解索脉
132。 大便溏泻可见于 :
A。 脾气虚 B。 胃阴虚 C。 脾气下陷 D。 脾胃湿热
133。 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晕厥,脉微欲绝,为:
A。 气虚失血 B。 气随血脱 C。 气血两虚 D。 亡阳
134。 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有 :
A。 无热恶寒 B。 下利清谷 C。 脉微细 D。 但欲寐
135。 大肠湿热证的大便改变有 :
A。 下利脓血 B。 大便干燥秘结 C。 暴注下泄,色黄而臭 D。 泻下酸腐臭秽
136。 药性毒烈,不作内服,只供外用的药是
A。 铅丹 B。 轻粉 C。 砒石 D。 升药
137。 既能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主治破伤风症的常用药是
A。 天麻 B。 防风 C。 钩藤 D。 僵蚕
138。 五味子的功效是
A。 敛肺止咳 B。 燥湿止泻 C。 生津敛汗 D。 清心安神
139。 用治阳虚便秘的药是
A。 鹿茸 B。 肉苁蓉 C。 巴豆 D。 硫黄
140。 常用醋制的药是
A。 大戟、芫花、甘遂 B。 柴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