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他通过仔细的计算,最终认为利用炮弹飞往星际空间也是不可能的。这
是因为炮弹由大炮发射出时的初速度非常高,这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极
大的动力加速度,但这种加速度将会造成宇航员的突然死亡以及仪器的彻底
损坏。很显然,大炮的炮弹根本不能用于星际航行。最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
论:“我建议使用喷气装置,也就是火箭之类的飞行器去研究外层空间用以
代替气球和大炮炮弹。”
喷气式火箭,离开地面的初始速度并不是需要太高,而是在飞行过程中
逐渐加速的,最终达到足以摆脱地球引力,从而飞出地球大气层的速度。因
为宇航火箭的速度是逐渐提升的,加速度远比炮弹小得多,所以就能够保证
火箭内乘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工作仪器的正常运转。但是,宇宙火箭在宇宙空
间是如何飞行的呢?它的构造又应是怎样的呢?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够计算出
宇宙火箭的飞行速度与高度呢?这些都是当时未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
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物体运动力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他根据已
知的力学原理全面地研究了火箭的运动过程,从而创立了牛顿古典力学中新
的一章——变质量力学。他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火箭推进速度的
计算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M
V=Cl i
n M
k
式中:
“V”表示火箭运动的速度;
“C”表示火箭燃料的燃烧产物从喷气管喷出的速度;
“M”表示火箭起飞前的原始质量;
i
“M”表示燃料与氧化剂燃烧完之后的火箭最终质量。
k
… Page 15…
这一公式表明,在外层空间,火箭的飞行速度是由发动机喷气管喷出气
流的速度以及火箭的起始质量与发动机最终停止工作后火箭的质量比所决定
的。要想提高火箭的飞行速度,就需要提高火箭发动机喷出气流的速度并增
大火箭的最初质量与最终质量的比值。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增加这两个数值呢?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决定火
箭喷出气流速度快慢的是火箭燃料燃烧的性质,燃烧后释放热量大的推进剂
喷出的速度就大;而液体燃料的发热量要比固体燃料(火药)大,因此从流
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喷气管中喷出的气流速度要比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喷气管
中喷出的气流速度大。因此,他在人类科学史上首次提出了采用液体燃烧为
火箭发动机的思想,并在他的这篇论文中绘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动力火箭
的构造图,从而为火箭的设计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设计的火箭外形犹如一支雪茄烟,因为这样的外形可
以使火箭飞行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在火箭的前仓是宇航员的控制室;火箭
的后仓则被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储藏室,储藏室中分别放置液态氢(作为燃
料)与液态氧 (作助燃剂),这两种物质在燃烧室内混合后就会燃烧起来,
燃气从喇叭形的喷气管内高速喷出。
为了更好地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齐奥尔科夫斯基还在论文中提出了在
星际空间高速航行的火箭操纵问题。他设想在火箭喷气管的出口处安装石墨
舵 (因为石墨能耐高温),利用石墨舵在燃气流中的转动所引起燃气流的偏
转来改变火箭的运动方向。
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这些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他的喷气式火箭设
计还相当原始,考虑也不够周全,但这确实是现代火箭的雏形,他的研究工
作,为以后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火箭设计及宇宙航行领域中继续深入研
究。1915年,他又发表了《论外层空间的航行》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探
讨了火箭发射升空后如何返回地面的问题。此时,他已预见到火箭返回地球
的困难——这是因为火箭返回地球时的速度极快;因此,高速运动的火箭在
降落过程中就会与周围大气的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
火箭就难免如同流星一样被烧毁。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发生,他提出
了利用低温液态氧循环冷却火箭外壳的方法,这样就能使火箭安全地返回地
球。
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现,仅仅依靠提高火箭发动机
喷出燃气的速度,无法解决火箭进入宇宙飞行的问题,因为当时还无法提供
一种能使火箭摆脱地球引力而飞行的液体燃料,这样火箭就无法以宇宙飞行
速度飞行。
我们所说的宇宙飞行速度有三个。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即当
物体以这一速度环绕地球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恰好等于在这一高度时物
体的重力。这个速度同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物体在地球表面的环绕速度为
7。91公里/秒,在离地面200公里处为7。79公里/秒,具有这样速度的物体
就会环绕地球飞行,而成为地球的卫星。第二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即物
体脱离地球的引力而成为太阳的卫星所要达到的速度,其数值为11。2公里/
秒。第三宇宙速度即物体脱离太阳引力的速度,其数值为16。5公里/秒;一
旦物体运行速度超过这一数,就会脱离太阳系而进入其他恒星系。
齐奥尔科夫斯基以为,必须设法提高火箭的原始质量与发动机终止工作
… Page 16…
后的最终质量之比,才能用现有的液体燃料使火箭达到应有的速度,但是实
际上,单级火箭增加质量比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贮藏液体燃料与氧化
剂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而随着液体燃料与氧化剂数量的增加,它们占用的
空间也就会增加,这样火箭的整体重量也会不可避免地加大。因此,质量比
就无法提高了。
针对这个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29年发表的《火箭列车》的论文中,
首次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新颖构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火箭的质量比,使人类
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液体燃料实现飞往星际空间的美好愿望。
在这篇论文中,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两种多级火箭的方案。
第一种是串联多级火箭,它是由好几枚火箭一枚接一枚地串连起来的。
火箭发射时,第一级火箭点火,推动整个火箭升空,在它的燃料用完后,就
自动脱离“火箭列车”;接着第二级发动机又开始了工作,推动剩下的几级
火箭继续飞行,一直到燃料用完后也与“火箭列车”脱离;……就这样,到
了最后只有最前面的一级才成为真正在宇宙中遨游的飞行物,它实际上是依
靠其余火箭的不断推动而最终飞行在空间轨道上的。
第二种是并联多级火箭,齐奥尔科夫斯基称之为“飞行中队型火箭”。
在起飞时,并联着的多级火箭同时启动,当各级火箭的燃料同时燃烧得只剩
下一半时,旁边的火箭就将燃料灌入相邻火箭的燃料舱中,并脱离“火箭列
车”。就这样几次重复后,最终的一级火箭就将进入预定的飞行轨道。
那么,齐奥尔科夫斯基设计的“火箭列车”是如何提高火箭质量比的呢?
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问题:假设单级空火箭的重量为500公
斤,其中装有1500公斤的推进剂,也就是说火箭在起飞前的总重量为2000
公斤,因此这时火箭的质量比就是2000/500=4。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火箭
列车”(两级火箭)的质量比。“火箭列车”起飞前的总重量还是2000公斤;
不过这时,因为它是由两级同样的火箭组成的,所以每一级空火箭的重量为
250公斤,其中装有的推进剂为750公斤。在第二级火箭最终进入飞行轨道
后,“火箭列车”的质量比就是:起飞前火箭的总质量与第二级空火箭(即
宇宙飞行物)的质量之比 (因为第一级火箭在燃料燃尽后已脱离),即
2000/250=8,这就比单级火箭的质量比增加了一倍。因此,火箭的飞行速度
就会大幅度提高。以上是以两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为例,如果要是更
多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推算出它的质量比会更
大,它的飞行速度也将有更大的提高。
齐奥尔科夫斯基对于多级火箭设计原理的探讨,是火箭技术研究过程中
的一个巨大飞跃,因为他对火箭技术的研究,解决了使用化学燃料作为推进
剂来实现宇宙航行的运载工具问题,从而使宇宙航行具备了可能性。今天,
人类已经向太空轨道发射了2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与多艘宇宙飞船,这些都
是依靠多级火箭发射升空的。这一事实的成功源泉就是来自齐奥尔科夫斯基
的“火箭列车”的技术性设计。仅凭这一点,人们不能不承认齐奥尔科夫斯
基是现代航天飞行的卓越奠基者。
另外,在星际航行的问题上,齐奥尔科夫斯基还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
的卓越设想。早在1883年发表的《自由空间》一文中,他就谈到了人造地球
卫星:“我所想像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就象月亮一样,不停地围绕地球运转;
但它只是在浓密的大气层之外,可以非常靠近地球,即大约离地球表面300
公里之外。”从此以后,他进行了许多计算,并指出发射人造卫星是人类进
… Page 17…
入星际空间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