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公司的头几天,我看小王一头扎进公司的资料室里,心里很高兴,这么肯学习的小孩应该有好的发展。没多久,他就大张旗鼓来做他的飞机稿,就是那种没有客户、自己随意创作的广告或者没有通过客户确认的广告。不能出街,自然无法接受实践检验,但因为创作没有限制,自由度很大,出彩的可能性也大,一般多以参赛为目的。小王的作品当然还不够拿奖的实力,但公司依然很支持,让公司的资深AD(美术指导)进行指导,帮他安排摄影事宜,并在公司会议上加以表扬。小王自己也干劲十足,经常加班。
问题开始出现了。对交给他的任务——实际这些才是真正的业务,能看得见真金白银的——小王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大概是觉得大材小用吧,到手的活儿,恨不得马上就完成丢到一边,好继续进行他的大师梦想。而现实却是鲜花、掌声、奖杯都还遥不可及。作为一个新手,首先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单活,更多地是在学习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比如修图、调色之类的,有些枯燥、刻板,但这些却是基础的基础。
记得小王的第一个任务是做一个简单的设计——实际上只是排版而已。非常简单的一个稿,不需要什么大的创意和平面表现,无非就是处理一下字体的大小排列,加上一点花边而已。这么一个事情,小王就弄了一个小时。当然这没有关系:书本的知识、绘画的经验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需要一点时间。可是这时候客户突然来了,马上就要定稿、输出,为了赶时间,只得临时安排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完成,从版面的调整到输出的设置,手快活熟,很容易就搞定。其中一些是技术性的问题,新手不懂的话可以边看边学,一下子就能够弄明白的。可你知道小王干嘛去了?他像没事人一样闪到一边看杂志去了,在他眼里好像根本不屑于此。这本来是他的任务,客户都还在旁边等着呢——仅仅这一次,小王就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小王的这种态度,也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尝到了苦头。
小王不断出现工作错误,能犯的大错,他基本都犯过了:做一本画册,一出问题就是最最关键的地方——封底的企业名称,要不就是电话号码;布置一个会场,错误就出在主席台上……当时不记得是小王第几次犯错了,也不记得是输出时弄错了尺寸还是干脆就弄错了文件,总之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我忍不住脾气,责问设计总监:“你这个上司是怎么做的?”没想到设计总监双手一摊:“我也拿他没辙了,该教的教了,该骂的骂了,该罚的罚了,他就是不长记性。公司业务多,我也不可能专门盯着他啊!”接着他又无奈地说:“骂他吧,他还特别虚心,低着头一句话不说,特诚恳的样子。考考他吧,他还全都会……”
正当这时候,公司的行政把工作记录拿出来了。他一念出来,大家都啼笑皆非。原来小王做的每个东西,大错偶尔,小错不断,没有一件事是完全做好不出一点差错的。虽然是刚进公司,干的不是很重要的活,一些小错也不关痛痒,客户也没有注意到,可这都是些像炸弹一样危险的东西,而且谁又知道下次会发生什么?
西方的姑娘们在寻觅自己的理想配偶时,有所谓“MR。RIGHT”的说法。当时我们正在做一个与婚恋有关的产品,“MR。RIGHT”的形象也是创作人员整理的众多构思方向之一。而那天就在大家讨论着公司内部管理(包括小王的问题)的时候,会议室的黑板上,还画着“MR。RIGHT”的形象。这时有人灵光一闪:“我看以后别叫他小王了,100%的错误率,也算是前无古人了,不如叫他MR。WRONG吧”。于是,这个名字就私下里叫开了。
第二部分:觅才篇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
小王犯的第一个大错是一本招商手册的设计。校对稿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印出来之后才发现客户的电话号码竟然少了一个数字。原来是在平面完成之后,还没有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转曲线”就让文案最后校对了一遍,而不是按规定校对最后输出稿。结果,偏偏这最后一道工序就出错了,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把最后一个数字给搞没了。客户要是靠这个号码来等电话,只怕等到胡子发白也等不到一个电话。所以,一发现成品的错误,客户的电话马上就过来了,口吻非常不客气,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肯收货——这事就麻烦了,我们印刷可是垫款的啊!
麻烦一出,文案可委屈了;按规矩得他负责,把个小伙子急得脸都白了。校对签字的稿子拿出来一看,没事啊,完全正确。客户要求省钱,又没有打样,没法校对打样稿。文案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跟我说,他能尽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如果公司要罚,他认。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以后再也不和小王一个组了。
这个时候,罚款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好说歹说把客户请到酒桌上,提出补救的办法,并扣掉部分费用以作为补偿,客户才勉强点了点头。客户答应了,麻烦事可还没完。回到公司,还得发动全部人手来给小王“擦屁股”。回去一说要大家手工把画册上的号码补齐,可算是炸了锅。我们公司总共才30多个人,这批画册可印了5000本。结果,每人分了老高一堆印刷品,连行政、前台、司机也一起加班,添改了整个晚上,才算把这事情弄完。
利润当然是没有了,等于白给客户干了一场。交货的时候,客户还不领情:“你看,这好好的画面添上这手写的一笔,多难看。就这一笔,还写得都不一样,这是什么事啊!”
他也不想想,我们全公司都来补这个错了,30多个人啊,字迹能一样吗?
好歹交了货,回到公司,把小王叫过来;还没开口教训他呢,他的头已经垂到胸口上了。我特意给了他一点惩罚,意思一下,扣掉他300块钱的工资,是要他记住这个教训。不然,就光是这次出错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他几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赔的。
当然,赔点小钱公司不是承受不起,但公司声誉的损失就是大事情了。名声虽然是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好像天上的浮云,但却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不可承受之轻”。广告公司的名声一直就是在刀刃边滚打,削一削就变薄了,看着那层薄云就落不下雨点来了。
这次的设计是个小单,但客户却是个大客户;而关于对广告公司的抱怨,在客户和他们的朋友间总是一份聊不尽的谈资、一个传播极快的话题。曾经有一个广告公司在制作方面小小地坑了客户一笔,结果被客户发现了。事发之后不出三天,我就从自己公司的一个客户听到了这个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广告公司要在诸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让客户记住你欣赏你,是不容易的事;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好的名声,让潜在的优质客户找上门来,却是各个广告公司的梦想。而擦亮这个梦想的方法,就是要做到足够的专业。屡犯低级错误,显然不是达到这个梦想的途径。
广告公司,总是在协助企业树立他的品牌,然而,实际上在协助企业创立品牌的工作中,广告公司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他们总是强调着自己所谓“品牌原动力”“品牌策略伙伴”“品牌顾问”等等的称号,但那些不过是漂亮的名词而已。归根到底,品牌是企业在做,广告公司的功课只是在品牌的传播方面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奥美自身定位为“品牌管家”也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
对于自己公司的品牌塑造来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自己。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尽量管理好品牌与客户的每一个接触点。回到这一印刷事件来说,公司的这个小小错误一出,已经增加了一个不利的口碑传播点。为此,我们特意召开了一个会议,重新检讨了作业的流程和品质监控的程序,让小王和他的直接主管都做了发言,为的就是让全公司都吸取教训,提高大家维护公司品牌的意识。
可是,没有料到,没过多久,小王又出错了。这次是一个会场的环境布置,喷绘、背景板等等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看起来各个环节他做得还都不错,偏偏主席台出了问题。主席台后面的旗子,歪歪斜斜的,像是刚刚经过一次台风。最显著位置、最大面积的背景板,平面效果做得不错,偏偏尺寸小了几公分,露出一溜耀眼的白边,特别别扭。这些都不是什么很难避免的问题,不过是跟制作方沟通的问题而已,偏偏小王就是没法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其实这次的会场布置,看得出小王的进步还是挺大的,整体的布局、色调、主题表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他就是在最简单的环节上漫不经心,把前期的努力工作都白白抵消掉了。
这次事件后不久,小王事先连招呼也不打,突然就辞职了。公司给他交了那么多学费,他一句感谢也没有,临了只有一句:“我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好像是公司抑制了他的创作能力似的。
于是,小王又一次带着他那精美的作品集,带着他那些飞机稿——其中新增了不少,当然,用的是我们公司的资源——去寻找他心目中理想的公司了。后来我还一直关注着他,毕竟在这个圈子里嘛。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他辗转了几个公司,也依然还只是个普通的设计助理,飞机稿倒是越来越厚了,只不过离获奖还是那么远。
实际上大学生走上社会在做人方面还是小学生,大学生应该珍惜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虽然有时只是打杂,但这也是接触社会的机会。调整心态,不要认为我是大学生,不屑于做些基础的工作。大学生要有胸怀,在意志和精神上磨练自己,做好小事情,不要敷衍。真正好的企业不会长时间这样浪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