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力潜规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所能看到的多是由于受君命之掣肘而贻误战机或因“不孙武像受君命”而遭诛杀的事情。将,不过是御将者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那么,司马迁在说谎吗?也不能这样说。中国有溢美的传统。为了溢美,总会编造出一些动听的故事来。这不仅表现在“君命有所不受”,也表现在其他诸多方面。从尧、舜、禹开始,几乎所有的圣人或道德典型,都多多少少含有一些溢美成分,没有一个能逃脱被溢美的命运。    
    我想,不会有一位愚蠢的将军愚蠢到会认真执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教条。    
    


第七部分第六十一章 伍子胥

    ———复仇之神    
    伍子胥是位富于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的复仇之神。作为复仇之神的伍子胥,是不同于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伍子胥的。复仇之神伍子胥,作为正面人物,被广泛地写在了各种戏剧之中,吟唱不衰。他的疯狂复仇被视为英雄之举,楷模后世,激励后人。然而,伍子胥式的复仇到底有什么积极意义呢?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这个比盲目歌颂他更重要的问题。历史的、道德的、人伦的、美学的、社会的,抑或是其他什么意义,显然都没有。只有些文学意义,还是渲染的结果。一个没有历史、道德与社会意义的人物是不会真正具有文学意义的。他的复仇事迹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仅此而已。    
    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伍屠与哥哥伍尚,伍子胥借助于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无所不用其极。    
    伍子胥逃离楚国五年后,楚平王已经谢世,伍子胥掘坟鞭尸,以泄其愤。这一点《史记》写得很精彩: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伍子胥的朋友兼政敌申包胥不同意伍子胥的复仇之举,提出好意的规劝,然而伍子胥丝毫听不进去:伍子胥像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虽知自己所作所为背天逆理,但伍子胥还是要倒行逆施。复仇,已经成为他心中惟一的、最高的理念,其余的,已经无所顾忌。这种为复仇而复仇的作法,成为武侠精神之滥觞,后来被广为演绎发扬,变为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是之谓也。当然,也存在相反的文化支脉,那就是“怨怨相报何时了”。二者常常被搅拌到一起,构成戏剧冲突。作为政治家,伍子胥不乏闪光之处,但作为复仇者,伍子胥实在是乏善可陈。因为私仇而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匪夷所思。申包胥的见地倒是入木三分,可惜伍子胥未予采纳。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伍屠是为小人谗言所害,伍子胥替父报仇,到头来自己重蹈覆辙,亦死于小人口舌:    
    吴太宰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吴王听信太宰谗言,赐伍子胥死。    
    伍子胥的后代没有伍子胥那样刚烈执著,终未续演父辈的复仇悲剧。    
    


第七部分第六十二章 变法者之命运

    中国的政治向来保守僵硬,缺乏变通。古往今来,变法者绝大多数没有好结局。商鞅早早地立下了标范。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不过是步商鞅之后尘。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商鞅变法不乏残暴不仁的一面,但更有推动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面。经变法,秦国日强,最终称霸,这是不争的事实。商鞅功不可没,然而结局却是被五马分尸,极其惨烈。有此先例,谁还敢言“变法”?    
    商鞅的悲剧自有其自身原因,比如他不听赵良劝告,刚愎自用,对反对势力的反扑估计不足等。但从一般的视角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惰性作梗。中国人对旧利益格局的固守意识过于强烈亢进,要改变之,谈何容易。既得利益者永远固守自己的城池,不愿做分毫让步,经年累月,顽固势力就难于撼动了。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再也未发生像样的变法,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社会变革,原因就在于惰性过强。与世界各国做横向比较,一目了然,不用说泰西诸国自文艺复兴之后变革不断,就是中国近邻日本,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实质性变革,一步步富强起来。在中国,提出实质性变革者必遭诛杀,无有一人能够逃此厄运。这是中国两千年止步不前、落于人后的根本原因。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政敌公子虔等立即“告发”商鞅“造反”。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印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第八》商鞅最终死于自己制定的法令之下,死于他自认为给予了足够恩惠的百姓发出的驱逐令。几乎达到天怨人怒的地步,商鞅纵有百腿无以逃脱,纵有百嘴难以自辩了。    
    绝不能简单地把这看作是商鞅个人的悲剧,其实是变法的悲剧,是变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中国人拒绝变法,但“变”是宇宙法则,不可能完全排斥“变”,于是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在中国,不变则已,一旦变就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改朝换代的大变,而这种大变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与社会进步、文明繁衍风马牛不相及,有时,社会与文明非但没有通过这种“变”前进,反而倒退。渐渐地不免形成这样一个奇怪的规律:中国人宁可容忍在大变中粉碎一切文明、打乱一切秩序,而接受不了在小变中保持规矩与传统。权力潜规则第六十三章合纵与连横战国时代贯穿着合纵与连横之争。合纵与连横之争的焦点在于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地方分权的,还是大一统的;是封建制的,还是皇权制的。最终的结果是连横胜,而合纵败。这是否说明主张连横的张仪比主张合纵的苏秦高明呢?否。不能说秦吞并六国是张仪政治路线的胜利,更不能说秦统一中国是连横派的胜利。实际情况是,在合纵派与连横派斗争开始的时刻,胜负就已经被注定了。缺乏团结基因的中国人绝对不可能在合纵的旗帜下统一起来,维持已经形成的政治格局。在中国,一强多弱的政治格局是维持不长的。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与“合”的斗争中,永远是“合”占据主导地位,“分”不过是插曲而已。合纵家苏秦之口不可谓不犀利,才华不可谓不耀眼。他被拜六国相,充分证明了他的盖世奇才。    
    他先游说燕国燕文侯:与秦国作战是在千里以外作战,与赵国作战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忧患百里以内的敌人却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了!燕文侯心悦诚服地说:予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疆国也。子必欲合纵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的苏秦合纵战略苏秦次到赵国,向赵国讲述联合御秦的道理。赵王同样心悦诚服:    
    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苏秦三抵韩国,夸奖韩国剑戟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激得韩王“勃然作色,攘臂嗔目,按剑仰天太息曰”:    
    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昭以赵王之教,敬奉社稷以从。《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苏秦四达魏国,仍施以激将法,魏王说:    
    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苏秦五去齐国,见齐宣王。夸奖齐国“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说得齐宣王诺诺:    
    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今足下以赵王诏诏之,敬以国从。《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苏秦最后说服楚王,楚王同样愿意“谨奉社稷以从”。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史记·苏秦列传第九》以苏秦之才,仅仅维持了15年合纵的政治局面,旋即转为钩心斗角,六国相争了,苏秦本人也死于非命。    
    张仪与苏秦相反,主张连横,完全出于偶然,就像辩论比赛,一方选择了正方,另一个人就只有选择反方,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一开始,苏秦是准备连横的,未果,不得已改为了合纵;张仪恰恰是准备合纵的,由于受到苏秦的慢待,不得已走上了连横之路。他们同是鬼谷子的学生,站在不同的政治阵线上,却并不对立,一切都为了扬名立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