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3-温热经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为烈火所燔,则神不清而谵语。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胆草。 
雄按∶须参叶氏《温热论》逆传治法。且此证挟痰者多,最宜谛审。 
呃逆,有因胃热上冲者,有因肝胆之火上逆者,有因肺气不能下降者。宜本方增石膏,加竹茹、枇杷叶、柿蒂、羚 
羊角、银杏仁。如不止,用沉香、槟榔、乌药、枳壳,各磨数分,名四磨饮,仍以本方调服。 
雄按∶此三候固皆实证,尚有痰阻于中者,便秘于下者,另有治法。银杏仁,温涩气分,但可以治虚呃,不宜加入 
此方。 
邪入于胃则吐,毒犹因吐而得发越,至于干呕则重矣。总由内有伏毒、清解不容少缓。宜本方增石膏、甘、连,加 
滑石、伏龙肝。 
雄按∶甘草宜去,伏龙肝,温燥之品,但可以治虚寒呕吐,不宜加入此方。本方桔梗、丹、芍,亦当去之。可加旋 
覆花、竹茹、半夏、枇杷叶。如用反佐,则生姜汁为妥。汪按∶此方中生姜不可少。 
疫毒移于大肠,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或下恶垢,或下紫血,虽似痢实非痢也。其人必恶寒发热,小水短赤,但当 
清热利水。宜本方增石膏、黄连,加滑石、猪苓、泽泻、木通,其痢自止。误用通利止涩之剂不救。 
雄按∶热移大肠,恶垢既下,病有出路,化毒为宜。既知不可通利,何以仍加苓、泽等利水?毋乃疏乎。惟滑石用 
得对证,他如金银花、槐蕊、黄柏、青蒿、白头翁、苦参、芦菔之类,皆可采也。 
毒火注于大肠,有下恶垢者,有利清水者,有倾肠直注者,有完谷不化者。此邪热不杀谷,非脾虚也。较之似痢者, 
稍轻。考其证,身必大热,气必粗壮,小溲必短,唇必焦紫,大渴喜冷,腹痛不已,四肢时而厥逆。宜因其势而清利之。 
治同上条。 
雄按∶唇焦大渴,津液耗伤,清化为宜,毋过渗利。惟冬瓜煮汤代茶、煎药,恣用甚佳。汪按∶此及上条皆宜用绿 
豆。疫证大便不通,因毒火煎熬,大肠枯燥不能润下。不可徒攻其闭结而速其死也。宜本方加生大黄,或外用蜜煎导法。 
汪按∶此证宜用麻仁。邪犯五脏,则三阴脉络不和,血乖行度,渗入大肠而便血。宜本方增生地,加槐花、柏叶、棕灰。 
雄按∶棕灰温涩,即欲止之,宜易地榆炭。 
膀胱热极。小溲短赤而涩,热毒甚者,溲色如油。宜本方加滑石、泽泻、猪苓、木通、通草、扁蓄。 
雄按∶苓、泽等药,皆渗利之品。溺阻膀胱者,借以通导,此证既云热毒内炽,则水已耗夺,小溲自然浑赤短涩, 
但宜治其所以然,则源清而流洁,岂可强投分利,而为砻糠打油之事乎?或量证少佐一二味,慎毋忽视而泛施也。 
溺血,小便出血而不痛。血淋,则小腹阴茎必兼胀痛。在疫证,总由血因热迫。宜本方增生地,加滑石、桃仁、茅 
根、琥珀、牛膝、棕灰。 
雄按∶设兼痛胀,忌用棕灰。汪按∶亦宜用地榆炭。 
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倍常时。或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如有邪附 
者,此阳明明邪热,上扰神明,病患亦不自知。僧道巫尼,徒乱人意。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 
雄按∶宜加朱砂、青黛,挟痰,加石菖蒲、竹沥之类。 
疫证之痰,皆属于热,痰中带血,热极之征。宜本方增石膏、芩、地,加蒌仁、羚羊角、生桑皮、棕灰。 
雄按∶桑皮、棕灰可商,宜加滑石、桃仁、苇茎、瓜瓣之类。 
疫证遗溺,非虚不能约,乃热不自持。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加滑石。诸病喘满, 
皆属于热,况疫证乎。宜本方增石膏、黄芩、加桑皮、羚羊角。 
雄按∶杏仁、浓朴、半夏、旋复花、枇杷叶、蒌仁、芦菔、海蜇、芦根之类,皆可随证采用。本方地、芍宜去之。 
汪按∶下条亦宜去地、芍。 
淫热熏蒸,湿浊壅遏,则周身发黄。宜本方增石膏、栀子,加茵陈、滑石、猪苓、泽泻、木通。汪按∶湿盛而用石 
膏。似宜佐以苍术、浓朴之类。 
雄按∶此证亦有宜下者。汪按。青壳鸭蛋敲小孔纳朴硝于孔中纸封炖熟。日日服之。义取一补一消。治黄胆甚效。 
余尝亲试之。初时便溏不爽。服朴硝而便反干畅矣。 
疫证循衣摸床、撮空,此肝经淫热也。肝属木,木动风摇,风自火出。《左传》云∶“风淫末疾”,四末四肢也。肢动 
即风淫之疾也。宜本方增石膏、犀、连、栀、丹,加胆草。 
雄按∶桑枝、菊花、丝瓜络、羚羊角、白薇之类,皆可采用。实者,宜兼通腑;虚者,宜兼养阴。 
狐蜮,宜本方增石膏、犀角,加苦参、乌梅、槐子。以上五十证,热疫恶候,变态无恒,失治于前,多致莫救。慎 
之!慎之! 
疫证热毒盘踞于内,外则遍体炎炎。夫热极之病,是必投以寒凉。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于内,必生外寒。阴 
阳相搏则战,一战而经气输泄,大汗出而病邪解矣。 
疫证瘥后,四肢浮肿,弗遽温补。 
雄按∶宜清余热,兼佐充津。 
瘥后饮食渐增,而大便久不行,亦无所苦。此营液未充,若误投通利,死不终朝矣。汪按∶宜食黑脂麻。热疫为病, 
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润皮肤而灌筋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最是佳境,不过数日,气血通畅而 
自愈矣。疫证失治于前,热流下部,滞于经络,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卧不能动,误作痿治,必成废人。宜本 
方小剂,加木瓜、牛膝、续断、萆 、黄柏、威灵仙。瘥后,不欲饮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虚弱,宜健脾养胃。 
雄按∶不欲食,病在胃,宜养以甘凉。食不化,病在脾,当补以温运。医者,须分别论治。汪按。叶香岩论脾胃辨 
析最明畅。余以为胜于东垣之专事升脾。学人所当师法也。 
瘥后惊悸,属血虚。宜养血镇惊。 
雄按∶亦有因痰热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颇多。 
瘥后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肾不交。宜补水养心。 
雄按∶朱砂安神丸最妙。汪按∶亦有兼挟痰者。 
瘥后,有声不能言,此水亏不能上接于阳也。宜补水。 
雄按∶有痰热滞于肺络者宜清肃;有疫热耗伤肺阴者宜清养。不仅水亏为然也。 
瘥后,声颤无力,语不接续,名曰郑声。乃气虚也。宜补中益气汤。汪按∶第五卷方论不录此方,附论在清暑益气 
汤下。 
雄按∶此证虽属气虚,实由元气无根,补中益气,升阳之剂,切勿误投。宜集灵膏。 
瘥后喜唾,胃虚而有余热也。乌梅十个、北枣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雄按∶此方甚佳。 
言者,心之声也。病中谵妄,乃热扰于心。瘥后多言,余热未净。譬如灭火,其火已息,犹存余焰也。 
雄按∶宜导赤散加麦冬、莲子心、朱砂染灯心。 
瘥后遗精,宜交心肾。 
雄按∶精因火动者多,宜清余热,黄连、黄柏,最是要药。 
瘥后触事易惊,梦寐不安,乃有余热挟痰也。痰与气搏故恐惧。 
雄按∶宜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栀子、知母、茯苓、旋复花、橘红等药。 
瘥后,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此因邪热未净,伏于心包络所致。 
雄按∶宜用丹参、白薇、栀子、麦冬、甘草、木通、盐水炒黄连、竹叶、朱砂染灯心、细茶等药。挟痰者,花粉、 
天竺黄、石菖蒲,省头草之类。或万氏牛黄清心丸,皆可采用。 
瘥后自汗、盗汗,虚象也,宜分阴阳而补益。 
雄按∶固属虚候,多内余热未清,心阳内炽,慎勿骤补,清养为宜。如西洋参、生地、麦冬、黄连、甘草、小麦、 
百合、竹叶、茯苓、莲子心之类,择而为剂可也。 
瘥后心神不安,乃心血亏损。宜养心。 
雄按∶固是心营不足,亦因余热未清,治如上条可也。 
瘥后虚烦不寐者,血虚神不守舍也。 
雄按∶非神不守舍也,亦余火扰动耳!治如上法,或加阿胶、或加生鸡子黄、或加珍珠,审证而用得其宜,贵乎医 
者之神悟矣。 
瘥后余热未净,肠胃虚弱,饮食不节,谷气与热气,两阳相搏,身复发热,名曰食复。 
雄按∶治法与伤寒食复同,更有瘥后起居不慎,作劳太早,虚阳浮扰而发热者,名曰劳复。治宜调气血。 
瘥后早犯女色而病者,名女劳复;女犯者,为男劳复。其证头重目眩,腰痛肢酸,面热如烘,心胸烦闷。宜麦冬汤 
主之。若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阳强。以冰片研细糁之,即缩。长至数寸者,多不救。 
雄按∶此方甚妙。宜加竹茹枸杞子。 
男子新瘥,余热未净,而女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女人新瘥,余热未清,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 
其证男子则阴肿入腹,绞痛难忍;女人则乳抽里急,腰胯痛引腹内。热攻胸膈,头重难抬,仰卧不安,动摇不得。最危 
之证。 
雄按∶阴阳二易,余谓之热入精室证。第阴易较重于阳易,以女人疫热之气,本从阴户出也。古人用 裆之义最精, 
取其能引热邪,仍由原路去,故阴易,须剪所交接。女人身穿未浣之 裆,《千金》用月经赤帛,亦从此脱胎。阳易,须 
剪所交接。男子身穿未浣之 裆。并取近阴处之数寸,烧灰服下,奏效甚捷。后人之用鼠矢,亦取其以浊导浊之义。然 
究不如烧 散之贴切矣。余如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实、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并走精室, 
皆可随证采用。以上三条,温热病后亦同,不仅疫证尔也。 

卷五
方论
属性:x甘草汤x 
甘草(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王晋三曰∶一药治病,是曰奇方。 
徐洄溪曰∶大甘为土之正味,能制肾水越上之火。王朴庄曰∶自《灵》《素》至汉、晋、宋、齐诸古方,凡云一两者, 
以今之七分六厘准之。凡云一升者,以今之六勺七抄准之。汪按∶唐人之方则一两,当古之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