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式橄榄球职业比赛的赛况十分复杂,但基本规则并不难理解。每支队
伍由}1人组成,控球的一支叫做进攻方,他们力图通过传球或带球跑到对方阵
地最后端的极阵得分。另一支队伍叫做防守方。他们力图阻止进攻方的进攻并
夺取控球权。如果一方得分了或丧失了控球权则攻防转换(进攻方变成防守方,
防守方变成进攻方)。如此反复,直到比赛的4节全部赛完。得分最多的队获胜。
这是一种激烈对抗的比赛.进攻一浪接一浪.每次进攻之间稍有间歇.好让进
攻队决定下一步采取何种策略。在橄榄球比赛中力量是必要的.但也同样需要
智慧、敏捷和技巧。
在1984年的橄榄球场决赛上,战无不胜的内布拉斯加打谷者队与曾有一
次败绩的迈阿密旋风队狭路相逢。因为前者晋身决赛的战绩高出一筹,只要
打平,它就能以第一的排名结束整个赛季。
不过,在第4节,内布拉斯加打谷者队以17:3l落后。接着他们发动了
一次反击,成功触底得分,将比分追至23:31。这时.内布拉斯加队的教练
汤姆·奥斯本面临一个重大的策略抉择:他可以选择带球奥破或将球传到底
线区.再得2分;也可以选择一种不那么冒险的策略,将球直接甥过球门柱
之间.再得1分。
奥斯本选择了更保险的第二种策略,内布拉斯加队成功射门得分,比分
改写为24:31。该队继续全力反击。在比赛最后阶段,他们最后一次触底得
分。比分变成30:31。只要再得1分,该队就能战平对手而取得冠军头衔。
不过,这样取胜总不大过瘾。为了潭亮地拿下冠军,奥斯本认为应该在本场
博彝论的薄舻
比赛战胜对手,他决定要用得2分的策略取胜。但队员欧文·弗赖尔接到球,
却没能得分。迈阿密队与内布拉斯加队以同样的胜负战绩结柬全年比赛。而
由于迈阿密队击败内布拉斯加队,最终获得冠军。
假设你自己处于奥斯本教练的位置.你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
许多橄榄球砰论文章纷纷指责奥斯本贸然求胜.而没有稳妥求和。不过.
这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在奥斯本甘愿冒更大的风险求胜的
前提下.他选错了次序。他本来应该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然后.假如成功
了,再尝试得1分的策略。假如不成功,还可以尝试得2分的策略。
为什么要先开始得2分的策略呢?
在落后14分的时候,奥斯本知道他至少还耍得到两个触底得分外加3分。
他决定先尝试得1分的策略,再尝试得2分的策略。假如两次都成功了,那
么先后次序则无关紧要。假如得1分的策略失败.而得2分的策略成功.先
后次序仍然无关紧要.比赛还是以平局告终,内布拉斯加队赢得冠军。
先后次序影响战局的唯一基础,在于内布拉斯加队尝试得2分的策略投
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实施奥斯本的计划.这将导致输掉决赛以及冠
军锦标。相反,假如他们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即便尝试失败,他们仍
然未必输掉比赛。他们仍然以23 31落后。等到他们下一次触底得分.比分
改为29:3l的时候,只要尝试得2分的策略得手,比赛就能打成平局,他们
就能赢得冠军头衔!
有人反驳说,假如奥斯本先尝试得2分的策略。那么如果没有成功.他
的队将只能为打平对手而努力。但这么做不是那么鼓舞人心,并且他们很有
可能不能第二次触底得分了。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几个理由!假如内布拉斯加队等到第二次触底得
分才尝试得2分的策略,一旦失败就会输掉这场比赛;假如他们第一次尝试
得2分的策略失败,却仍然有机会打平.即使这个机会可能非常渺茫,但有
还是比没有强;更重要的是,等到最后才来尝试这个已经变得生死攸关的得2
分的策略,成败将完全取决于运气。
哀兵必胜的论点也站不住脚。这是因为,虽然内布拉斯加队的进攻可能
在冠军决赛这样重大的场合突然加强,但迈阿密队的防守也会加强。这场比
1152
智猪博弈:多劳并不多得
赛对双方是同样重要的。相反,假如奥斯本第一次触底得分之后就尝试得2
分的策略,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士气,使之能够提高第二次触底得分的
概率。这也使他可以通过两个三分球打平。因为风险是与收益成正比的,如
果想要冒险获得较大收益的话,那么越早进行越好。
我们基于这个结论,可以发现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这种包古着深刻博
弈智慧的投资方式是《住在隔壁的财神爷》一书提出的。
传统的投资工具组合一般采用“三分法”,即将全部资金分成三部分,1/3
用来进行储蓄、保险;1,3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还有1/3用于房地产、
黄金、珠宝等实物投资。而被称为“100减去目前年龄”的投资法(见图9.2)
则建议,如果你现年20岁,至少应将手中资金的80%拿出来进行投资,进
行创富;而如果我们已经60岁,那么也可以拿出40%的资金买一些保险和
基金。
*
毒
■ 一 一 一 曩 一 一
Ⅻ
图9…2 100减去年龄投资法
20岁到30岁时,退休的日子还遥遥无期,风险承受能力是一生中最强的,
可以采用积极成长型的投资模式。按照上面的投资公式,可以将’70%一80%
的资金投人各种证券、基金等。
30岁到50岁时,家庭成员逐渐增多.承担风险的程度需要比上一阶段相
对保守.但仍以让奉金尽速成长为目标。这一期间,可将资金的50%一60%
投在证券方面.剩下的40%投在有周定收益的投资项目。投在证券方面的资金
可分配为40%投资股票,10%购买基金,10%购买国债。投资在固定收益项目
弱I
的部分也应分散。这种投资组合的目的是保住本金之余还有赚头,也可留一
些现金供家庭日常生活之用。
50岁到60岁时,孩子已经成年,是赚钱的高峰期,就需要将∞%资金投
于有固定收益的项且,如储蓄等,其余资金可投入到股市或汇市。此种投资
组合的目标是维持保本功能,并留些现金供退休前的不时之需。
不仅是投资方面如此,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也应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来看待所面临的成败。曾经有人说。一个人起码要在感情上失恋一次,在事
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长大。不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样
的老话,失败来得越早越好.要是30岁、40岁之后再经历失败,有些事很可
能就已经来不及了。
对管理者的启示
在智猪博奔的模型中,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
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
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
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游戏规则所导致的。但是在现实生活
中,这种搭便车的现象却是不尽合理的。我们撇开其他因索,仅从技术角度
去谈了小猪的等待策略。但一个群体当中,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
时的社会资源配置井不是最佳状态。假如“小猪”的策略是对的话,那么“大
猪”就必将越来越少了。
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
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从规则制定者的角度来看,智猪博弈是一则激励
失效的典型案例。看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
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激励小猪和大猎去抢着踩踏板呢7
事实上,能否尽可能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
设置是否合适了。在智猪博弈的模型中,这种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
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智猪博奔:多劳井不多得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
景象吗?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量仅为原来的一半。结果是小猪、大猪都
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
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
的动力了。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也是失败
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量为原来的两倍。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
去踝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
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有足够的食物,
所以竞争意识都不会很强。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
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去多踩踏板的目
的没有达到。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量仅为原来的一半,但同时将投食
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
食,而多劳者多得。对于游戏设计者来说,减量移位方案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而收获最大.可以说是一个最佳的方案。
我们用智猪博弈来分析一下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如果奖励力度太大,
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
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
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
不会有动力了——就像减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
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得像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
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接比例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