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高兴便唱起了京戏,结果遭到武师的痛骂。说练武后连说话都不许,否则元气奔泻,人会早衰早亡的,更何况唱戏。那位武师名唐维禄,薛颠刚当国术馆馆长时,对于有的挑战者因碍于辈份情面不好出手,有一两次是唐维禄代为比武的。唐维禄以腿功著称。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师兄尚云样。尚云祥传下的崩拳里有一个类似于龙形的跳跃动作。一次唐维禄和尚云祥一块去看戏,时间晚了,俩人便抄没人的胡同走,好施展腿功。唐维禄人高腿长,疾走在前,尚云样身材矮胖,落后几步,以崩拳一跃就超了上来。唐维禄有一个李存义传绐的药方叫“五行膏”,是比武受伤时救命用的,形意门中得此药方者不多。唐维禄将那药方传给了李仲轩,让他受了自己的全部传承。但唐维禄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名头的乡野武师,为了让自己的徒弟能够深造,便请求尚云祥收他为徒。当时尚云样年事已高,所收的徒弟都有徒孙了,传承已有两三代,而他还未到 20 岁。对于唐维禄的请求,尚云祥说,收徒可以,但李仲轩将来不要再收徒弟,否则我这门的年龄与辈份就乱了。
李仲轩老师跟随尚云祥学艺的时间并不很长,是断断续续的两年。据他说在拳术未成时,为谋生计去了上海,一直忙忙碌碌。尚云样谢世后,渐渐的便与武林少了来往。他当年对我说,之所以教我练拳,是觉得我学武的热忱不会持续多久,就先暂且教教。现今回想起来,他的晚年极其落拓寂寞.可能只是想借着教小孩来给自己找点生活乐趣。
我买的那本《形意拳五行图说》的作者靳云亭也是尚云样的学生。可李老师教的拳架和《形意拳五行图说》影印照片上的姿势相差很大,主要是没有靳云亭表现出来的那种左右撑开,上下兜裹的横劲。他说先前唐维禄教的也是这股横劲。唐维禄曾比喻:“如果和别人比试撞胳膊,他直着撞来,你在相撞的时候,将胳膊转一下,他就会叫疼。”这是个力学原理,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是相撞了.而是以一个抛物线打在对手的胳膊上.学会了这个抛物线,浑身都是拳头。这种遍布周身的抛物线,便是形意拳的横劲。对于这一点,靳云亭在照片上留下的影像可称典范,明眼人一看便知有功夫。五行拳中横拳是最难学的,唐维禄让他从钻拳和蛇形中去体会,慢慢地横拳就会打了,进而对形意拳肩、臀、肘、膝的近身打法也能领会了,再学习十二形不需指点便能知其精髓。高深武术的学习肯定是有次第的,次第便是一通百通的途径。据唐维禄讲,薛颠平时以猴形来练功的,动作之变幻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手脚肩胯可以互换打法,这一奇技是练通了横劲才能有的。由此可见横劲是深入形意拳系统的基础,也正如拳谱所言:“形意拳之母是五行,五行之母是一横。”
伹李仲轩老师向尚云样学艺时,尚云祥第一要改的便是他身上的这股横劲,收敛了撑兜滚裹,只是简单的一进一退,手的一伸一缩。而且练拳时两个脚腕要 180 度别扭地撇开,犹如将人扎在口袋里,浑身使不出劲。只要一使劲便不由自主地摔倒,更无法拔背挺身。他跟尚云祥学了一段时间后,浑身上下总觉得不顺,一举一动都变得困难,像小孩似地重新学走路,后来慢慢地走路的姿势起了变化,和尚云祥很像,温温吞吞的非常散漫.此时行拳便有了一种空空松松的自然感,对于《形意五行拳图说》与李仲轩老师所教拳架的不同问题,可能是尚云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纠偏扶正,所教的侧重点有别。
当时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形拳都印了书,在武馆里公开传授,要个别秘传的是“熊鹰合形”,据说连五行拳也是脱胎于它,是形意拳最古老的架势。唐维禄教过他熊鹰合形,是一个擒拿动作:双手运动幅度很大,学了很久也未得究竟。尚云祥便说要教他熊鹰合形,一示范他发现和五行拳里的劈拳没什么两样,尚云祥解释说:“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躯干打劈拳就是熊鹰合形了。”然后垂着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身上并不见有什么起伏。尚云样.又说:“不但要用躯干,还要用躯干里面打劈拳。”李仲轩老师回忆当年学艺.对于尚云祥”要练功.不要练拳”的话印象最深。去上海谋生前向尚云样告辞时,对尚云祥说怕以后忙起来没有时间练拳了,而且所住的群居环境练拳多有不便。尚云祥嘱咐他:“你要学会在脑子里练拳,得闲时稍一比划,功夫就上身了。”
李仲轩老师晚年一直靠给西单商店守夜谋生。在 1998 冬天因为商店里煤炉漏气,从而煤气中毒.一度全身瘫痪,口不能言,医院诊断是大脑萎缩。他那时被运回门头沟的老屋里待死,然而四个月后竟然可以下床行走,语言和神志都恢复了清晰,只是从此体质明显地虚弱。但作为一个 72 岁的老人能有如此的恢复力,不能不是一个奇迹。他说这要感谢尚云祥、唐维禄两位师父在年轻时给了他一个好的身体底子。他刚能下床时.我去看他。他告诉我,尚云祥的剑法从不外露,其实造诣极深,有时以剑来教拳。因为练拳不开悟的话.练到一定程度就练不下去了,尚云祥就让学生从剑法里找感悟。为了说明这一道理,李仲轩老师当时扶着桌子站立,让我拿一根筷子刺他。不管我从任何方向刺去,他总能用他手里的筷子点在我的腕子上,后来忘了他是病人,我刺扎的动作越来越快,但不管有多快他还是能打中我的手腕,而且他的动作还是慢慢的。我问他这以慢打快是什么缘故,他说这就是形意拳走中门、占中路的道理。
我向李仲轩老师学武术的时间只有一年,甚至连十二形电未学会。以后正如他先前所料,我对拳术的热忱不久便退了,以学习工作为借口而荒废了。我尽我所知介绍的尚云祥教授法,其实只是尚式形意的片麟只爪。李仲轩老师今年已经 85 岁了,不知何时便会谢世,我很希望他能收下一个真正习武的学生,保留住尚式形意的一份武学遗产。
耳 闻 尚 云 祥
徐皓峰
自2000 年 12期发表了《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以来,收到读者来信与来电,我非习武之人,对于许多武学上的问题无法回答,少年时教我形意拳的李仲轩老师又未在北京,我只能将李仲轩老师当年对我讲的回忆下来,写一写我所耳闻的尚云祥,以飨读者。
先简要介绍一下李仲轩老师,他今年85 岁,19 岁拜师尚云祥之前,随尚云祥的师弟唐维禄在宁河学拳,唐维禄讲过尚云祥结识了八卦掌名家程庭华,程很赞赏尚云样的天资,为了共求武学真理,便将八卦掌的口诀传给了尚云祥,后来尚云祥将程派八卦掌传给了几个门人,程派八卦就在尚门中有了隐秘的一支。
尚云祥有脚裂砖石的绝技,日后又施展过几回,从此便落下“铁脚佛”的名号。但尚云样对这个称呼很不喜,认为是“年轻时得的,只能吓唬吓唬外行。”李仲轩拜尚云样时,尚已是个老人了,慈眉善目非常平和,他先教站桩,名“浑元桩”,就是两脚平行站立,双手胸前一抱。李仲轩随唐维禄学过更为复杂吃劲的桩功.往往一站就一两个小时,双手一抱就太过简单,以至于不知该在身体哪个部位吃劲。
没料到在尚云祥面前站了一会后,尚云祥说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话:“你抱过女人没有 ? ”但是这句令人大窘的话.却使李仲轩隐隐约约有所感悟,浑身一松,尚云祥说:“对了。”
当时有许多形意拳师将五行、十二形的拳招拿来站桩,而尚云祥只让门人站“挥元桩”.甚至连形意拳最基本的桩法“三体式”( 就是劈拳的架势)都不让站,说过:“动静有别”的话。
李仲轩在宁河时,青年里有一种游戏叫“蹋地球”,就是将一个铁球在脚底下搓着玩,像杂技一样,十几个人围成一圈,传到谁,谁便来一段技巧。当时李仲轩也把铁球带到北京,一次尚云样见到他玩“踢地球”,便说这游戏可以练身手,让他每天玩玩自有好处,然后又说可以将铁球握在手中,在胸前划圆,眼神要跟上,能调周身气血。
李仲轩从此一手一个铁球(右手18斤,左手17斤) ,先开始只是觉得手上会多一把力气,不料每次练完都觉得双腿柔腻腻的,不久后觉得两腿像双手一样敏感,整个躯体有种“通透感”。后来知道这种功夫是形章拳内功之一,叫“圈手”,古传原本是空手的,只有尚云祥加上了两个铁球。
尚云祥还有一种训练叫“转七星”,就是在院子中按照北斗七垦的曲线,钉上七个木桩,让人绕着桩子打拳,打什么拳他不管,就是让门人体会群斗时,四面八方来敌的处境,关键在步法。至于绕这七个桩子该用什么步法,他也不管,甚至还说插桩子也可以不按照北斗七星,随便什么形状都行。
“转七星”是形意拳自古就有的,李仲杆一次像练八卦掌似地将“七星”转得又圆又平,尚云祥就说:“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心里要有数。”尚云祥没有一招一式地教过李仲杆程派八卦掌,因为拳路毕竟和形意不同,所以也不鼓励李仲轩学,但常说起八卦掌。
尚云祥说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想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股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股向下的碾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
尚云祥以腿功著称,但是对于腿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或者像他人想象的什么“运气法”,有脚裂砖石的奇能,是功到自然成。尚云祥教授腿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