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4年创作由影视“明星”出演的话剧《楼上的玛金》,推动了市民戏剧的商业化,再获成功,却因此剧的政治问题被长期封杀;同年在北京委约创作同名电影,被上海方面告发至有关部门,被迫停拍,摄制组解散。
1995年突破上海的封杀,去广州参加“实验艺术节”,导演了自己的独白剧《拥挤》。
1996年受美国新闻总署邀请访美,因无“单位”出具“证明”,唯一可能给予帮助的上海作家协会不愿施以援手,终未成行。
1998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排练“抽屉剧目”寓言剧《玩坛者说》,禁演。同年在香港文化人荣念曾帮助下,自任制作人和编导,第一次将自己的肢体戏剧《母语》制作出来,巡演香港、广州、纽约等地,并由此将自己的戏剧及其它文学艺术活动扩展至国外。
1999年编导制作实验作品《星期天早上》上演于香港文化中心、澳门“欧洲视窗”艺术节;赴广州实验现代舞团导演舞蹈《还有福雷和李香兰》。
2000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资助,居住纽约半年,考察戏剧艺术;与朋友合建上海第一家民营剧场“真汉咖啡剧场”,任艺术总监;导演《女性/等待戈多》。
2001年-2002年赴新加坡,任新传媒集团签约编剧。在此期间及返沪后,连续整理完成一些抽屉剧本,其中有对话体的“直接戏剧”《包房》,描写了一个男人如何在猜疑、恐惧身边的秘密警察中耗费着自己的生命。
2004年获弗利曼基金,赴爱荷华国际作家写作计划(IWP)。独白剧《被奸污的安娣》在爱荷华“全球快车戏剧之夜”舞台朗诵,在纽约四街“New York
Theater
Workshop”全剧朗读;在《美国戏剧》杂志发表文章《中国异见政治的“富丽秀”》(唐颖译);应邀前往波士顿塔芙兹大学讲课《后天安门时期的中国戏剧》;多年来以“社会剧场”为空间形式的终身“反表演”戏剧作品《我疯故我在》,在“文化先锋网”上贴。
2005年应邀参加全美戏剧家交流大会(TCG National
Conference);与朋友合建上海第一家独立表演艺术家免费空间“下河迷仓”,任艺术总监;与朋友合建“组合嬲”舞团,参加“大山子独立艺术节”,导演并公演舞蹈剧场作品《舌头对家园的记忆》;参加韩国光州民众艺术节。
张献主要作品
《屋里的猫头鹰》
【历史资料】
1987年以另类形式的剧本发表于《收获》杂志先锋文学专辑。
1989年2月首演于上海,上海青年话剧团出品,稍后公演于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导演:谷亦安。舞美设计:尹晓明。灯光设计:韩关坤。服装设计:王志忠。音效设计:吕家进。演员训练:罗蕴(荷兰)。责任编辑兼主持人:刘永来、沙晓兰。统筹:郑纪胜。舞台监督:刘明根。表演:徐幸、马晓峰、刘风、孙宣慰、夏军。
1990年12月英语版首演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剧场艺术学院,翻译、导演:卢小燕。编辑:William J Wolak、Tim Nichoson。灯光:Karla
Hartley。音效:Christian Pesce。设计:李祖明。总务:Sid Friedman。编舞:Judith Chaffee。表演:Yun Jin
Kim、Melvin Butel、Richard Similio、Sherry Larosa。客串:Christine Allocca、Rebecca
Pipkin、Joann Yarroa、Brian Anderson。
2000年5月演出于上海真汉咖啡剧场,策划:李容。制作人:王景国。李胜英。导演:吴晓江。舞美设计:王景国。灯光指导:韩关坤。灯光设计:江浩。音效设计:陈里明。造型服装设计:王楠。形体设计:王菁。舞台监督:金广林。表演:白兰妹、徐风、吕梁、许榕真、李晓佳。
【创作背景】
因与外国留学生交往中被判“泄露国家机密罪”,贬回云南六年后,1986年8月盛夏,张献重新回到上海,已是三十一岁,在郊区临时租房内光着上身,用一个板条箱当桌,化了四天时间写出这个作品。张献解释说,在他动笔写剧本前,所有中国舞台上的戏剧都令他厌恶,他只有通过文字捕捉幻想,向人们描述自己心中的戏剧。
首演版本由谷亦安导演,轰动上海,张献由此成名,开始其实验戏剧生涯。
【作品概要】
沙沙的记忆中,自己是居住在一幢老旧公寓的某个单元,却说不清这一切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等待丈夫回家告诉她外边发生的一切。沙沙开始意识模糊,常常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梦境与现实,可她还能够辨别自己,感觉某些神秘的事情将要发生在她身上。她纠缠着丈夫空空,无意识中想用身体索取秘密,可是空空是个性无能者,每天以催眠法给沙沙以性的满足。沙沙每天都有满足,却总抵挡不住巨大的空虚。
沙沙所害怕的是空无一人的老公寓偶尔会响起脚步声,什么人停在自己家门口却不敲门。昏昏沉沉地她突然发觉有个男人坐在床畔,竟是她远方森林的初恋情人康康。沙沙非常害怕康康的出现,忧虑记忆中的过去会破坏她现在的幸福,她不能确认与情人的相会究竟是幻觉还是真实,却在一次催眠的性高潮中喊出了康康的名字。丈夫空空被这个陌生的名字震惊,顿时感到多年来自以为控制着妻子,实际上是一场空,沙沙意识黑暗之处的陌生人,如同这屋里夜晚经常出现的猫头鹰,存在着,令自己虚无。
越来越混乱的意识使沙沙感觉两个男人的撞见不可避免。她好像目睹了他们的冲突,听到空空终于说出了隐藏最深的秘密。
空空试图用暴露自己的性无能来消解康康性竞争的欲望,果然,康康得知真相,甚感无趣,决定退出这个三角关系。小施一招就轻易消除对手,空空难抑胜利的喜悦,不禁嘲笑康康的智力。康康十分厌恶空空对妻子的卑鄙操控,怜惜沙沙,当场决定唤醒这被蒙骗了一辈子的女人。
不料沙沙得知真相,毫无触动,好像根本不懂性无能是怎么回事,她不但拒绝了康康带她出走的要求,还无情地将他赶出家门。康康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不禁大哭。
空空完全感觉到了自己的胜利,他开导康康:你所遭遇的,不过是所有情人不可避免的幼稚。空空年轻时跟康康一样,流连远方森林的打猎,不知举枪瞄准的猎物,正是自己。生命在猎杀中加速流失,扣动扳机不停射击,最终打掉的正是自己的欲念,他摧毁了自己,终至再也举不起枪来,于是退出丛林返回城市,结婚娶妻,甘为凡人。
康康闻言,大彻大悟。而空空也被自己的叙述唤醒,觉得卸下了伴随一生的包袱,突然解脱。
沙沙试图用肯定和鼓励重塑空空,让他继续担当作为丈夫和男人的责任,空空明白这是出于被牺牲了青春的女性的绝望,他不愿再“健康”起来,宁可真实地孤独而死,不再控制任何人,不再需要家庭。
空空解放了自己,沙沙却由于长年的幽闭无力选择自由,她怨恨自己的健康,反觉得自己那不断渴望满足的不老的身体是一种病态,一种祸害。她把自己锁闭在屋里,不再出门,打开黑暗中无限辽阔的想象,继续等待与那些象征着爱欲、渴望、幻想的猫头鹰们共享激情。
《美国来的妻子》
【历史资料】
1993年8月首演于上海,上海牧羊神文化实业公司、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出品,同年12月公演于北京。制作人:程永新。导演:陈明正。出品人:姚村、俞洛生。舞美设计:崔可迪。统筹:盛亚人。舞台设计:马春龙。服装设计:刘振龙。化妆设计:白丽珠。灯光设计:李荣昆、朱炎。音效设计:李金瑞。技术设计:姚敏。表演:朱茵、焦晃、杨昆、买健、薛杰、柳丹。
1995年8月再次公演于上海,现代人剧社、上海钢琴公司出品。执行导演:张献。制作人:贺子壮、唐颖。出品人:张余。监制:黄钦。文学策划:傅星。宣传策划:何平。统筹制作:李容。设计:姜明会。灯光设计:厉剑平。音响设计:周越人、龚汉明。服装设计:清水寿树(日本)。演出:沈敏、林栋甫、许浩宏、安韩谨、朱丽萍、钟纯宏。
1999年至2000年由美国黄河话剧团(Washington
D。C。)巡演于美国马里兰、宾西法尼亚、亚特兰大、新泽西等地。总策划:胡宏、孙鹤。导演:罗鹤龄。舞美设计与制作:李强。音效:刘欣。灯光:王景方。舞台监督:蔡位风。票务:张萌。宣传:姚远。演出:张萌、姚远、王晓鸽、徐敬东、方依依、孙鹤。
【创作背景】
本剧的诞生是上海话剧演出史的重要事件,因为它是毛泽东时代结束后上海第一部民间投资出品,由独立制作人监制的话剧,本剧的演出推动了上海民营企业在全国最早投资(而非赞助)话剧的热潮,使久陷低谷的话剧以市民戏剧、白领戏剧的形式得以复苏反弹。《收获》杂志编辑程永新发起策划并担任制作人,剧本由张献改编自唐颖的同名小说。
相比北京的先锋戏剧实践者,张献早早地投入民间商业操作,使人感到意外。实际上这是上海九十年代“后发”开放,经济发展压倒一切,社会发展开始与北京分道扬镳,国营文化萎缩、民间社会复苏的必然。张献解释说,戏剧实验价值不在戏剧,而在社会。目前中国只有两种戏剧:体制内戏剧和体制外戏剧,所谓的实验如果仍然在体制内进行,到头来只是为国营院团寻找市场而努力,我根本不是这种人。张献强调,现在重要的不是要做“好的”戏剧(美学意义上的),而是要做“对的”戏剧(社会学意义上的)。因为,“好的”(专业化程度高、制作优良的)戏剧早晚要被垄断了一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