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类诈骗犯罪也提醒工商部门,应从源头上抓好、把住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关口,做好法定代表人审核和对公司的事后监督工作。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3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警惕祝福短信成骗钱陷阱
【案例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一些骗子冒充手机用户亲友给机主发诈骗短信,诱导机主给高收费电话回电,从而骗取别人钱财。广大群众应该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一些骗子冒充手机用户亲友给机主发诈骗短信,诱导机主给高收费电话回电,从而骗取别人钱财。广大群众应该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月3日18时58分,记者接到号码为13809986989的短信:“你久未联络的朋友13854198153为你送上神秘的礼物,并有特别的留言给你。祝元旦快乐!请立即用固定电话或小灵通拨打11699599。”出于谨慎,记者咨询了山东省移动通信“1861”服务热线,话务员告诉记者,这种短信十有八九是诈骗短信,一般是声讯台或高收费电话,最好少搭理,不然容易上当受骗。
话务员告诉记者,诈骗短信一般是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方式发送,利用群众的温情或贪图小利、妄想一夜暴富等心理,达到诈骗目的。一些诈骗短信诈骗额虽小,但由于发送面广,骗子也能“收获颇丰”;而有的诈骗短信诈骗额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元!(骗术研究网 163164 )话务员提示,遇到下列五种短信内容应该引起警惕:一、手机号码中奖,奖励笔记本电脑等高价物品;二、海关罚没汽车、电脑等产品降价出售;三、发布能提供六合彩特码的信息;四、发布能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假币、枪支等信息;五、节日期间的祝福短信并需要固定电话或小灵通回复。
另外,有关人士认为,由于短信诈骗案子取证难度大、认定案件较少、案值较低等特点,诈骗短信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垃圾信息”,一些人士呼吁有关部门抓紧治理。而据了解,我国公安部门、信息产业部门、金融部门等正联合酝酿或采取措施,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等,减少和杜绝短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节日出行谨防七种骗术
【案例导读】
出门在外,平安第一。节假日出门游玩要注意7种典型骗术……
【案例正文】
随着旅客乘车出行高峰的到来,旅客在火车站受骗的现象骤然增多。检察官提醒广大旅客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帮助购买车票诈骗。这类骗术多发生在火车站、汽车站。
骗术二,利用易拉罐诈骗。诈骗团伙在列车上配合,由“托儿”用其中的假中奖凭证诈骗钱财。
骗术三,利用外币诈骗。骗子谎称手中有外币,并称家中有急事,急于兑换,骗取旅客财物。
骗术四,以换票为由骗钱。骗子冒充车站工作人员以查验看票为由,用短途票换长途票,然后退票或卖票。
骗术五,假借丢包诈骗。骗子故意丢下财物,由同伙捡拾后,强拉旅客分钱,由同伙冒充失主,查验旅客钱物,骗取旅客财物。
骗术六,偷听电话诈骗。旅客打电话时,骗子在旁边偷听,以掌握旅客的家庭情况等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骗取旅客信任,将旅客带走,伺机盗窃旅客财物。
骗术七,列车上诈骗。先骗取旅客家中电话号码然后由同伙冒充列车工作人员强令旅客关闭手机,他们向受害人家中打电话,冒称医院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意外受伤,需要汇款治疗。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5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在校学生应谨防传销陷阱
【案例导读】
“好工作”的诱惑成为拉在校学生下水的第一“帮凶”。据分析,受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面临毕业压力的大专院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等许诺,使他们很容易丧失抵制诱惑的能力
【案例正文】
临近寒假和春节,山东省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在校学生,应谨防非法传销人员以“好工作”等为诱饵骗其落入传销陷阱。
2004年,传销“黑手”频频伸向在校大学生,单是重庆公安机关在渝北、合川等地破获的“欧丽曼”传销地下组织,就有来自河南、湖北、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的2000多名大学生放弃学业,沉迷于传销。而在山东工商部门查处的非法传销案件中,也发现有在校学生卷入其中。
据心理专家分析,由于在校学生社会接触面不广,思想比较单纯,缺乏识别陷阱的能力,而很多人又具有积累社会经验的渴望,传销组织往往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易赚大钱”,再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密的组织(骗术研究网 163164 )控制,慢慢将其“俘虏”,使其落入传销泥潭,最终沦为传销组织者的敛财工具。
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天仁说,非法传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相互拉拢介绍。对于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来说,伴随寒假和春节到来,与朋友聚会或走亲戚的机会增多,一些传销人员就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发展下线,而在校学生就成为他们下手的“羔羊”。
“好工作”的诱惑成为拉在校学生下水的第一“帮凶”。据分析,受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面临毕业压力的大专院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等许诺,使他们很容易丧失抵制诱惑的能力,加之传销组织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他们迷失于传销“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王天仁认为,在执法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传销的同时,各类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尤其在假期即将来临之际,让在校学生认识到非法传销的伪装与欺骗性,从而提高他们应对非法传销的“免疫力”,使其免受传销之毒侵害。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6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千奇百怪的科技骗局
【案例导读】
2004年十大科技骗局:千奇百怪 令人无话可说……
【案例正文】
'骗局一'“老中医绝食49天”
据媒体报道,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来自四川泸州的个体老中医陈建民在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十几米高、昼夜温差极大的玻璃八卦房中,在只饮用矿泉水,不摄入其他任何营养性物质的情况下,仍然每天坚持学习工作达8小时以上,最终“成功禁食49天”。主办方宣称,“老中医”禁食实践全程有人监控,当地甚至出动了7位公证员轮流值班,并出具公证书。
'真相'
2004年5月25日,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对陈建民“绝食”事件发表意见:经考察,在四川雅安碧峰峡的“老中医绝食49天”的表演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炒作与宣传,没有科学意义。
'点评'最无聊的骗局
纪小龙(武警总医院病理室主任):我们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胞,也是要往培养皿里面加营养液的,否则过一段时间细胞就会干瘪死掉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人体的细胞死亡了,人也就死亡。这是事实,无一例外。
'骗局二'“发现成吉思汗陵”
日本媒体和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10月5日及6日分别报道,一支分别来自日本和蒙古的联合考古队宣布:他们找到了成吉思汗“灵庙”(成吉思汗陵中关键建筑)。“如果此发现属实,或许就会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真相'
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权威人士、71岁的南京大学教授陈得芝先生指出,“其实日本蒙古联合考古队只是找对了成吉思汗陵墓所在的大致区域,而这个区域,早在1925年就已经被前苏联专家确认过了。”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也在蒙古媒体上辟谣:考古队没有发现成吉思汗陵。
'点评'最别有用心的骗局
潘照东(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现在日本炒作发现成陵是有背景的。再有一年多就是成吉思汗创汗800年,但是目前世界公认,只知道成吉思汗是在蒙古出生,其他的文物、遗迹几乎都在中国境内,确切记载的都没有,纪念活动显得比较空,“炒作这个事情,其实要借题发挥”。
'骗局三'“干细胞美容使你年轻”
2004年上半年,广州和深圳有若干的干细胞产品“成功面世”,“可以使人一下年轻10岁至15岁”。当时品牌超过20多个,其中一种名为“诺曼茜”的产品称,“诺曼茜”是美国青春再造国际医美研究中心研制,该研究中心是美国联邦政府直属的总统御用医护惟一机构,该产品还获得美国FDA批准认证。据说,广东几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因此而狂赚上千万元。
'真相'
经调查,美国不存在这样一家“总统御用医护惟一机构”,美国FDA没有认证过这个产品,他们根本就不认证任何保健品。
'点评'最赚钱的骗局
翟中和(院士、我国细胞研究领域前辈):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但从现在来看,还只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目前也只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用于临床。“能让人年轻10~15岁”,根本不值得相信。
'骗局四'“软体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