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卖二手电脑(主要是手提式电脑),偷改程序,内存、硬盘与实际价值不符。
2、冒充警察、医生等,骗得学生手机号码和其家长电话号码后,命学生关机几小时,趁机与学生家长联系,诈称学生受重伤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迫使家长将钱打到骗子的帐上,后骗子关机,逃之夭夭。
3、冒充学校老师、辅导员强迫学生购买劣质复读机、随身听等产品。
4、冒充学生借打手机、钱财,趁人不备,逃之夭夭。
5、借储蓄卡转帐调包法。
6、故意丢钱包作诱饵引人上勾,骗取、抢夺钱财。
7、手机短信中奖法。
8、招聘报名法。
9、贩卖假手机,开机后电量显示不足。
10、趁家中年青人上班之机,串入家属区向老人推销劣质产品骗钱,劫财。
三、防范注意事项
1、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切勿生贪财之念。
2、遇陌生人搭讪要特别提高警惕。
3、不要随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手机号码)、家庭成员的住址、电话号码告诉不认识的陌生人。
4、在公共场所如车站、码头、机场等处打电话时,注意防范身边是否有人偷听。
5、不要随便将手机、银行储蓄卡等借给不认识的陌生人使用。
6、到自动提款机取钱时,不能让第二者在场看到你所输入的密码。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7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谨防“还债”骗术真钞换假币
【案例导读】
假装还你债,伪钞换真钱。昨天,巴南鱼洞的曾令国老人就上了骗子的当……
【案例正文】
中午12时,鱼洞新龙街22号门口,一矮胖青年主动招呼:“曾老师,前天你儿子借给我50块钱,麻烦你带给他。”那人掏出张百元大钞,曾看都没看,直接找补50元钱。随后,那人又称,打麻将图吉利要换带“8”字头的钞票,曾二话没说又与他换了100元钱。(骗术研究网 163164 )青年走后,曾老感觉蹊跷,拿出两张钞票一看,号码居然一模一样,周围人都认定是假钞。
记者了解到,近日来该地区有不少老人遭遇同样的骗术。民警表示,骗子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目标的一些家庭情况,以此获取信任,警惕性不高的老人最容易受骗。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75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传销五大骗术曝光
【案例导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了传销与变相传销活动中主要的骗人伎俩:
【案例正文】
伎俩之一:传销的利润来源不是靠零售产品而是靠下线入会的费用
从前不久查获的在东北及河北部分地区活动猖獗的“武汉新田”变相传销案件看;传销组织中等级严格;共分为会员、推广员、培训员、代理员和代理商五个等级。根据每个人的业绩;由低到高逐级晋升;发展1名下线就可成为会员;按入门费的15%提取报酬;发展3~9人可成为培训员;按入门费的20%提成;发展10~64人的可成为推广员;发展65~391名的为代理员;按入门费的42%提成;发展392名以上的为代理商;可按其收取入门费的52%提取收入。
伎俩之二:暴力与精神双重控制
传销实际上是有组织的犯罪活动;这是因为传销组织采取暴力和精神双重控制;使参加者很难脱离传销组织。不少人被“洗脑”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传销和变相传销理念深信不移。
除此之外;传销组织还逼迫参加者发展下线;继续诱骗朋友、同学加入。由于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其不择手段的欺诈方法;导致人们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引发亲友反目;甚至家破人亡。
伎俩之三:没有商品的“销售”
最近查获的非法传销活动通常都是无商品的销售;就是俗称的“拉人头”销售。这些传销以骗来多少人为依据进行计酬和提成;所谓的商品只是作为一个媒介;并没有到消费者的手里。
伎俩之四: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和变相传销
今年3月;成都市工商局和公安局成功破获了美国互联网基金的一个传销组织。其组织自称通过在全世界发行;融资建立一个覆盖世界各城市(包括街道、乡镇)的庞大商品配送体系。其具体做法是;通过他人介绍;使用介绍人的注册名称和密码;登陆网站认购174美元一股的基金;认购后即成为基金的销售会员;3年内可获得8190美元的回报;如果继续介绍他人加入;不断推销基金;还能不断得到报酬。在国内;加入互联网基金;需缴纳1680元人民币。加入者将钱款交给介绍人;由介绍人或其上线将钱款汇往美国。
伎俩之五: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取学生加入传销组织
传销组织以招工为由;利用年轻人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心态;掩盖非法传销的事实。“好工作”的诱惑是学生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一些在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加之传销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一些在校学生迷失于传销漩涡中难以自拔。
还有一些参加传销的学生对传销组织者宣称的“一夜暴富”理念产生兴趣;或被传销头目提出的“平等”“关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76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高校招生骗术“大起底”
【案例导读】
上大学靠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想靠关系没准就会掉入骗子的陷阱……
【案例正文】
“点招”:教育部明令禁止“点招”
“没上重点线?没关系,交些钱重点大学就能‘点招。”如此大话竟蒙住了诸多家长。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指出,所谓“点招”,是指高校在录取时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这是近年来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做法。
2003年,一个号称某大学刘教授的招生骗子,说他手里掌握6个大学的扩招计划,分数够重点线的考生如果重点批次落榜,交2万元钱就可以“点招”,一般本科交1万或1.5万元可以“点招”。然而,当家长将电话打到高校核实真伪时,得到的是学校明确的答复:绝无此事。
“包办”:孩子上大学 莫走“私人通道”
近年来,每逢高招时节,常有高招骗子向学生家长收取“活动费”“信息费”等,承诺“包办”上某大学。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提醒考生及家长,相关政策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无需通过私人渠道获得。
一些骗子对高考落榜生许诺,“只要交几万元,就包你上某某大学的热门专业,高考落榜甚至分数低于300分也没关系,照样可以上大学。我们与一些大学都签了协议,与校领导的私交也不错,是受校方委托正式招生,只要我们推荐,低分的考生照样可以上名牌大学学热门专业。入学后与统招考生没什么区别。条件是,每个学生先交1000-2000元的代办咨询费,拿到通知书后再交X万元的咨询服务费。”
“保送”:数万元买“保送”名额?
一些高招骗子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息等方式向高考生家长散发“诱饵”,称只要数万元,考生可不必参加高考或自主招生,直接“保送”上大学。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指出,这纯属谎言,无论是高校招收保送生,还是进行自主招生录取,录取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审查,且要进行公示,绝无花钱能买的可能。
2003年,某地一些考生家长接到一封电子邮件:“小弟不才,拿到武汉一些学校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的指标,是保送性质,不用高考。招生学校都是国家二类本科以上,每生报价7万元左右。高考后还将弄到更多学校或专业的招生名额,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的专业,价格在1万到3万元不等。因为不参加高考,费用自然要高。”
“定向”:“定向生”今年起不额外收费
这是一则街头广告: “萃萃(莘莘)学子;如果你的成绩较好而担忧不能去名牌院校;请不要担心;以下院校供你选择;它可比相应分数线低1…40分录取;且与正式录取生相同;请你在估计自己分数的情况下填报志愿时在‘定向栏中填写上以下(42所院校名单) 合适的院校名称及代码,其他的事由我们来做,请在交志愿表前接洽、商谈。”
了解招生政策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骗局。但家长们急切的望子成龙愿望,使类似的骗局一再上演。国家为解决一些特殊行业和地区用人需要而安排的“定向生”招收政策,如今被一些高招骗子钻了空子。他们利用“定向”招生可以降分录取的政策,称交够一定数量的“定向费”,即使分数很差也能上大学。
“军校”:300分上军校?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近日连续接到家长举报,有一些人声称有军校指标,分数400分即可,需交5万到6万元就可录取。招生部门明确指出,这又是一大骗局。军校招生制度和程序很严格,以上军校为名骗取家长钱财的现象应引起家长警惕。
记者了解到,儿子去年参加高考的张女士就陷入了“军校”骗局。她儿子报考了军校,由于担心孩子考不上,经人介绍认识了“能办事”的李某。李某称她可以帮忙上军校,但需要一笔“活动经费”打点关系。张女士分两次给了李某2万元,谁知最后孩子的事没办成。她一气之下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返还她已支付的2万元。李某在法庭上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