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史导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东汉时的王充说:“人之精神栽于形体之内”,他认为人的精神就藏在形体里面。魏晋南北朝的范缜进一步指出:“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就是说物质的身体是主体、实体,而精神只是物质的身体的作用,是从属于物质的身体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说:“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清代的戴震说:“味也声色,在物不在我,接于我之血色,能辨之而悦之。”总之,他们都认为物质与心理是不可分的。先有物质的身份柏有心理活动,情感、智慧等心理活动是身体的机能。

    我国医学早就认识到脑与心理的关系。《黄帝内经·索问》中提出:“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中也提出:“髓海有余,则轻劲力多力,目过其废,髓海不足,则脑转多鸣,胫酸眩昌。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的论断,认为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活动的地方,是脑神经所在处,它聚集着人的精神。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根据对尸体的解剖和大脑病理的临床研究,明确提出“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的著名论断。

    在欧洲,以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与整个自然界一样是物质的。灵魂是由原子组成的,只不过比组成肉体的原子更加精细而已。人的死亡不是指灵魂离开肉体,而是肉体原子和灵魂原子的自然分离。他认为,人的感觉和思维是一种不断放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象”,透过感觉器官而投身到灵魂的结果。他说:“如果没有影象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和思想”。他坚持了心理是物质派生的,感觉是由外物引起的唯物主义观点。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的心理学专著里,把灵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是身体存在的形式。在《记忆》、《梦论》等著作中,肯定感觉是认识的基础,说:“感觉新局面不是感觉自身,而必须有某些外于感觉者,先于感觉而存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出了身心交感论。他认为人的心与物(身体)只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两者是根本不同的,心的本质是思维,不占空间,身体是物质的,占有空间,心身两者互相交感,心影响身,身也影响心,两者交感于脑内的松果体,通过松果腺体的活动可以将物理的刺激传导而至灵魂(心)之内,而后将冲动由灵魂传导至身体。笛卡尔用“反射”概念来解释人体的活动,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笛卡尔的二元论观点,即认为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种独立实体,心理不是脑的功能,不是脑的产物,而是独立于脑活动之外的东西,这种观点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并不参正确阐明人的心理现象。因为他们缺乏发展的、联系的辩证观点去探索人的心理活动,不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所以也就不能正确的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是探索和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事物的影响如何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心理学以其确凿可靠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心理对物质世界的领带关系,是客观现实与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进一步具体地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为辩证唯物主义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使人们能更深入、更具体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学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因为如此,列宁把心理学列为“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并说:“心理学所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二、心理学的任务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也都是在人的心理调节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要想把工作和学习任务推向前进,就必须遵循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以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1)环境因素,即人所接触到的周围事物的变化;(2)心理因素,例如人的体温高低,饥或渴等;(3)心理因素,即自己的心理活动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就是要探索这三类因素的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为此,有以下三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提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成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决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为此,心理学大量的工作是测量、描述和揭露人的行为以及心理如何调节和支配人的活动的规律性。例如,心理学通过大量测量提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记得又快又牢固,而有的人则记忆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有助于记忆的方法,控制和避免有害于记忆的因素;

    第二项任务是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和控制。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例如,知道了某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就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该学生的某些作业成绩。另外,了解了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就能够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改变和控制个体的行为,使活动效率提高;

    第三项任务是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这个过程既包括了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以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了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设。

    三、心理学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紧密联系而形成了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为此,可以把心理学大致划分为两做成领域: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理的实质问题才心理的结构问题。因此它涉及到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具体的科研方法。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普通心理学中既包括已经定论、为科学实践所证实的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也包括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学说和学派以及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发现和新成果。

    近年来,普通心理学发展迅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日益渗透到普通心理学中。同时,动机、情绪和个性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地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使普通心理学更注重人的整体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实验心理学涉及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由于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才有了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的手段,从对心理现象的一般推论进入到具体心理过程及其物质基础的分析研究,从而深入提示出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心理活动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人们一般的认识客观现实的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处理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为此,它力求通过提示人如何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来控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性。

    4、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因此,发展心理学也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探索人类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发生、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规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指儿童心理学,即探讨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5、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学在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及现代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感知、学习和记忆、动机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机制,以及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方面。

    6、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