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练习。例如,残肢者无法形成打字、跳舞的技能。而一个身体富有弹跳和动作直辖市能力的人,如果主观上不刻苦锻炼,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
技能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例如,古代人没有修理电视机、驾驭汽车的技能,也不会有操作计算机和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技能。这些技能只有到了现代才能为人们所掌握。人的技能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尽相同。
技能是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必要条件。不论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都需要有相应的技能。淌有技能,人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活动。高水平的技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技能与知识、能力
技能与知识、能力是有区别的。第一,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人类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是社会财富,它既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当它以思想、观念等内容的形式被个体所掌握时,就变成个体意识和个体的知识系统。因此,它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技能是通过练习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巩固了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感知、表象、记忆、思维和肌肉运动是组成技能的必要环节,因此,它基本上也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能力是指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因此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第二,知识、技能与能力虽然都是一些巩固了的概括化系统,但概括的水平不同。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抽象的、系统的概括;技能是对动作方式或操作程序的具体的概括;能力则是对调节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心理活动功能的较高水平的概括。第三,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一般说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较知识、技能的获得要晚。
技能与知识、能力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将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所以任何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才能形成作为个性心理特性的能力。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三、熟练与习惯
熟练是高级水平的技能。它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但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除熟练外,还有习惯。熟练与习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习惯和熟练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任何习惯离开了熟练的动作是无法完成的。如有卫生习惯的人,其刷牙、洗脸、洗衣、扫地等动作是很熟练的;有看书习惯的人其阅读动作也是很熟练的。正因为这样,人们在完成习惯动作时,意识的调节与控制作用是很低的。
熟练与习惯虽然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但它们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主要区别如下:
首先,习惯是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实现了这种动作也即满足了这种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例如,一个人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习惯,只要用餐就会自动地去洗手。如果不洗,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一个养成每天看报习惯的人,一天不看报就会感到不安。熟练则不同,它本身不是一种需要,而是实现与需要相适应的某种目的页采取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手段,因而熟练不一定与机体的需要直接发生联系。熟练是否实现,并不直接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以习惯与人的主观需要、情感有关,而熟练则不一定。
其次,熟练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组织的练习而形成的。如打字、阅读、写作等。虽然有的习惯也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练习而培养,如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但不少习惯都是在无意中由于多次重复某种动作而形成的。如随地吐痰、走路姿势、讲话的口头禅、躺在床上的看书等。
第三,熟练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无好坏之别。而习惯则可以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分成好习惯和坏习惯。例如,有礼貌,讲卫生,受劳动,遵章守纪等,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和自己,因此它们都是好习惯;而吸烟、随地吐痰、打人骂人等,不但污染环境,危害社会治安,而且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这些都是坏习惯。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
第四,技能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相联系,习惯则只与一定情境而不与一定任务相联系。也就是说,技能是由任务始动的,而习惯则是由一定情境始动的。所以习惯是被动的,而技能则是主动的。
第五,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或者别人的示范,或者技术指标,或者活动的产品作对照,而习惯则不然,它只和先前动作方式作对照。由于技能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它逐渐向一定的标准动作模式发展,而习惯则只与先前动作方式作比较,所以它越来越保持原来的的动作系统,使其固定化、定型化。因此习惯是保守的,而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模式趋近。
第二节:动作技能
一、什么叫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如书写、打字、弹琴、体操、操纵机器等。动作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肉和与之相应的神经过程实现,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巩固起来的。
二、运动、动作和活动
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机能。如手的抓握运动、言语器官的发声运动、腿部的伸屈运动等,都是人体的运动机能。这些运动机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眨眼、手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自动缩回等,这是一种缺乏自觉目的的不随意运动。人的绝大多数运动,甚至包括那些很初级的同动物动作相类似的运动,如走、跑等空间的移动,都是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也就是说,大多数运动是条件性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练习而形成发展的。因此它们是一种随意运动。正如著名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所说:儿童在出生时,除了绝对不随意的运动(如吸吮、吞咽、呼吸、咳嗽、喷嚏等)以外,再无任何正确组合起来的运动,而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在儿童时期一点一点学会的。如看东西、走路、说话、用手或手指抓握东西、利用手做杠杆等。
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同运动不同,运动仅仅依赖于机体的运动机能,而动作则带有社会性,它受前辈人和当代人所创造的对象所制约。例如,学会走路,既学习了前人的走路经验,也依赖于机体的身段、手足的运动机能。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例如,书写字母“A”的动作是由下列运动组成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以一定方式握住钢笔(铅笔),接着合卢笔,在一定的地方笔尖与纸接触,然后笔尖从右向左向上,并且按逆时钉方向做个圆周运动,停在原来上面的点上,向下沿着斜直线运动,在达到圆周底边的水平时向右拐弯,并完成从左向右的弧线运动。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称之为动作技能。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系统。活动和动作都是以实现预定目的为特征的。但动作受单一目的所制约,而活动则受一种完整目的与动机系统所制约。例如,学习活动,它是由阅读、书写、运算等一系列动作构成,这些动作与学习的目的相联系,并实现着准备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职能。
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如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活动等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职能,并由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运动和动作实现的。形成与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动作技能,不令是为实现活动的目的所需要,而且也是为产生最佳活动效果所必需。
三、动作技能的种类
动作技能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连续性动作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弹琴等。在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2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可古籍的始点和终点。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是由突然爆发的动作所组成。动作的持续时间短暂,动作与动作间具有可以直接感觉到其始点和终点,如投掷标枪、射击、射箭等。
(二)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封闭性动作技能是指可以不参照环境因素而执行的技能。如体操、滚木球、高尔夫球等。这种技能一般都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学习这种技能的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达到标准的动作模式。
开放性动作技能是指动作随外界情境变化而作相应变化的技能,如打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开放性动作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封闭性的动作技能与高度可预测的环境因素有关,而开放性的动作技能则与不稳定、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有关。
(三)精细的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