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史导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恫渭游杌岬取V屑湟徊憬谢咎刂剩≒RIMARYTRAIT),它位于基倾之上,每一个基本特质都是几咱基倾的共同元素,因此涉及的范围比基倾要广得多。例如,社会性就是一种基本特质,而喜欢某种社交场合则是一种基倾。最高一层叫类型(TRPE),它位于基本特质之上。在吉尔福特看来,类型就是涉及范围极广的特质。因此,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几种类型,这与性格类型论者对类型的看法是有所不同。每一种类型是多种基本特质的共同元素。吉尔福特认为,在性格结构中,上层特质可以影响或决定下层特质。

    性格特质论者认为性格是由许多特质所组成。他们直接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们编制了许多问卷,为研究个性提供了工具。但他们过分强调先前倾向,有些特质论者对遗传作用强调过多,对特质的稳定性强调过多,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他们发现基本特质的数目很不一致,还发现特质和特质之间有重叠现象。性格特质论者倾向于用分离的特质来解释性格,倾向于从量上分析性格,容易忽视性格的整体性。应该把从质和整体上表示性格的类型论和从量上分析性格的特质论结合起来。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已经开始结合起来了。

    第五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上,历史上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遗传决定论,另一种是环境决定论。现在持极端看法的人已经很少了。一般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反映。德国诗人歌德说:“才能自然形成,性格则涉人世之风波而塑成。”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随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

    刘明、王顺兴等同志研究了我国儿童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年龄发展趋势。他们用问卷法对2127人(城乡比例、男女比例大致为1:1)情绪特征、意思特征和理智特征进行浊查,在这3种性格特征中,又各分出4种主要的性格因素。

    该项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性格(EWR)发展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不等速的,小学2年级到4年级发展较慢,4年级至6年级发展较快,小学6年级至初中2年级发展尤其缓慢,甚至出现相对停滞状态,初中2年级至高中1年级,又出现快速发展趋势。该项研究还表明,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发展趋势又是有差异的。

    下面就是影响獐和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阐述。

    一、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看,也是首先是家庭,然后才是学校的教育。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帕克(G。PARKER)等人编制的亲子关系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代表4种亲子关系类型:(1)关心多——约束多;(2)关心少——约束多;(3)关心少——约束少;(4)关心多——约束少。研究表明,关心少和约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关系最为密切。父母是子女最重要的教育者。霍妮(K。HORNEY)把儿童寻求安全需要,看作性格发展的主要动力。他指出,儿童是无能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完全依赖于父母。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慈爱和温暖的,儿童的安全需要就得到满足,儿童心理就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冷淡的和憎恨的,甚至是敌意的,儿童安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马斯洛(A。H。MASLOW)认为,2岁以内儿童受的教育特别重要。失去了安全、爱和尊重的儿童是很难自我实现的。

    母爱在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身,也是重要环境之一。……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创造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幼年没有与父母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

    在家庭诸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塞门斯(P。M。SYMONDS)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双亲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基本上可以用两个独立的轴来表示:接受与拒绝、支配与服从,并从中得出4种母亲对子女的养育态度。

    包德温(BALDWIN)等人研究了母亲教养态度和子女性格之间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皮克(R。F。PECK)等人用谈话法、测验法等研究了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研究表明,性格特征的发展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

    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与信任、民主、容忍的态度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敌对行为与严厉态度的相关系数比较高;意志坚强与家长信任相关系数最高(0。74%),与家长的严厉态度则呈负相关;情绪稳定性、自发努力和友好态度也都与家长的严厉态度呈负相关。

    日本性格心理学家诧摩武俊研究了母亲的教养态度与孩子性格关系。

    北京大学许政援教授与全国十个地区进行协作,用问卷法调查了2254名3~6岁幼儿的父母教育方式与幼儿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表明:教育总均分与性格总均分之间相关显著,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儿童优良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积极作用;该项研究还表明:几咱教育方式与所调查的性格有较高的相关。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人员营造的,但主要是由夫妻关系所决定的。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表明,字根表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字根表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生活乐观、愉快、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父母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而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随时随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往往相类似。

    3、家庭结构

    一般认为有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

    大家庭指几代同堂的家庭。大家庭中的孩子受家风、家规等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可能会有隔代溺爱和长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情况,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恐惧、焦虑等不良性格特征。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中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

    杨善堂等人比较了两代人家庭和三代人家庭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结果表明,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品质优于枯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品质,其中7种品质(独立性、自制力、也为性、情绪特征、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品质(合群性、聪慧性)无显著差异。

    破裂家庭指父母中有一人残废或判刑临界禁或父母离婚的家庭。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残废对孩子性格影响更大。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傅安球和史莉芳指出:“离婚的家庭,从父母感情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上到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施加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惩心理创作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态度特征的过程。……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作乃至造成的性格异常,很可能永远伴随着他们度过一生。”“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子女的平均比例为21。22%,完整家庭子女为5。81%,”他们认为,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的性格缺陷有: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

    4、出生顺序

    出生顺序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由于孩子出生的先后所决定的,而是由父母对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的态度和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