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史导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美国学者发现,婴儿如果出生后就缺乏营养,会对以后智力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通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都有作用。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命早期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教育不仅影响儿童当前的智力水平,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智力发展。

    许多学者都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盖赛尔指出:在学龄前阶段,大脑发育非常快,6岁前儿童的大脑大部分几乎都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将永远不会再如此迅速的发展,人们将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此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绽蕾。“我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早期教育使学龄前儿童的口语能力和数算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怀特等人观察了400个儿童,发现父母亲对1~3岁儿童的养育方式,决定孩子一生主要的性格特征,从而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

    吴福元等人对大学生智力发展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年大学学习的40名被试中,有39名被试的智商都有所提高。

    (三)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恩格斯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充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又说:”科用累能“即从事种种不同活动,各种不同职业积累各种不同能力。马克思在变到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异时指出:“‘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可见,由于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实践活动,他们能力的发展也就在这一方面得到发展。例如,有经验的纺织工人能够辨别40多种浓淡不同的黑色,而一般人只能首席别3、4种。磨粉工人只要用手一摸,就能鉴别出面粉的粗细和质量来。

    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又推动人去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推孟指出,具有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和好胜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殊兴趣,是促进某方面能力发展的一种极重要的因素。能力的发展是与意志性格分不开的,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勤学苦练的精神,能力就难以发展。许多研究都表明,能力发展受兴趣和性格的影响。

    第四节: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人。这是因为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了解人的能力差异,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一)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人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存在着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的类型差异有:(1)综合型。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较弱;(2)分析型。知觉的分析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细节能清晰地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较弱;(3)分析综合型。知觉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

    记忆方面的类型差异根据个人记忆材料的方法可分为:(1)视觉型。视觉识记的效果较好,画家多属于这种类型。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个寺院游玩,看到很多壁画和雕刻。回家后他全部默画下来,不仅轮廓、比例、细节一样,而且彩色明暗也很逼真。(2)听觉型。听觉识记的效果较好,音乐家多属于这种类型。贝多芬在完全耳聋后,仍能根据听觉表象创作出第九交响曲。(3)运动型。有运动觉参加时识民效果较好,运动员属于这种类型。(4)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较好,大部分人是属于这种类型。根据个人识永同材料效果和方法可分为:(1)直观形象的记忆型。这种人识记物体、图画、颜色和声音较好。艺术家属于这种类型。(2)词的抽象记忆型。这种人识记词的材料、概念和数字较好。数学家属于这种类型。(3)中间记忆型。这种人对上述两种材料的识记效果都较好。大部分人是属于中间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的类型差异有:(1)生动的思维言语型。这种人在思维和言语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2)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这种人的思维和言语是概括的、逻辑联系占优势。(3)中间型。

    (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组合来保证。如,同是音乐成绩优异的学前儿童,一个可能具有强烈的曲调感和很高的听觉表象能力,但节奏感弱;另一个可能具有很好的听觉表象能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但曲调感较弱;第三个可能具有强烈的曲调感和音乐节奏感,但听觉表象能力较弱。他们三人在音乐才能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

    击剑运动能力由观察力、反应速度、攻击力量和意志力等所组成。普尼研究了三个具有同样水平和同样运动成绩的击剑运动员,发现他们的能力组成因素及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一个击剑家反应速度并不突出,但具有高度发展的观察力和正确地估计情况与及时作出动作的能力;另一个则以一般的灵活性与坚韧性为特点;第三个则有强烈的攻击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合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全人口中,智力颁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不、中间大。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和梅里尔对2904个2岁至18岁的儿童进行测验,根据测得的智商颁情况,可列出一张智力分级表,从表中的智商与百分比分别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画出一条曲线,这和曲线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标准的常态分布曲线两侧是完全对称的。但是,智力分布曲线的两侧并不是完全对称的。智力低的一端范围较大。即智力低下的人比智力主的人为数略多。这是因为人类智力除按正常的变异规律分布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损害大脑,导致智力低下。但是,智商是可以变化的,采取适当措施,经过若干时间后,智力高的一端范围将会逐渐扩大。

    我国古代称超常儿童为“神童”。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1岁就开始识字,5岁开始做诗,9岁已精通声韵。西方国家称超常儿童为“天才儿童”。例如,莫扎特5岁时就开始作曲,11刚时已能创作歌剧。在日本称为“英才儿童”。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致力于选拔“神童”。他把智力高的人称为金人,其余的称为银人、铜人或铁人。他认为,应该把金人培养为领袖,并教他们哲学、玄学和科学。

    本世纪初,主要以智商作为天才儿童的指标。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先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并把智商超过140的儿童就称为天才儿童。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作为划分天才儿童的最低临界线,也有把智商140或120作为最低临界线。他们把智商作为天才儿童的标志。根据斯坦福——比奈智力量1972年常模数据。高智商人数的比例为150和15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0。1%。140和14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0。5%,130和13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2。5%。120和120以上的,约占人数的10%。

    本世纪50年代后,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仅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是有局限的,仅用智商来鉴别天才儿童是带有片面性的,应该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评定天才儿童。例如,蒲莱查尔德认为,天才儿童应该具有创造力,而智力测验不能鉴别创造力。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在天才儿童的定义中应该包括特殊能力。他们建议扩大天才儿童的概念。

    197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根据许多研究的结果,规定天才儿童应该包括下列方面(1)一般智力;(2)特殊学习能力倾向;(3)创造性思维;(4)领导才能;(5)视觉和演奏艺术;(6)心理运动能力。以上六个方面,儿童只要有一个方面表现优异,就可以称为天才儿童。后来,删去了这六条。

    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任朱利认为,美国联邦教育部在1972年所提出的五个方面,并没有包括天才儿童的重要成分——非智力因素,因此是不全面的。他提出了天才儿童三个圆圈的概念。他认为,天才儿童应该:(1)具有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2)工作的责任心强,力图完成任务,有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情、自信和有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