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七巧板、九连环等智力测验的工具。但是用科学方法把测验编制成量表来测量一个人的智力是从法国心理学家比标开始的。比标和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即比标——西蒙量表。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新的智力量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智力测验有两种: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比奈和西蒙合作,于1905年为鉴定低能儿童的需要编制了一套智力测验,称比奈——西蒙量表。它共有三个量表,每一个新量表都是在前一个量表的基础上改编和修订而成的。
1905年发表了比奈和西蒙的第一个智力量表。共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问题。该量表可以测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现,但主要是测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1908年发表了比标和西蒙的第二个智力量表。测验项目增加至59个,适用年龄从3岁到13岁。该量表启用了智力年龄这一概念,这是第一个年龄量表。
1911年发表了比标和西蒙的第三个智力量表。它与1908年的量表变化不大,在生个年龄组的测验项目上略有增删,并增设了一个成人组。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推孟等人对比奈——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使它进一步标准化,称斯坦福——比奈量表。该量表1916年出版,又于1937年、1960年、1972年作了几次修订。
1、1916年量表:该量表对比奈的量表作了许多修改,保留了51个题目,新编了39个题目,共90个题目。在标准化过程中,对每个题目施测都规定了详细的指导语和记分标准。该量表首先采用了智商的概念以表示智力水平。智商是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用以表示智力的水平。
2、1937年量表:该量表比1916年的量表所测年龄范围扩大,1916年量表范围为3~13岁,1937年量表为2~18岁,并且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为L型和M型。并且重新选择了样本的代表性。使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编制要求。
3、1960年量表:该量表从1937年量表的L型和M型中挑选出最好的项目,改为单一量表,称L——M型。另外还对处于社会经济不同的阶层的儿童作了区别,保证测验项目的公平,该量表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把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但旧的比率智商在手册中仍能查到。
1960年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划分为20个年龄组,各年龄组的项目举例如下:
2岁组:
(1)形式板:把三个几何体放入三孔形式板中。
(2)延迟反应:延迟10秒后指出隐藏物体的位置。
(3)指出洋娃娃面貌的各个部分。
(4)模仿主试叠好四块积木。
(5)图形词汇:看图说出普通物体的名称。
(6)词的连用:自发连用两个词。
10岁组:
(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11个。
(2)在一个三维的图中数立方体的数目。
(3)解释抽象词。
(4)说明理由:说出一种规则和偏好的理由。
(5)一分钟内说出28个词。
(6)复述六位数。
(7)备用指出一段话的荒谬之处。
普通成人组:
(1)词汇:45个词不达意中正确解释20个。
(2)机敏: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所需要的水。
(3)区别抽象词:指出两个有关的抽象词之间的不同点。
(4)算术推理:包括几个简单的文字算术题。
(5)解释谚语;
(6)确定方向:根据一段改变方向的言语陈述确定方向。
(7)区分概念:指出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主要区别。
(8)解释抽象词。
备用:剪纸
从1960年量表的项目中可以看出,2岁组的项目主要测量被试的感觉——运动能力、执行指示和辨认身体和物体各部分的能力;10岁组的项目包含许多抽象概念,强调言语技能;成人组的项目几乎全部是符号、言语和抽象材料。
4、1972年量表:该量表测验内容没有改变,但常模是从更具代表性的新样本中得到的,信度和效度稳定,为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那么他的智力年龄(智龄)就是10岁。如果他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代表4个月)和12岁组的一狐假虎威项目(代表2个月),他的智龄就是10岁6个月。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例如,一个实足年龄10岁的獐如果他的智力年龄是10岁,他的智商=10/10*100;如果他的智力年龄是11岁,他的智商=11/10*100=110,如果他的智力年龄是9岁,他的智商=9/10*100=90。
在我国,陆志韦先生和吴天敏先生曾对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多次修订。1982年吴天敏先生对《第二次订正中国比奈西蒙测验》再修订,修订后称为《中国比奈测验》。在项目上删改了一部分试题,也增加了一部分试题。每岁的项目改成3个,从2岁至18岁共51题在评分上也作了改变。
(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从1934年开始,为编制智力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编制的各种智力量表都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他首创离差智商,用以代替比率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主要包括三套量表,适用的年龄范围从幼年到老年。
韦克斯勒的三套智力量表是:
1、韦克斯勒学前和初小儿童智力量表(WPPSI)。该量表适用于4~6岁半儿童,发表于1967年。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该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初版发表于1949年,修订本发表于1974年。
3、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该量表适用于17~74岁成人,初版发表于1955年,修订本发表于1981年,包括11个分测验。韦克斯勒指出:“……11个分测验是从各个方面来测量智力,而不是测量不同类型的智力。”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不仅可以处茁被试的全量表智商,而且还可以算出被试的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以及各种分测验的量表分。因此,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不仅可以了解被试的一般智力高低,而且还可以了解被试各种智力的高低。这样,就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具体比较,从而了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有相当比重的操作量且。这就可以了解被试的操作能力,而且适用于非英语的被试和文盲。在医学上,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如果被试某项(某部分)测验分数特别低,有助于临床诊断时作为分析病因的参考。有人发现,如果言语智商显著低于操作智商,可以作为右半球损害的诊断标志;相反,如果操作智商显著低于言语智商,则可以作为右半球损害的诊断标志。还有人发现,如果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较大差异,往往与部分大脑皮层机能失调有关。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的一项改革就是采用了离差智商。传统的比率智商和实足年龄是直线比例关系,即智龄随实足年龄不断增长。实际上并非如此,到了一定年龄,智龄不再随实足年龄增长。例如,若按传统的比率智商计算,一个人在20岁时智商为130,到了40岁时智商则为65,降为低常了。离差智商解决了这个矛盾。它用以确定被试的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来的相对分数。
韦克斯勒提出,可以假定,人们的智商是平均数为100和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1)/S,该公式中的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得分,X1代表团体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例如,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80分,标准差是10分,A得90分,他的标准分数为(90…80)/10=+1,代入公司,离差智商=100+15*(+1)=115。在我国,林传鼎先生、张厚粲先生持修订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龚耀先先生主持修订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智力测验的思想和方法。在西方智力测验诞生在法国,弘扬在美国并且传遍世界。智力测验的内容从简单的感觉测验发展到复杂的智力测验,特别是对思维的测验。当前,在新的知道结构论影响下,智力测验开始着重对元认知成分的测验,并且和智力训练结合起来,由测验个人发展到团体测验。当前,知道测验经过心理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不断修订并且编制新的量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教育、医学、军事、文艺和人才选拔等方面。但由于智力活动的复杂性,智力测验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应该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当代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实践中使它进一步完善起来。
二、特殊能力测验
许多研究表明,智力和各种特殊能力之间的相关并不大。各种特殊能力都有自己的结构。为了测定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能力,就要对这种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所要求的心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列出测验项目,设计测验,以便测量特殊能力。
国际上主要的特殊能力测验有:
(一)音乐能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衣阿华大学西肖尔等人对音乐能力进行开创性研究。1939年编制了最早的音乐能力测验。该测验主要是测量听觉辩别力的6个方面:音高、响度、节拍、音色、节奏和音调记忆。他们认为这些能力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