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蜜丸。六岁儿服小豆大四丸。十岁,梧桐子大三丸,日进三服。得快利为度,节饮食将息。
《婴孺》治小儿患癖、疟发无时。服三棱子饮后,宜服x牡蛎散x
牡蛎 知母 常山 乌梅肉(炒) 人参(各三两) 鳖甲(四分,炙) 升麻 甘
草(炙) 盐豉(各三分) 桃仁(二十一个,去皮尖,别研)
上为末,空心酒下一钱。日再服,不吐利。
《婴孺》又方x三棱饮子x
三棱根 鳖甲 大黄(各三分)
上以水八合,煮二合半,为三服。乳母忌苋菜、油腻。
张涣x万金丹x 治小儿痰盛挟积,寒热往来,疟疾久不瘥。
阿魏(面裹,慢火煨、面熟为度) 真砒霜(醋半盏,慢火熬醋尽为度。各一钱) 朱砂(一分) 巴
豆(去心膜,纸裹压出油七枚以上,并各细研) 丁香 木香(各半两) 相思子(二七个,各捣罗为细末)
上件都一处研细,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于未发前新水下一粒至二粒。每一岁加一粒,十岁至十四岁止十粒。
《活人书》治大人、小儿久疟不愈,结为 瘕,寒热。
蜣 (炙,六分) 乌扇(烧存性) 黄芩 鼠妇(炒) 干姜(炮) 大黄 肉桂(去皮) 浓
朴(炙) 紫葳(各三分) 芍药 牡丹皮 虫
(炒。各五分) 葶苈(炒) 石韦(去毛) 瞿麦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二分) 人
参半夏(汤洗。各一分) 阿胶(炒) 蜂窠(各四分,炒)
鳖甲(炙) 赤硝(各二十分) 柴胡(六两,去苗)
上捣,罗为末,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
纳诸药,煎成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有一方无鼠妇、赤硝;加海藻三分、大戟一分。小儿
服粟米大一粒,日二。
《圣惠》灸法∶小儿疟久不愈者,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内庭穴也。
卷第十七
疟后引饮第二十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疟后内热渴引饮候∶疟病者,是夏伤于暑,热客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
发寒热成疟。凡疟发欲解则汗,汗则津液减耗,又热成于脏,脏虚燥,其疟瘥之后,腑脏未和,津液未复,故
内犹热,渴而引饮也。若引饮不止,小便涩者,则变成癖也。
《婴童宝鉴》小儿疟后渴并有块歌∶
疟瘥因何渴,皆因脏腑虚;热存犹饮水,结块腹中居。
《圣惠》治小儿疟发作不定,多渴心烦。x乌梅散方x
乌梅肉(半两,微炒) 常山(一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淡竹叶七片、小麦三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
大小加减与服。
《圣惠》治小儿七、八岁患疟,发歇寒热,心烦或渴。x干漆散方x
干漆(捣碎,炒令烟出)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分) 常山 石膏(一两,研) 甘
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温,发前服之。量儿大
小以意加减。
卷第十七
疟后胁内结硬第二十一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疟后胁内结硬候∶疟是夏伤于暑,热客于皮肤,至秋复为风邪所折,阴阳交争,故发寒热。
其病正发寒热交争之时,热气乘脏,脏则燥而渴,渴而引饮;饮停成癖,结于胁下。故瘥之后胁内结硬也。
《葛氏肘后》治小儿六、七岁心腹坚痞,时时寒热如疟,服紫丸六十日吐下,疹仍坚,以鸡子汤一剂,去恶物数
升遂愈。用之神效。
甘遂(七铢) 甘草(炙) 黄芩(各五钱)
上用水二升半,鸡子一枚,少扣开出白投水中,熟搅吹出去滓。内药煮取一升,随小儿大小,计可得下,
合数与之。药无毒下疹,疹未尽更合。若坚实多者,加黄芩、细辛一两,大效。
《婴孺》治小儿疟经时不断,断已复发;胁下有痞坚如手者方。
芫花(炒) 朱砂(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二百日儿黍米大丸,日二。不知稍加之。
《婴孺》治少小疟有痞,坚满癖疾,除热下气。x知母丸方x
知母 甘草(炙) 常山(各一两) 麻黄(二两,去节)
上为末,用蜜和丸如小豆大。一服五丸,日进三服。比至欲发,三服毕。非发日亦可服。若加大黄一两,
能治骨间热、卧不安。
卷第十七
疟后头面浮肿第二十二
属性:《圣惠》治小儿疟发后,肚胀兼头面浮肿。宜服x防葵散方x
防葵 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 桑根白皮(锉。各用半两,《婴孺》各用一分) 甘
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婴孺》
方》云∶忌菘菜、油腻、生冷、粘滑物。乳母同忌。)
卷第十八
属性:(斑疹麻痘)凡十六门
卷第十八
疮疹论第一
属性:《圣惠》论∶婴孩患疹痘、疮子者,皆是积热在于脏腑,蒸郁热毒散于四肢。小儿皮肉嫩弱,多成此疾。凡
食乳婴孩,汤药不可与童儿同。同疗则药过剂,必有损也。盖由饮啜热乳在于脏腑,热极方成此疾。腑热生
于细疹,脏热生于痘疮。若用汤药,宜疗于乳母也。又绝乳婴孩患者,由积热伏在于脾肺之间,而不早以汤药
疗于病源,养热行于四肢荣卫之中,渐透皮表成疹痘,而乃出于脓水也。婴儿之性,自然阳盛而阴微也。脏腑
阴阳气逆,大小便多秘不通也。才觉是此疾,即可便与疏利,即轻患也。若疹痘已出,即不可疏转。若疹痘出
定,却宜利大小肠。按扁鹊及仓公论云∶疗于婴孩,服以汤散,性有可饵之者,不可饵之者。宜先和节阴阳,
调治荣卫,方利脏腑,即热气渐解也。凡绝乳婴孩生于疹痘,或未出以前,是此疾候。按扁鹊论云∶可先以油
剂服之(方见疮疹初出门中)行解。四肢热极,或疹痘已出,不可以油,可服平和汤药疗于肝脏,解于败热。虑毒攻肝,
后冲于眼目,生于障翳,今睹时医及疾患之家,疹痘未出以前多是误认疾候,皆以他药解之。其间或饵以燥药,
或饵以冷药,不无夭伤。时医用药,直候疮疹子出,病家方觉,患者住饵,医者拱手。已患之后,俗多禁饵,
致大小便不通,不能调于汤药,和于脏腑,遂停败热在于脏腑之间,攻于肝脏,疹痘才愈,致令冲于眼目,成
于障翳。不过医治,瞳人眼目遂损,因兹无所见也。
《养生必用》论治疮疹曰∶阳明主肌肉,疮疹毒瓦斯泄于肌肉,始觉必以利药利之,宣其毒也。又其始难知,
盖与伤寒和类,不可不审也。小儿身热、耳冷、尻冷、咳嗽、疮疹候也。又一岁之中,疮疹大小相类,此
疫气也。当作疫气治之。伤寒至阳明经亦用利药,须是未见是疮疹。疑贰之间乃可利;及见是疮疹,不可
利也。
钱乙论疮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并
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受风冷,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 ;肺脏脓 ;
心脏斑;脾脏疹;归肾变黑。惟斑疹病后或发痫,余疮难发痫矣。木胜脾,木归心故也。若凉惊,用凉丸。温
惊,用粉红丸。(方并见一切惊门中。)
钱乙论∶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主涕,心
主血,脾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 ,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肺为脓 ,以涕稠浊、色白而大;心为
斑,主心血,色赤而小,次于水 ;脾为疹,小次斑疮,其主裹血,故色亦黄浅也。涕泪出多,故脓 水 皆
大。血营于内,所出不多,故斑疹皆小也。病 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则瘦故也。始发潮热,三日
以上,热运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肤腠之间故也。潮热随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 之类也。
疮疹如出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KT 凉、耳凉是也。KT 、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也。
若疮黑陷,而耳、KT 反热者,为逆也。若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病也。凡疮疹若出,辨视轻重。
若一发便出尽者,必重也。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肥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也;外
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剧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
不通者,困也。凡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及受风冷,必归肾而变黑难治也。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
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方见疮疹倒 门中。)不黑者,慎勿下。更看时月轻
重,大抵疮疹属阳,出
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王,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 ,夏黑陷,秋斑子,
冬疹子,亦不顺也。虽重病犹十活四五,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其候或寒战、噤牙;或身黄肿紫,宜急
以百祥丸下之。复恶寒不已,身冷出汗、耳KT 反热者,死病也。何以然?肾气大王,脾虚不能制故也。下后
身热气温、欲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则内虚,多归于肾。
若能食而痂头焦起,或未焦而喘实者,可下之。身热烦渴、腹胀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
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方见慢惊风门中)。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
痂也。宜宣风散导
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使热不生,必着痂矣。疮疹由内相胜也。惟斑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王乘之。
木来胜土,热气相击,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斑子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