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嵌瓤悸牵膊皇堋拔弧钡脑际*
说到这里,我们该明白了,为什么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道理很简单,圣人不是“素王”,不是柏拉图的“哲人王”,不是“唯我独尊”的佛陀,不是“万王之王”的耶稣。圣人一定要有位子,没有位子,当不了圣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是讲孔子听师挚演奏音乐的感受。
“师挚之始”,是由师挚开始演奏。“师挚”,即《子张》18。9的“大师挚”。大师即太师,是古代乐官之长。“大师”或“师”是他的官氏,挚是他的名。此人生卒不详。
“《关雎》之乱”,是演奏《关雎》作结束。
古代,乐凡四节,“升歌三终”是第一节,“笙入三终”是第二节,“间歌三终”是第三节,“合乐三终”是第四节。这里的“始”是第一节,即乐曲的开始;“乱”是第四节,即乐曲的终结。最后一节,是唱《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的《鹊巢》、《采蘩》、《采萍》。《关雎》是《周南》六诗的省称。辞赋结尾的话也叫“乱”。
音乐的魔力在于,它会令听者融入其中,久久不忘,不但不忘,还会在记忆中时时浮现,萦绕于耳边和脑际,裹挟着当时的情景、画面和心情,甚至温度和气味。(孔子论乐)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这段话是讲人心不古,今不如昔。参看《阳货》17。16。
“狂而不直”,是狂放而不直率。
“侗而不愿”,是糊涂而不老实。“侗”音tónɡ,古书有两种训诂,一说诚悫,一说无知,前者是正面含义,后者是负面含义,这里是用负面含义;“愿”是谨厚,即老实。
“悾悾而不信”,是无知而不讲信用。“悾悾”,音kōnɡkōnɡ,义同《子罕》9。8的“空空如也”,也是无知的意思。悾和侗是类似的词,字亦作空或倥。它也有诚悫和无知两种训诂。其用法与侗相近。
“吾不知之矣”,意思是,这我就不懂了。孔子习惯以“不知”表示不满。(人心不古)
瞻前顾后(1)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总是瞻前顾后。瞻前,唯恐学不到;顾后,又怕把刚刚学到的东西丢了。(瞻前顾后)8。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是赞美舜、禹。“巍巍乎”,是形容其崇高。“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舜是虞君,前面已经谈到;禹是夏的第一个国王。这里是说,舜、禹有能臣辅弼,不亲临其政,无为而治。古代传说,尧、舜是行禅让,禹始传子,但他们都是无为而治。这里没说尧。尧在下一章。儒家赞美这样的统治,墨家和道家也赞美,只不过墨家赞美的是禹,道家赞美的是黄帝。禅让和无为而治是上古共同的政治理想。(巍巍乎舜、禹)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是赞美尧。“大哉”是伟大,“巍巍乎”是崇高,“荡荡乎”是浩荡,“焕乎”是光辉灿烂。孔子赞美尧,一连用了四组感叹词。“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遵天道,天道最大。《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代传说,尧的美德,主要是敬天。“民无能名焉”,即上8。1的“民无得而称焉”。“文章”,指礼乐法度。(巍巍乎尧)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舜有臣五人”,据孔注,即《书?舜典》等书所说舜的五个大臣:禹(司工)、弃(后稷)、契(司徒)、皋陶(李)、伯益(虞)。“予有乱臣十人”,“乱”,古训治,“乱臣”是治世之能臣。“十人”,马融说,是文母(即文王妻太姒)、周公、召公、太公、毕公、荣公、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旧本无“臣”字,唐石经始于“乱”字下旁注“臣”字,后阑入正文。这十个人,除文母是女性,其他都是男性。古书常以女祸贬低妇女,但各朝的开国之君往往都得益于妻族或母族。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尤其是如此。
“才难,不其然乎”,人才难得,不是吗?“唐虞之际”,是唐虞以下,不是唐虞之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三代,夏人起于晋南和豫西,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商人起于其东,核心地区在冀南、豫东,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崛起后,并占有夏的势力范围;周人起于其西,核心地区在陕西西部,也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周人崛起后,先从陕西西部扩展到陕西中部,再夺取夏的故地,等于以天下的三分之二包围商的核心地区,这就是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前人说是九州之地先取六州之地(郑玄),并不正确。
这里是说,周取天下的三分之二,仍臣事殷王,道德高尚到极点。(舜臣和武王之臣)8。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间”,异议。《先进》11。5“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的“间”字同此。“菲饮食”,指饮食非常简单。“菲”是薄的意思。“黼冕”,“黼”音fú,礼服;“冕”,礼帽。“沟洫”,是田间的水渠。大禹治水,划分九州,是禹故事的主体,见《书?禹贡》。禹的美德主要是俭:一是他的吃喝很简单,好吃好喝都用来孝敬鬼神;二是他的穿戴也很差,但行礼时,衣帽却很华丽;三是他的房子很矮,但注重兴修水利。孔子认为,这样的作为,真是无可挑剔。墨子尊禹,也是爱其勤苦和节约。(禹的无可挑剔)
以上四章是讲尧、舜、禹。
丧家狗 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不爱谈军事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陈”,同阵。陈是古体,阵是后起的俗体。隋唐时期,行陈之陈多作阵,但先秦两汉皆作陈。东汉许慎以陈为陈国之陈,加攴旁之陈为陈列之陈,想区别这两个字。当时,仍无阵字(《说文》的《攴部》和《部》)。〔1〕
北齐颜之推说,行陈之陈,《六韬》、《论语》、《左传》皆作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颜氏家训?书证》)。《小学章》即《隋书?经籍志》著录的王羲之《小学篇》。据颜氏考证,后世流行以阵为陈,可以追溯到晋。
卫灵公问陈,是请教军事,不限阵法。如上博楚简《曹沫之陈》,就是鲁庄公向曹沫问陈的兵书,内容也是泛论军事。
“俎豆”,俎是切肉的小几,豆是盛羹酱的器物。两者都有铜制的,也有木制的,这里代指祭器。
“军旅”,古代军队编制有很多级,古人是以“卒伍”代指低层的编制,“军旅”代指高层
的编制(参看《孙子?谋攻》),这里指军队。
《左传》哀公十一年,孔文子将攻大叔疾,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胡”即瑚,瑚、簋都是盛谷类食物的祭器,两段话如出一辙。孔子以知礼著称。苏辙说,夹谷之会,齐臣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左传》定公十年),卫灵公对孔子也有这种印象,他认为孔子擅长的是礼,不是军事,问陈是故意刁难孔子,孔子明白他的用意,所以第二天离开了卫国(《古史》)。
孔子仕卫灵公,是卫灵公在位的最后三年,即前495—前493年。他离开卫国是前493年。这里所记是孔子离开卫国的前一天,可以精确到天。(孔子不爱谈军事)
注:〔1〕如“不尚贤,使民不争”(第三章),“故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第十八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绝学无忧”(第二十章),“故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第三十八章),其中“绝仁弃义”,虽然郭店楚简作“绝伪弃诈”,却无法改变我们对全书的基本印象。
君子免不了饿肚子(1)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古代僧侣,很多都是苦行僧,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到处流浪,靠乞讨为生。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和叫花子有不解之缘。知识分子,原来是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的特点就是靠人施舍,有人养他。圣人故事,少不了蒙难,唐僧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有三次大难:一次是过匡被围(前496年),见《子罕》9。5;一次是宋司马桓魋要杀他(前492年),见《述而》7。23;一次是在陈断粮(前489年),即此所述。这是第三次大难。“在陈绝粮”,即在陈断粮。“粮”,《释文》引郑注本作“粻”,字不同,意思一样。孟子说“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孟子?尽心下》),把断粮地点说成陈、蔡之间。《荀子?宥坐》也提到此事,说“七日不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