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向前的表态十分诚恳,也合情合理,任弼时听了非常高兴,表示一定要在团结方面做出努力。张国焘对任弼时的行动很不舒服,他回忆说:“任弼时本人对于毛儿盖的争执特别感觉兴趣。不惜花很多时间,分别和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和我详谈,搜集有关资料,研究这个争执的症结所在,我曾笑问他是不是想做‘包拯’,他也不完全否认这一点,表示他是一个没有参与这一争端的人,现在研究一下,也许将来可以为大家和好尽些力量。”但是与徐向前等人的态度不一样,听了任弼时的告诫,张国焘“对于他这种热忱,极为感动。至于他的意见,我当时未置可否”。实际上是拒绝接受。    
    为了求得党内团结一致,任弼时于1936年7月10日向中央发出第一封电报,详细汇报了二、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情况,并就党内团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电报中说:“我到甘肃应得知道: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党内争论问题。”“现在陕北和川康边同志对目前形势估计和党的策略路线已经一致。为着不放松目前全国极有利形势,使我党担负起当前艰巨的历史任务,我深切感觉党内团结一致,建立绝对统一集中的最高领导是万分迫切需要,而且是不能等待七次大会的。”他建议:“在一、二、四方面军靠拢时,召集一次中央扩大会议,至少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除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一、二、四方面军主要干部参加,并要求国际派负责代表出席这会议。议程应列有总结在五次‘围剿’斗争之经验教训和讨论党的目前紧张任务,并产生党内和党外的统一集权的最高领导机关。”    
    1936年8月9日,在走出草地后,为了准备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任弼时又向二方面军领导人发出一电。电报中说:“我这次随朱、张等行动,力求了解过去一、四方面军会合时党内争论问题,并努力促成我党的完全团结一致。我与朱、张、刘、昌浩、向前、傅钟、卓然等同志的谈话,大家对党在组织上的统一,建立最高集体集权领导,是认为迫切重要的问题。陕北同志亦同样认为迫切需要的。在这一基础上,我党团结一致想可能得到顺利的成功。”“此外,我已向总政治部提出并已得同意,立即在二、四方面军中开始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政治动员,在四方面军中应消除一切成见和不好的印象。须有良好的政治上和技术上的准备,以期在大会合时三个方面军的完全兄弟的亲密的团结一致。同时我已向陕北建议,在一方面军中也进行同样的动员和准备。”    
    任弼时在促成党内团结的同时,还做了许多好事。解救了一批被张国焘长时间关押迫害的同志,其中包括著名的共产党员廖承志。廖在川陕苏区肃反中被张国焘怀疑是“国民党特务”而加以逮捕。在四方面军极左的环境下,廖承志甚至不敢暴露他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儿子,化名何礼华。仅仅因为他会刻蜡版,会画画,张国焘才没杀他,把他一直关在保卫局,当犯人押解着长征。一、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虽然知道廖承志在张国焘手中,却没有机会见到他。直到1936年2月8日才由林育英给张国焘发去一电:“廖承志、曾钟圣(中生)即使有反动嫌疑,亦须保全其生命,并给以优待,此为代表团所切嘱。”然而,曾中生已经死了几个月,廖承志还活着。这封电报并未改善他的处境。


第四部分第16章:再次北上(3)

    1936年7月,任弼时来到炉霍四方面军总部,与廖承志不期而遇。廖承志回忆说:“那时我是张国焘的犯人之一。和我一起坐张国焘的牢的同志,还有罗世文、朱光、徐以新等同志。我们是被分开了的,我则被押解跟着队伍向炉霍前进,谁也不敢和我打一个招呼。我也不愿和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一打招呼就会连累别人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和任弼时同志会合了。那是在一个草地的小坡上。我远远看见张国焘和一个身材不高、脸孔瘦削、长着小胡子的人在谈话。我猜到那一定是任弼时同志。我们队伍正从他们面前通过,弼时同志远远看见我走近了,他笑着站起来,走向我这边,和我握手。他笑着问:‘你是廖承志同志吗?我是任弼时。’我那个时候很窘,不知如何是好。那时张国焘也很狼狈,他装起笑脸虎似的笑脸,用他那种怪腔怪调问弼时同志:‘怎么,你认识他吗?’弼时同志笑着说:‘老早认得。’其实弼时同志和我那时并不认得。然后弼时同志严肃地对张国焘说:‘如果他有什么需要的话,我可以帮助他,请你告诉我。’这之后我到了炉霍。我、罗世文、朱光、徐以新立即恢复了局部的自由。”    
    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四方面军立即开始了北上的行军。1936年7月3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率红二方面军和4军、30军为左纵队,经东谷、西倾寺、阿坝向包座前进。徐向前率方面军总部和9军、31军为中纵队,由炉霍经查理寺、毛儿盖向包座前进。董振堂率5军及31军一部为右纵队,7月10日由绥靖经卓克基、马塘向毛儿盖、包座前进。这一次,徐向前、陈昌浩和4军、30军已经是第三次穿越草地了。    
    二方面军没有和四方面军一起走。他们在甘孜休息了几天,才跟在后边上路。由于是第一次在川西北高原行军,没有经验,也不适应这里的气候。7月11日,二方面军由东谷进入草地行军,走了十七天到达阿坝。在阿坝筹粮六天即向包座前进,8月13日才走出草地到达包座。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称:“这一时期是我们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除阿坝及三数地方有房屋外,其余总是终日走于荒凉的原野,有时还彷徨于深草泥坑。    
    二、十余天只见先头部队足迹蹄痕,见不到一个人影,向导也没有,总是跟到先头部队宿营地宿营。    
    三、天气是随时变化的,常常早晨起来天朗气清,忽然阴霾满布,忽然大雨淋淋,忽然下雪雹,忽然白雪纷纷,草地中的雪山是更难过的,又冷又出气不得赢,突然冷冻中,确实死亡不少的红色战士。有时也终日太阳,但虽在夏天也不见如何和煦,不过阳光下行军总算是比较舒服的。    
    四、沿途死人很多,虽军、师、团的先头部队组织了掩埋队,总是未埋完。有的地方一堆几个,去年的遗骸还有到处横竖于路旁的。    
    长征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尽管二方面军想尽办法筹粮,但是由于前面部队已经把粮食搜集得差不多了,很难再找到足够的粮食。二方面军很快陷入了无粮的困境。    
    1936年6月下旬,为了准备北上粮食,4军军长王宏坤、参谋长陈伯钧指挥陈锡联的10师去拦截藏族人的牧群。在激烈战斗之后,红军以10人牺牲的代价,截获了500头牦牛,100多只羊。一部分补充了红六军团。但是二方面军同志没有赶牛的经验,十余天后行军到日庆时,因士兵看管不严,疏于检查,致使牛羊全部跑光。战士们慌乱之中只管打枪,浪费了几十发子弹,不但没把牛羊吓住,反而跑得更快。这对六军团真是天大的灾难。全军的粮食很快吃完了,半个月之后到达阿坝,陈伯钧清点人数,死亡近300人。真是不应有的牺牲。还有一些意外的损失,二军团6师行军到绒玉的山下,没有及早宿营,继续朝山上走。到山上突然下起暴雨,天黑找不到下山路,又没有火烤,一夜冻死了170人。    
    二方面军到达阿坝后,本打算在这里筹集过草地的粮食。但先头部队几乎已经把粮食搜寻一尽,当地藏民也跑光了。正在绝望中,他们忽然发现噶曲河边有四方面军同志看守着一批牛羊,在等待他们。原来这是四方面军设立的兵站,由红30军一个营看守,负责人是总部四局的杨以山同志。他向贺龙总指挥报告:这些牛羊是朱德总司令下令留给二方面军的,几天前遭到藏民武装袭击,被抢走了一些牛羊,现在所剩不多了。贺龙下令给部队每个人分五六斤肉,作为草地行军的食物。自己却不肯要。原来他是靠钓鱼维持生活。    
    二方面军过草地,真是困难到极点。甘泗淇说:“后卫部队到阿坝后,还饿死了十余人。沿途饿死的很不少,死尸的口里不少是含起草的。特别是掉队失了联络的战士,受饿的更多。虽然动员了一点粮食临时救济他们,但终于未得到圆满的解决。沿途烧牛羊骨头、牛皮吃的常可见到。”    
    从阿坝到包座的草地行军中,二方面军多数绝粮。贺龙发现河塘里有鱼,便拿出鱼钩到河边钓鱼。藏民不吃鱼,所以鱼还不少。贺龙不一会儿就钓了满满一桶鱼,虽然没油没盐,煮起来很腥,但毕竟比饿肚子强多了。贺龙通知全军宿营时,尽量去找鱼钓,居然成了他们在草地中谋生的主要手段。    
    1936年8月10日,红六军团到达包座和巴西,终于走出了草地,与四方面军的30军、5军会合。至此,红军全部通过了川西北藏民区和无人地带,进入甘南汉族农业区。红军又看到了村庄,吃上了饱饭,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令人终生难忘。唯一值得大家欣慰的是:这次是真正的北上,再也不会走回头路了。大家都怀着一个愿望:和中央红军会师去!


第四部分第17章:会宁会师前后(1)

    国民党军包围陕北——中央筹划战略转移——岷州会议的争论——张国焘准备向西进——朱德的抗争——中央命令四方面军北上会合——四方面军渡洮不成转而北上——红二方面军抢渡渭河——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1936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结束东征回到陕北。没过多久,在蒋介石指挥下,国民党军各路兵马又对陕北根据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