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6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结束东征回到陕北。没过多久,在蒋介石指挥下,国民党军各路兵马又对陕北根据地实施更大规模的军事包围,中央红军和根据地又处在新的危险之中。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以陈诚为总指挥的晋绥陕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部,调集16个师,从四面包围陕北苏区,准备发动新的进攻。黄河东岸是汤恩伯的13军和阎锡山的66师、69师、101师,驻守临县、石楼、大宁、吉县等黄河渡口,堵塞红军东进山西之路。驻绥德的84师和榆林的86师堵住红军北出绥远、内蒙古的道路。在延安以南的甘泉、富县、洛川是东北军王以哲的67军;在庆阳、合水一带是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军;在陕北与宁夏交界的定边、豫旺堡一带是宁夏军阀马鸿逵的新7师。另外,西北军邓宝珊的新1军于甘肃的会宁、静宁、固原一线,东北军于学忠的51军在天水、礼县一带,阻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二十多万大军分布在陕北苏区的四周,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加上陕北各地土围子里的民团土匪坚壁自守,与红军为敌,毛泽东手头仅有的2万兵力,实感势单力薄。
当时毛泽东与中央机关、红军大学住在瓦窑堡,彭德怀的野战司令部设在安边的宁条梁,准备西征夺取宁夏。形势虽然看起来很严重,值得庆幸的是距离红军最近的东北军不愿打内战。1936年4月,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将军到延安秘密会见周恩来副主席,双方开诚布公,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决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建立了联系渠道。彭德怀与67军军长王以哲暗中来往,互通情报。东北军对蒋介石的围剿命令,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就事先与红军打好招呼,象征性地前进一步。红军的使者刘鼎等在西安设立秘密电台,向陕北通报消息。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张学良拿出钱来援助他们,表现出一个爱国者的高尚品德。
1936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又经历了一次灾难。根据东北军提供的情报,国民党军队将向中央所在的瓦窑堡进攻。毛泽东意识到瓦窑堡难以坚守,通知彭德怀中央机关准备于6月15日以后陆续撤出瓦窑堡,向吴起镇方向转移。毛泽东让彭德怀派人察访洪德城和何连湾是否具备建都的条件,结果令人失望。这两个地点都十分荒凉,根本不能容纳几千人的中央机关。6月21日13时,毛泽东还打电报给李富春、萧劲光,让他们到吴起镇和保安(今志丹县)探访合适的地点。14时左右,一支国民党军队出人意料地来到瓦窑堡城外。事后才知道,他们是驻榆林的国民党军86师的两个营,乘红军主力在外,后方空虚,前来偷袭。当时瓦窑堡内的守军只有阎红彦的红30军262团,是地方部队,战斗力不强,负责掩护中央机关撤离。当时中央机关是匆匆忙忙地向保安方向撤退,也顾不上什么秩序。德国人李德走了三天,才到保安与单位会合。王平当时在红军大学,他回忆国民党军袭击瓦窑堡时,“红军大学正在集合,突然子弹从空中飞过,一时搞不清情况,林彪(校长)和罗瑞卿(教育长)带着警卫部队上山掩护,红军大学从一头撤出,高双成部从另一头进入瓦窑堡”。事后清点,262团损失严重,毛泽东指示将该团缩编为两个连。
1936年7月初,中央机关各部门和红军大学陆续到达保安。王平回忆:“这里地瘠人稀,极端贫困。保安说是个县城,却只有百把人口,县政府是一个破窑洞,县衙内只有四、五个人,除了县长,有一个收发兼秘书,一个伙夫,还有一两个干杂事的人。站在保安高处四看,一望无际的高原上点缀着几座破庙和屈指可数的破窑洞,以及夏季仅有的星星点点的绿团,真是名副其实的穷窝窝。红军大学来到了保安,首先清理废弃的破窑洞安排好宿舍和课堂。窑洞连门板都没有,门口挂个草帘子。这地方人贫狼恶,饿狼经常在夜间跑到村子里找食吃。我们睡觉时人人枕头旁边都放一根棍子,门口搁个凳子和洋磁盆。狼进来碰倒磁盆,我们听见响声,就起来打狼。”可见日子是何等的艰苦。
不但没地方住,钱也越来越紧张。陕北到处穷乡僻壤,苏区被敌军四面包围,再去山西已经不可能。东征筹来的款子越吃越少。虽然南面东北军给红军留了一条通道可以流通物资,但是红军没钱买东西。叶剑英和刘鼎当时在西安做统一战线工作,毛泽东去信叮嘱:“经济甚紧,外面用费须节省又节省,千万不可过费。无论何时不要丧失我们的立场,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时,才允许向别人借一点钱用,日后如数归还。”为了维持红军经费,有的部队为筹款闹出不少事来。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苏区百姓混乱,8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布训令,严肃批评筹款中违反纪律的错误倾向。
训令指出:有些部队在筹款过程中没有执行阶级路线,“不但错把富农当地主没收了,而且侵犯中农与贫农(如环县)。对兼商人的地主,连商店部分的财产,也有意无意的没收了(如定边)。今后应严格注意纠正这些错误”。“对于地主阶级,只要他不反对抗日红军,而愿意毁家纾难的,也应避免用没收办法。宁可少没收一家,不可错没收一家。”还有的部队本位主义,筹款打埋伏,不上缴总部。中央军委训令中对这些错误行为予以严肃批评。要求大家掌握好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筹款办法行事。但是说到底,红军的经济困难还是得不到解决。
这种日子比在江西苏区时还要困难。第一,南方的生活条件比陕北要好得多。第二,当时红军力量强大。第三,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陕北根据地时刻处于危险之中,毛泽东反复思考的问题,一个是争取二、四方面军早日北上会师,壮大红军力量。另一个就是安排一条退路,陕北实在待不住,就去宁夏,打通苏联。
8月中旬,二、四方面军全部通过了草地,到达包座。下一步向何处去?也是张国焘天天考虑的问题。说实话,他是不愿意到陕北去见毛泽东的,去年9月的分裂他不会忘记。与其去陕北投奔中央,不如另搞一片根据地,毕竟红四方面军还是最强大的力量。所以,早在6月10日与二方面军会合之前,张国焘就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向夏、洮西北活动”的方针,实际上是想去青海。6月19日中央复电,让他出甘南。7月13日中央致电张国焘等,更具体地建议他们攻打岷州。说“如能攻占岷州城,则打马(鸿逵)、打毛(炳文)、打王(均)均十分有利,战略上大占优胜”。8月1日,获悉四方面军到达包座,中央立即打电报告诉他们甘南敌情和包座至哈达铺一带路线和沿途险要,指示他们迅速北上,到哈达铺再休息。张国焘、朱德、任弼时没有怠慢,于8月5日下达《岷洮西固战役计划》,要求四方面军主力迅速占领岷州、西固,二方面军在后策应,以便向天水、兰州方向进展,会合一方面军。
8月12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要求二、四方面军尽力夺取岷州地区,作为临时根据地,伺机配合东北军,完成“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任务。这时,陈昌浩率5、9军围攻岷州城,但城坚难摧,屡次不能得手。而徐向前率30军攻克了漳县,4军攻克了渭源,形成了对兰州的威胁态势。8月23日,中央又来电问张国焘:“依据现时力量,假如以二方面军在甘中、甘南策应,而以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兄等认为有充分之把握否?”张国焘打电话征求徐向前的意见。徐向前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行!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西进新疆的打算。
第四部分第17章:会宁会师前后(2)
8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驻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团负责人王明,提出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电报中说:“如果苏联方面能答应并且能做到及时的、确实的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的技术问题,则无论如何困难,我们决乘结冰时节以主力西渡,接近新疆与外蒙。”具体部署是:1. 以一方面军约1.5万人攻宁夏,其余保卫苏区。2. 以四方面军12月从兰州以南渡河,占领青海一部,再向甘、凉、肃州前进。3. 以二方面军位于甘南,成为几块苏区的联系。如果这些做不到,就只好向黄河以东发展。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如果放弃向河西发展的计划,将是很不利的。因为:“甲、将被迫放弃现有陕甘宁苏区。乙、红军发展方向不是与日本进攻方向迎头,而是在相反方向,即不是抗战方向而是内战方向。丙、因此也就无法避免与南京在军事上发生冲突。丁、日本帝国主义有利用此时机截断中苏关系的可能。”总而言之,中央此时将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所以无论西进新疆还是北进宁夏,都不失为退身之计。
但是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平息了两广军阀的内乱,将主力胡宗南的1军迅速调遣北上,前往西北兰州。此时一、四方面军尚未会合,如何对付胡宗南?如何打通国际路线?都需要重新安排。9月13日,张国焘、朱德、陈昌浩等致电中央,提出一个一、四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南北夹击胡宗南的计划。但是中央的回答是要四方面军主力在静宁、会宁地区的西兰大道上与胡宗南决战,而一方面军主力在未消灭宁夏马鸿逵部前不宜离开陕甘边区南下作战,必要时可以一个军协助。
获悉中央的态度,徐向前等虽知与胡宗南作战无必胜把握,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