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則無,果未熟則有。有諸行以過去為因,無諸行以未來為因。一切行皆剎那滅。諸有
學法有異熟果。餘義多同法藏部執」。
(三)經量部之宗義 「謂說諸蘊有從前世轉至後世,立說轉名。非離拢烙刑N
永滅 有根邊蘊、有一味蘊。眾生位中亦有拢ā 逃袆倭x補特伽羅。餘所執多同說
一切有部」。
乙 依中土六宗說以總束二十部
1。我法俱有宗 此中有二:一、人天乘,二、小乘。謂犢子、法上、賢冑、正量
、密林山五部,彼立三聚法,初二是法,後一是我。又立五法藏:一、過去,二、現
在,三、未來,四、無為,五、不可說。第五是我,以不可說是有為無為故。然此五
部,餘大小乘共推不受,呼為附佛法外道,以諸外道所計雖殊,皆立我故。此亦等取
經量部之勝義我之少分。
2。法有我無宗 謂薩婆多、上座、多聞三部。彼說諸法二種所攝,一、名,二
色。或四種所攝,謂三世及無為。或五種所攝,謂一、心,二、心所,三、色,四、
不相應,五、無為。故一切法皆悉實有。於諸法中並不立我,以無我故,異外道計。
又於有為之中,立正因緣以破外道邪因無因。此亦兼攝末化地部少分,實為最純正之
小乘宗也。支那所傳之小乘俱舍宗,亦依此為本宗,眨徒浟坎慷M化之者。
3。法無去來宗 謂大眾、經量、雞胤、制多、西山、北山、法藏、飲光之八部,
等取本化地部一分。唯說現在諸有為法及無為法為有故,以過未之法,體用俱無故。
成實論依此為本宗。
4。現通假實宗 謂說假部。就前現在有為法中,在五蘊為實,在界處為假,隨應
諸法假實不定。其成實論末經部論皆是此類。
5。俗妄真實宗 即說出世部。謂世俗法皆假,以虛妄故;出世法皆實,非虛妄故
。此義可通大乘三論宗之少分。
6。諸法但名宗 即一說部。謂一切我法,但有假名無實體故。此亦能攝大乘三論
宗之少分。
案此六宗乃依從有入空為序,從我法俱有而我空,而過未法空,而現法一分空,
而世法空,而一切法空也。今將六宗攝二十部,列表如下:
┌─人天乘
我法俱有宗─┼─小乘犢子法上賢冑正量密林山五部
└─兼攝本經量部少分
法有我無宗─┬─薩婆多上座多聞三部
└─兼攝末化地部
法無去來宗─┬─大眾經量雞胤制多山西山北山法藏飲光八部
└─兼攝于化地部
現通假實宗─┬─說假部
└─兼攝本經量部少分
俗妄真實宗─┬─說出世部
├─兼含大乘三論宗少分
諸法惟名宗─┴─一說部
丙 統論二十部離合之勢
此小乘二十部之漸次分裂。起自第二百年至第四百年,為時最多亦不過二百年耳
。此三百年中,小乘宗派之蔚起,乃呈此波譎雲詭之觀,亦可見印度於阿育王後,小
乘佛法之盛行一時矣。然自第二百年至第三百年間,可視為大眾部最發達之時代,以
大眾部八派皆在彼時分出故。自第三百年至第四百年間,可視為薩婆多部(上座部代表)
最發達之時代,以上座部十派皆自彼時分出故。進至第五百年,則漸為大乘代興之時
代矣。統觀此二十部離合之勢,初諍大天五事分為大眾上座之二部、比一大變矣。後
上座部分為薩婆多雪山之二部,襲稱上座之雪山部反奉持大天之五事為宗義,此亦一
大變遷矣。後大天重詳五事而分制多山等三部,此一小變也。本從大眾部流出之多聞
部,其宗義乃多同說一切有部。本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之法藏部、飲光部、其宗義乃多
同大眾部,此亦一小變也。回互交絡,其經緯組織之奇,殆五光十色燦爛同霞逡樱
第二節 律學之分派
按印度小乘律學之分派,今可考稽者無多。律藏及付法藏因緣傳等,雖略曾敘及
,未有專史詳其事焉。佛曾稱「吾弟子中持律第一者優波離」,是故佛示寂後 窟內
上座皆推優波離結集律藏。且律唯佛制,弟子唯有嚴守,此於律學固應一味無異也。
然當時窟外大眾既曾別為結集,難保無稍有出入之處。雖迦葉宣言窟外眾『未制者莫
制,已制者我等隨順』;窟內外眾仍一味和合無間,而罅隙之痕即留此矣。今就其顯
著者略述如下。
一 耶舍之矯正非法十事
佛寂百年時,跋耆種族於吠舍離城出家者頗多,其眾於吠舍離左近,唱非法十事
而自行之(見五分律卷三十,十誦律卷六十,善見律毗婆沙卷一)。非法十事者:一、薑之
凉n者得貯至異日,二、得間食,三、雖既一食得復就座取食,四、雖一在寺內食入
市邑時得再取食,五、酪得和酥油石蜜食之,六、得飲闍樓枷酒,七、座席敷物得大
小隨意,八、出家前雖屬俗士之所習而於出家後不妨行之,九、說戒之法會得一部僧
眾各別行之,事後求全體僧眾之承諾,十、得受金銀錢貨貯藏之。
彼眾於每月說戒之日,參觀者多時,盛水於缽,至俗士群集處而告之曰:『願施
錢於僧眾』。俗士或施錢或鄙棄之。時有高僧耶舍。見其狀且驚且悲,樟钗鹑缡欠
法求施。彼眾铡畷嶂猓鞣皱X耶舍。耶舍知不可化,轉勸諸俗士勿非法施,施
受俱無利益。彼眾大憤,乃宣告公逐耶舍。厥時中印枺慷嘈逻M之僧,西部多耆舊之
僧,耶舍乃或親身往,或遣徒訴其事於西部諸耆舊。而彼眾亦邀枺恐T新進,枺鲀
部新舊對峙。阿育王患之,乃集二派僧於吠舍離重閣講堂,開誦律會以論決之。兩派
各舉四高僧為審辨委員,枺蔀橐磺腥ァ⑸沉羟A、須毗多沙、薩婆伽眉,西部為薩
婆多、修摩那、三摩三浮陀、耶舍。推薩婆多為委員長,向一切去逐事責問,一切去
逐事答辯,又互審檢律部。會議七月,結果判決吠舍十事為非法。其時中印之僧眾,
形式上雖仍統為一,而實伲蟿t已離而為二也。相傳佛示寂一百年後漸分二部,恐即
指此。不然,則僧因教義之諍分為大眾上座之二部,律亦屬之分為二部歟。
二 傳聞由二部漸分至五百部
傳說如來在五十年,隨事制宜,滅後、弟子結集為一部八十誦律。佛寂百年,五
師瓶瀉,純是一味,未分異見。一百年後漸分二部、五部,及二十部乃至五百。今按
律分五部,相傳由優婆鞠多(疑即大天等師)弟子五人異見所分。至二十部大約即前由
教義而分之二十部,各誦一部律耳,若今所傳曇無德律等。故古云:「異見競鼓,
猶如浩波,經律論藏,悉成分裂」也。以律之分成五百部,更可推知經論之所分者亦
也。但考今所傳者,則僅四律五論及毗奈耶有部諸律耳。詳下律學之枺鼈髯谂伞
第三章 枺鼈髦〕俗谂稍戳
第一節 律學之枺鼈髯谂
一 諸部律學之翻譯
佛教枺鼇恚涑踝g皆小乘之經。曹魏時法時尊者雖創受戒,律論末度;晉釋道安
等以僧伽闕儀律,頗憂及之。至羅什漸出大部經論,並與弗若多羅三藏共譯薩婆多部
之十誦律,事半未就;得曇摩流支及卑摩羅叉續成之,共六十一卷,是支那有廣律之
始也。次由佛陀耶舍譯出曇無德部之四分律,共六十卷;彼時由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僧祇律得四十卷,而罽賓佛陀什共智勝譯彌沙塞部之五分律亦成三十卷。當譯出時四
並傳行,唯後代則獨宏曇無德部耳。至迦葉遺律,唯傳戒本,其廣律未傳也(按戒本
梵名波羅提木叉,廣律梵名毗尼即毗奈耶)。至唐時義淨三藏譯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甚多(應
即十誦律之別譯)。此外若毗奈耶律,至趙宋時猶有翻譯,然束之大藏,未有宏傳者也
。嘗觀各部之廣律,所述律文及緣起之跡,大致從同,出入甚少,足見其是從一本轉
鈔,各宗派分誦耳。至其造論解說,則各彰宗義,異同者多。各宗釋律之論,枺鼈髡
凡五:一、毗尼母論,二、摩得勒迦論,此二是宗薩婆多律立論者。三、善見論,此
解四分律者。四、薩婆多論,此亦釋薩婆多之十誦律者。五、明了論,則依正量部律
立論。四律五論,為枺翉墓潘鶄鞣Q之小乘律也。
二 四分律之宏傳
四分律乃佛寂第三百年時,由法藏部主(即曇無德羅漢,或譯法正尊者是)集誦而出
,既來枺粒壀毶睿吨T部律獨宏此論。先由慧光律師作略疏四卷,稍後相部
(即法礪)律師作中疏十卷,智首律師作廣疏,名三要疏。厥後除南山道宣律師外,更
有嵩岳律師作相部大疏飾宗記十卷,枺蓭熕姆珠_宗記十卷,玄惲律師毗尼討要三
卷,蓋唐時已不下二十餘家矣。此皆依六十卷之四分廣律,及宗釋四分律之善見論,
以廣為宏揚者也。
中國在初傳,四律雜宏,未有定習,迨終南山道宣律師承智首律師之統,尊依四
分律以明受體而談隨行,漸成專尚。然當時與之並宏四分律者,尚有相部法礪律師及
枺阉芈蓭熤遥诹x相差,門徒互諍,謂之唐朝四分律之礪、宣、素三派。其
律義不同之處,今不能詳考矣。而不久之間,諸家概廢絕不行,唯終南山道宣律師一
派獨傳,自爾以來,遂號南山律宗。以南山宗義,受隨相稱,行相備足,大小途和,
解行相應,故古今諸德,俱競歎美,中日各宗並承依學。其所著行事鈔,作記解者且
百數家,可想知其盛矣。
三 南山律宗與四分律
枺了姆致芍辏静皇检赌仙铰蓭煟藥熿端姆致芍z傳後世,實有大因緣
也。一、因此師建立化制二教故(亦名化行二教)。謂化教者,經論所詮定慧法門,四
阿含等大小乘經論是也。制教者,律教所詮戒學法門,四分律等大小乘律教是也。今
此宗部即律藏教,以戒為宗,戒行清白,定慧自立,故先持戒制禁業非,然後定慧伏
斷煩惱。為道制戒,本非世福,三乘拢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