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故解脫亦大不易,非自己從事於修養不可。修養方法,佛教向稱有「八萬四千法
門」,然今無暇細說。解脫有二:(一)慧解脫:即從智識方面得解放。例如心經說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乃至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般若即智慧
,其意謂一面觀察世相,深通因緣和合、無常無我之理,不受世俗雜念所纏繞;一面
確認有高純妙樂之理想世界,向上尋求。佛教各種「觀」,都從這方面著力。(二)
心解脫:即從情意方面得解放。意志的修養,主要是破我執,要下大決心,自己不肯

做自己奴搿7鹨詾楸娚‘認五蘊和合之幻體為我,既說有我,便有我所有物,事事
以這個假我為本位,一切活動都成了假我的奴搿@缫蛏喽澝朗常蚰慷竺郎
,以及先入為主的思想或見解所束俊荒茏园蔚龋鹨詾榇说染鶠槲覉贪l生的頑迷
。感情的修養,佛教是教人以同情心的「慈悲為本」。慈謂與人同喜,悲謂與人同憂
,佛能破除假我,故能實現物我同體的境界,對於一切眾生,恰如母對嬰兒,所有苦
樂悉同身受。發摚н@純潔的愛他心,方算真正佛教徒。
4。法界圓明  我們依上所述的話去修,必可得涅槃,然涅槃之大乘境界,即為法
界圓明。佛每說到這境界,必勉吾人自證,故惟有已經自證的人,方能澈底了解牠。
然依佛典亦可知其一二:牠是一種絕對清涼無煩惱,絕對安甯無破壞,絕對通達無障
礙,絕對自由無繫俊木辰纭
二  中國佛教之變伲
以上所述皆是根本佛教,但佛教自入中國以來,無論在理論、行動、目標各方面

都有改變。今舉其顯著者略述一二:甲、因果報應與空幻中道:吾國人本信鬼神,崇
拜祖宗,服從天命,再加以道教神仙賞罰等思想,所以佛教的因緣生果義,一入中國
即成庸俗的天神賞罰的三世因果報應說。六朝是道教興起期,常以「玄之又玄,眾妙
之門」為標榜,故佛教的空假中道入中國,被人附會為虛幻消極。乙、神力信求與禪
悟會通,信天神賞罰,故於佛菩薩亦視為神力而信仰希求。禪悟會通:則為適應儒道
家哲學之成果,而產生宋明之理學。丙、後世超生與涅槃解脫:中國社會人事之眩s
,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比擬。吾人生活在此種環境中,自不免生厭倦,想脫逃,所
以由失意政客、失戀兒郎所匯成的佛教信徒,其目標上低者只著重後世超生,高者亦
自求涅槃解脫而已。結果,社會事業無人過問,佛教徒被人铡J為分利於社會。這樣
變伲姆鸾蹋崛四苈犓L久下去嗎?
三  中國佛教之改進
甲、因緣生果與空假中實:佛教所以有第一項變伲艘驀烁緵'有了解因緣

生果與空假中實的真義,故吾人應隨時隨地隨人指正與講解。乙、教團律行與學思論
辯:對治從前偏重禪悟而末流愚昧的流弊,必須提倡持行律儀與精研學理。如每個佛
徒都如此,則佛教決不會腐化。丙、人間進善與法界圓明:佛教精神原基於導善世人
再進為與出世一貫之道,然因中國舊時環境關係,人們一入佛教即注重出世而忽略了
化導世間,故弄成佛教與社會脫離的怪象。因此,我們應提倡善導人世,注重社會事
業,改進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知識水準,使能即由國家富強人間美善中,通達到法界
圓明的佛境。 天慧記)(見海刊二十五卷八期)


佛教史略
──宣統二年作──

一  緒言
二  刱闢時代
  甲  佛之誕生與長成
  乙  佛之出家與成道
  丙  佛之說法與入寂
  丁  刱闢時代贊語
三  流傳時代
  甲  印度時代
    一  印度小乘時代
    二  印度大乘時代
    三  印度時代贊語
  乙  亞洲時代
    一  創開到全盛時代
    二  變通到衰落時代
    三  亞洲時代贊語
  丙  世界時代

一  緒言

佛日西昇,法流枺鼭u,五百洲靡靡從風,三千載綿綿不絕:今雖名存實亡,通計
世界之佛教徒,尚不下數萬萬人,固儼然占有地球文明之一大勢力者。顧卒無一完善
之史,以紀其盛衰隆替之事變,而寓夫全體大用之精神,得非遺憾歟!
抑述往可以知來,鑒古可以戒今,有佛史以來,興衰隆替之事變,固皆有原因存
焉。藉研究而獲厥原因,則古往之所以如是,當來之又將奚若,胥可想見髣彿。得而
操持其致隆盛昌大之樞紐,進行不匱,庶幾法行常健,與世俱深,佛化永宏,唯人偕
極;夫佛史之作,又烏容稍緩哉。
二  刱闢時代
於穆佛教,閎偉悠久!創兮闢兮,誰為之首?此非研究佛史第一問睿龤e?然佛陀
自受用之法身、報身、玄微廣奧,未易為此世界眾生言也。姑就他受用之應化身言之
,則吾人所仰止所嚮往之釋迦牟尼佛陀耳。釋迦、其姓也,牟尼、其名也。梵語佛陀
、華言覺者,有覺自、覺他、覺滿三義:蓋印度之稱佛陀,猶中國之稱拢艘病
甲  佛之誕生與長成

佛之生誕,史傳紛紜,莫衷一是。然內典多稱佛誕於我國周昭王之甲寅歲。要之
、往上數去,當在二千九百奇年間耳。
亞細亞大陸,有地縱橫數萬里,雪山埃}、恆河滄滄,所謂印度即其處也。印度
凡五,中印度雪山之南,有國號迦毗羅者,實為大拢屽日Q神之土。嘗聞之撸д咴唬
迦毗羅國山勢四面走來,剩d臁悖h為我國金陵,洛陽所不及,佛陀降帲溟g,
有自來哉。
案印度古時,亦如我國之封建,君其土者以千計,迦毗羅迺其大者。釋迦之父即
其國之主,名淨飯王。其母摩耶,育佛七日而殻该脩x曇彌撫之。釋迦漸長,即嚴
毅弘厚,宅心高遠,不弄不競,豁達恬澹。其父王以其英發穎悟,世不常覯,遍召遐
邇名師教育之  而聞一知萬,遽窮蘊邃,文武藝術,萃國士莫之抗,其德慧勇哲,皆
天賦也。年十七,娶妃耶輸陀羅,美容姿,品性尤賢淑,後舉一子曰羅■羅。
乙  佛之出家與成道

佛雖處富貴聲色場中,而以慧眼觀人生之苦樂,遁世之思惟因之愈摯耳。其人蕭
然如秋,藹然如春,孔德之容,睟面盎背。惻耄蚀龋⿶垆邼妷T人之疾苦老死
,以及禽蟲草木之慘殤凋謝,罔不哀感傷悼,若己身之置於水火。因而恆獨居空寂,
研究所以捄脫之之法。既乃憬然悟曰:因惑業是以有生死;因生死是以有悲歡苦樂;
因悲歡苦樂而思所避就,是以有愛憎喜怒造種種罪福因緣,迴邅升沉不已。今欲解脫
此生死輪轉,莫尚覺悟。覺悟則惑業滅而生死空。惑業既滅,則廓然真淨;生死既空
,則寂然常樂,而一切悲歡苦樂、愛取貪嗔、罪福因緣、升沉苦報,皆於是煙銷雲散
,蕩盡靡遺矣。
但欲證圓滿之覺悟,以完捄世之大願,非沈神潛修敚撐逵目嘀b累,不足以
達之。此佛之所割絕慈父愛妻,屏棄其富貴尊榮,而褐衣跣足遁入荒山窮谷,凍膚餓
腸之不遑恤也。

佛之摺畤鴴渭遥u十九齡耳。初於耍α钟銎帕_門跋伽,因就之訪道,跋伽蓋婆
羅門之苦行派,佛審其無益,去之。嗣聞摩伽陀國有阿邏邏仙人:德行高潔,定慧兼
深,因詣彌樓山叩之;勉以精進之旨,教以禪那之法,與五比丘共習焉。凡經六年,
盡窮其■,繼又悟其非究竟,乃別居菩提樹下,降伏魔軍,睹明星恍然大覺!無上之
大志,至此實達,無上之大道,至是成就。此我國周穆王之癸未歲,而佛已春秋三十
度矣。厥後父母妻子皆蒙佛度脫,戚屬亦多從佛出家,親親之義,獨盛前古。余嘗謂
慈孝友恭物均有焉:唯大拢四鼙M之。觀此,洵非誣已。
丙  佛之說法與入寂
佛之說法,其大旨以有空言破空有執,離二邊存中道,俾眾生明心見性發真歸元
而已。故雖隨機開導,靡不條貫精密,文理秩然。
最初為一類應化而生之高等大機,演華嚴乘修多羅教,以挈法網之綱。凡七處九
會,後世頌為第一華嚴時云。

爾乃為鈍根一類人,說小乘法,使由小至大,從溔肷睢 u進於高明廣大之境,
令歡喜領解,共獲其所。教育之法,精粹完備,尤為絕後空前之偉業!夫佛固世界第
一大宗教家也,第一大哲學家也,然苟置之古今枺髦逃缰校赜譃榈谝恢逃
家。嗚呼!吾儕學佛者,於佛諢o得而稱矣!亶歆慕之,信仰之、模教之、步趨之耳

佛於說華嚴後,撸v全印,經年十二,撸3跞氩_奈國鹿苑中,三轉四
諦法輪、度脫五比丘。次復度脫舍利弗、迦葉、目犍連等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為第二
阿含時。阿含者,其時所說之經名也。
茲後一切聞法者,已得決定信心不生疑謗,乃大小乘並說;而往往褒大貶小,引
起鈍根者恥小慕大之思想。講勝鬘、維摩、盎掘、大佛頂、薩提遮等經,是為第三方
等時。
久之,小乘者飽聆大法,根器純熟,堪聞般若,乃說大品、光讚、文殊、勝天王

等諸部般若以應之。般若者,如實空如實不空二種智慧也。令眾生悟自心性、本如實
空故:生死涅槃皆等空華,如夢如影了無所有,而不必生死是厭,涅槃是欣。本如
是不空故:具足無量清淨功德,福智莊嚴與佛無異,而不自生退屈,是為第四般若時
最後,於臁惿缴现v法華經,會三乘歸一乘:將從前方便之說,一一揭示披露,
俾皆知為無上佛果故假設誘喻,而弗復貪戀乎三乘法。佛之出世本懷,逮是始盡暢畢
遂,而終焉之期因亦不遠。乃於跋提河岸娑羅雙樹間說大般涅槃經,明有情無情皆俱
佛性。令諸弟子悉以疑義咨決已,即濭然示寂。是為第五法華涅槃時。佛教之法儀,
於是乎靡不備矣。
丁  刱闢時代贊語
綜上五期,凡五十年,佛一代說法,不出此矣。曾有古偈曰:華嚴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