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峰的1914年,世界便发生了第一次大战。残酷的战争打碎了人们关于新世纪的梦幻。人的通病在于不愿直面惨淡的现实,正因此人类才一次又一次重复昨天的错误。现在,我们又来到新世纪的门槛,今天的人类还会不会重蹈旧辙?这取决于我们,特别是我们的政治家们是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认识我们的时代并把握其历史进程。
一、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现在人们常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和平与发展时代”;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目前有许多人确实忘记了);我们同时也处在历史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时代。自英国资本中心在世界确立,世界便开始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3'即从狭隘的地域性的历史向世界性的历史转变;从与人的本性敌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向消除这种异已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揭示出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阶段的时候,由英国资本中心生发的资本扩张(首先是在欧洲大陆的扩张),还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因而作为社会主义的自觉力量(无产阶级)和自然力量(生产力的社会化运动),尚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从属地位。到7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市场的开发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的巩固,资产阶级在开始向昨天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宣战的同时,也开始与世界各地的封建势力结成同盟。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开始由进步转向反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大历史时代的基本矛盾。资本向世界扩张的同时也使这一基本矛盾日益带有世界的性质;随着来自殖民地的高额利润向宗主国大量回流,及由此产生的那里的工人阶级贵族化后果,原来存在于资本宗主国内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便转化为世界性的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产生的新的起点并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的进程。这时民族问题已与社会主义问题联系一起,这时历史日益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问题联在一起。这样,十月革命迄今的历史便与被国际资本压迫的民族解放这一历史主题联系在一起。资本向世界扩张使世界分为资本中心和资本外围地区,使国际关系分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这样便产生殖民地国家要求摆脱宗主国政治和经济依附的政治经济要求。政治要求的实现需要政治革命的完成,经济要求的实现需要经济革命的完成。而资本扩张中必然产生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及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使宗主国…殖民地的关系难以持久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走上独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中的民族民主运动愈演愈烈,到70年代未,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在与殖民主义斗争的胜利中普遍形成。一部分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另一部分国家则选择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由资本扩张造成的宗主国…殖民地国际体系至此完结。但政治革命并没有打断国际资本本身,随着新独立国家的政治革命和改造的任务基本结束,经济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便提到日程上来。70年代下半叶始,随着新独立国家经济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因此出现的对国际资本的大量需求,原来由资本扩张产生的殖民地…宗主国关系便转化为不平等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南方世界与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北方世界的“南北关系”。原来适用于民族民主及社会主义的革命的战争与革命的政治形势,现在则转化为适应于经济建设的和平与发展的政治形势。这样,时代主要问题便从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当今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可见,目前所处的“和平与发展时代”并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由马克思揭示出来的资本主义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律所规定的大时代的发展链条中,自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必要的时代环节。因此由资本运动产生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后果,在当今仍然发生着作用。在这条规律的作用下,人类在本世纪已经历了两次极残酷的战争,那么,下世纪的政治形势又是如何呢?这的确值得研究。
二 什么是和平与发展时代?
从对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的研究中我们又知道,资本主义是以市场和利润为其发展动力,并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培植出它的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异已力量。这些力量的发展便形成了资本主义运动中必然要出现的多极化进程,资本主义又在这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产生出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并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实现历史要素的新陈代谢。资本主义在17世纪的英国诞生,英国成了资本扩张的最初的中心。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使片面追求利润成了英国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种经济又造成国内市场中的劳动者消费,因生产的发展而日益萎缩的现象。国内消费不足又使英国资本向海外扩展及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英国资本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造成了1775…83年北美独立战争及美利坚合众国的出现;英国资本对欧洲大陆的冲击造成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及随之而来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用利剑抵制英国资本的同时也为法国脆弱的民族资本强行打开欧洲市场,从而使法国很快成为资本世界新的一极。拿破仑战争是欧洲发生的较早的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资本国之间争夺国际市场的战争,它与20世纪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战争不同的只是,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用暴力为法国打开资本主义市场的同时,也摧毁了欧洲的封建保垒,因而它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拿破仑战争后,英国估计欧洲市场将会对英国重新开放,因而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盲目扩大生产。但欧洲大陆因经历了长期的战争,购买力十分有限,加上1812年的英美战争胜利后实行高额关税政策,这使英国出现第一次经济危机;危机迫使英国继而法国加速打开东方市场的进程。1840年中英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不久法国等西方七国也参加侵略中国的肮脏活动。东方市场向西方,特别是向英国开放,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那里的阶级矛盾。并出现维持约有30多年的和平发展的时期及其理论(即所谓“维多利亚史观”)表现。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北美洲大陆乃至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再次出现多极化发展及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新矛盾。这种矛盾在19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已达到日益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以遏制苏联为目的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遏制苏联的目的使这个体系一开始就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个体系维护下,从1917年到1929年世界经济又经历了一个复苏和稳定的和平期,其间世界又出现多极化发展的政治形势:社会主义苏联抓住这段历史机遇,迅速崛起。为了遏制苏联,西方又在美国的财政支持下实行“道威斯计划”扶持德国,以建立起“抵抗来自东方的攻势”的地缘政治屏障。欧洲国家签署“洛迦诺公约”,要求德法比三国必须“保证维持领土现状,并保证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武装区的规定”,其目的在于诱使崛起后的德国向东扩张并以此保证法国的安全。1928年8月法美两国又发起并签署了“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27日公约在巴黎签字。到1929年7月公约生效时,参加公约的国家共达44个。该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在相互关系方面,放弃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分歧或冲突,不管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的方法加以调处或解决”。包括裁军内容在内的一系列条约体系的签署标志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完成。当时国际上一片“和平主义”高调,和平外长在各国频频登台;政治上,“民主主义”口号盛极一时,洛迦诺会议后,西方舆论认为“一个和平时代降临了”,战争终止了,未来的历史是将是“妥协、仲裁、和平”的历史。然而;就在“非战公约”签署的第二年,历史就迅速出现逆转。1929…1933年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等国国内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情绪迅速上涨,国家经济日益转向军事化。1931年日本制造“9·18事变”,1936年德国进兵莱茵非军事区及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对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提出严重的挑战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国际制裁,而且还在西方“祸水东移”意图中受到绥靖和纵容,这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凡尔赛和平幻景的迅速破灭。具有讽剌意味的是,战争首先在最早参加签署洛迦诺公约的英、法、德、比、捷、波、意等国中爆发,这时非战公约的签署国早把自已在公约中所作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二战后,国际政治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和风起云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主民族革命的政治形势。两强争霸使世界出现历史上少有的冷战状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改变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宗主国…殖民地经济政治格局,另一方面经济建设的任务也促使已获政治独立的包括社会主义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融入国际市场并利用市场的手段来发展自己。80年代,世界又一次显露出和平与多极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苏联和华约军事集团的解体则把这个时代推向高峰。这一时期欧洲正在走向联合,亚洲国家普遍崛起: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