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埠凸牙胨樟钪盏贾滤樟慕馓濉>哂蟹泶桃馕兜氖牵甓颓欠颍縬uot;善举“为俄国人换来的竟是北约东扩、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和驻军科索沃,竟是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的签订和美国布署TMD计划;带给美国人的却是使美国成为国际社会不能制约的超级霸权国家。即将跨过21世纪的门坎的苏联人,却在阿富汗输掉了20世纪,就象刚踏入20世纪的俄国人曾在阿富汗失去了19世纪一样。
五、大棋局 ,老棋谱
大国争霸,犹如波涛, 一个大国衰落并造成巨大的地缘政治真空后,便是另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就象由不断更替和转换的霸权连接着的链条,生生不息地从过去伸展向未来。
然而,不管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多么不同,争霸战略如何诡谲多变,但它们对弈的地缘政治”棋谱“大体是不变的。通过读史可以发现,这个”棋谱“所反映的大体说来就是以从中亚到印度洋为为轴线的(东西)两翼和(南北)中轴的关系:如果把英美这样的海洋国家比作”矛“,那么其争霸路径基本上就是:遏制两翼,围堵中亚,死保印度洋。如果把法国、德国、俄国这样的内陆国家比作”盾“,那么,其争霸路径则与海洋国家正奇相合,即两翼突破,决战中亚,拿下印度洋。不同的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战争手段不同,大国争霸”棋谱“中的”两翼“的概念也有差异;相同的是不管历史条件和争霸手段多么不同,双方争夺印度洋,尤其是争夺印度洋北岸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多极化浪潮尚未漫没到亚洲,因而大国及大国争霸的重心多集中在欧洲。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发展已与殖民地经济联系在一起。对英国来说,它遏制拿破仑法国从而控制世界的路径是,以英国为中心﹐联合俄国和确保地中海的海权,最终达到从北南两向钳制法国并绝对控制印度洋目的。而拿破仑则是以法国为中心划圆﹐将英国赶出欧洲大陆;继而从南翼出兵地中海﹐占领埃及﹐扼住英国通往印度洋的航线,切断英国与海外市场和资源的联系,最终达到釜底抽薪击败英国的目的。拿破仑之后,英俄争霸。英国通过联合法德遏制俄国西进;控制巴尔干和中亚地区,围堵俄国南进以确保英国在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权安全。俄国则以东欧为西线安全外围沿波罗地海、黑海方向突破英国遏制链环,决战中亚阿富汗以实现进军印度洋从而最终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大规模即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的复制。但大国争霸的空间扩大并未改变双方对弈的”棋谱“和路径。从大西洋地区看,欧洲战场英德双方争霸的路径几乎与19世纪英法争霸的路径相同;从太平洋地区看,美日争霸的线路几乎就是以欧洲大国争霸路径的在东方的复制:日本以日本岛为中心划圆,占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先东袭击珍珠港、继而南下占领菲律宾、英属马来亚、俾斯麦群岛、关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其目的首先是将美国赶出太平洋――这正如法国拿破仑的目的是将英国赶出欧洲地区一样;然后夺取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以控制马六甲海峡东口;接着就是占领缅甸控制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从西面出口再锁死马六甲海峡,最终实现与来自欧洲的德国从东西两面分割印度洋的战略目标。从美国方面看,它与盟国也是从东南亚突破日本在太平洋建立的环型岛屿链条开始,继而进攻日本本土,从而恢复了从美国经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的安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苏联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美国占领冲绳岛和中国崛起,日本自此也就彻底失去了在亚太地区再次崛起为地区性大国的基本地缘政治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双方再次重复大国百年争霸的旧”棋谱“:从西欧的柏林危机开始、继而到远东的朝鲜战争,再到争夺中南半岛和巴尔干半岛,最终为争夺印度洋双方在阿富汗一决胜负。这与18世纪英俄争霸的结局大体吻合:阿富汗再次成了俄国人的”失乐园“。'15'
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美国人看到了强大的苏联竟真的在眼前解体。但华盛顿也不相信眼泪。苏联解体后,美国人并不手软,乘胜追击。小布什上台后再次恢复和继续里根时期?quot;以实力求和平”政策及与其相应的“星球大战”计划,决意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以打破传统的大国战略平衡。2001年7月15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办公室主任卡迪什中将表示:美今后将增加导弹防御系统试验的次数,力求在2008年之前部署可以投入实战的导弹防御系统。他计划今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主要的导弹防御试验,一年进行大约4到6次试验,其中包括海基和陆基导弹防御试验。每次试验约花费1亿美元。卡迪什说,美国计划建设一系列导弹防御试验设施,供国防部试验不同的导弹防御技术。他建议在阿拉斯加州建立一个可部署10枚拦截导弹的导弹防御试验基地。16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国将在今后5年里再进行20次导弹拦截测试。7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最近决定对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取消1991年以来实行的“同时打赢两场主要战争”的战略,取而代之的新战略要求部队在一场主要的地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写了本《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说:“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16'
不难发现﹐冷战后美国人面临的“棋局”虽大,但他们所用的“棋谱”却依然如故。
在中东和东欧地区,美国人通过海湾战争将军队长期插入世界石油的心脏即波斯湾地区;继而全面接收苏联遗产,通过扩大北约成员国的形式,将苏联的东欧卫星国变为西欧的卫星国并以武力打败南斯拉夫,实现对巴尔干的绝对控制。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这是迟早的事,美国及其盟国也就北从波罗的海,南到巴尔干再次拉起有利于西方的遏制俄国的新“铁幕”,接着就是从挺进中亚。
在远东地区,为了遏制中国和俄国在太平洋上必需的海权利益,美国人再次拉起从日本到菲律宾的岛屿链条。现在美国正在与俄国人争夺越南和印度,最大限度地弱化中国在台湾和南沙地区的控制力。
经典地缘政治学将中东和中亚即北印度洋地区视为世界霸权必须控制的“心脏”地带。巴尔干与南亚地区是拱卫世界“心脏地带”的两块必需的战略基石。在初步实现对俄国和中国两翼合围战略态势后,美国立即挥师南亚。2000年3月19日,在印度政府核立场毫不退让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印度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印度报刊报道,这次访问是美国南亚政策开始软化的标志。2001年4月5日辛格访美,5月1日布什发表NMD讲话,2日印度政府对布什讲话表示欢迎。12日,布什首次打破美在印巴之间的模糊立场,表示支持瓦杰帕伊关于克什米尔和谈方案并计划访问印度。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上将7月18日访问印度讨论军事合作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进一步推动“西藏问题”升级。5月9日美国参议员范斯坦和众议员兰托斯等分别在参众两院提出《2001年西藏政策议案》,这个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尽一切努力,“促使北京政府坐下来与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进行对话”,要求“设立西藏问题协调员,拨款275万美元用于对西藏难民的人道援助,给流亡藏民提供奖学金和西藏人权活动团体的资助”。估计国会将会通过这个法案,如果总统签署生效,美政府就会借口“法律依据”利用所谓“西藏问题”, 放手干涉我内政。5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任命负责全球事务的副国务卿为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这是自1997年以来任职最高的官员担任这一职务。鲍威尔表示:“西藏事务协调员办公室能帮助国务院制定出有助于藏人和中国人和解的政策。”“美国应该让中国知道,西藏问题将会影响美国与中国的全面关系”。23日,正值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五十周年之际,达赖在会见鲍威尔之后又受到布什及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在白宫的接见,布?quot;声明坚定支持达赖喇嘛为倡议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所作的不懈努力“。长期以来,印度给所谓”西藏流亡政府“以庇护,今年2月2日,印度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正式给予噶玛巴难民地位并取消了对他自由活动的限制。印坚决反对将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但在”西藏问题“国际化上,印却愿乐观其成。预计美将会压巴以较多的妥协与印在克什米问题达成某种”和解“,将国际注意力诱向西藏地区,并以此对中国东部战略目标形成牵制态势。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总结从拿破仑战争迄今三百年世界霸权更迭史﹐不难发现﹐三百多年大国争霸,犹如下棋﹐但不同的棋局用的却是一个棋谱,一个棋谱围绕着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控制印度洋。现在美国人再一次来到南亚,并将加固其在中亚中东的桥头堡阵地,以达到绝对控制印度洋的战略目的。美国是否可以达到目的,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和印度在多极化进程中崛起及俄国的复苏,中国对台湾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宿求、印度对印度洋安全利益的宿求以及在北约东扩的压迫下,俄国对中亚地缘安全利益的宿求日益迫切,美国的世界霸权,将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中亚地区遇到相当的───也可能最终是联合的───反制。'17'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