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故事被渲染成蒋不让张抗日。平心而论,绥远前有傅作义,后有阎锡山,再后有汤恩伯,前二人都是在保家乡,作战效果好过东北军自不待言。东北军上前线,涉及到一系列的防区调动,物资运输,显然并不现实。
C:绥远抗敌,困难不是部队数量是否充足,而是在于战略战术是否得当。人多并不解决问题。况且11月下旬,已可判断只是伪蒙军在行动,日本人没有动,你去抗什么日呀!
Y:所以,张学良这个电报有多少真情厚意,我有怀疑。蒋也不至于反对张去抗日,否则他为什么坚决指示傅作义抗战呢?去绥远抗日,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张学良虚张声势。第二个选择同红军公开联合,这有真实的基础。但是否有现实的安排呢?现在比较多的说法是讲张与周第二次洛川会谈,就是1936年4月的时候,他们商定了一个西北大联合的计划,就是设立西北抗日联军和西北国防政府,这实际上就是张学良反了。这个计划,肯定被人提议过,但热心的一定是周恩来。张学良在4月份的时候为什么要对此热心呢?他有理由经此摸摸中共的底,但他不会就这样上钩。这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穷光蛋与一个富翁商量合股开公司,这个富翁倒不一定当即拒绝,但他一定会仔细地慢慢瞧瞧这个穷光蛋有什么宝贝。你说,到西安事变前,这个穷光蛋能拿出什么宝贝来呢?
C:毛后来讲,36年他在陕北干些买空卖空的事。
Y:什么叫买空卖空?无非就是扯着苏俄的旗号哄人嘛。什么可以帮助介绍苏联的援助呀,等等,对阎老西儿这样,对张学良也这样。但张学良并不缺乏对俄国人的了解。我相信至少在4月份的时候,他比中共更知道苏联情况吧。
C:当然,如果他对西北大联合当真,那么西安事变他为什么没有在这个方向上有所行动呢?他只是强调在何应钦的军事压力下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
Y:大体上可以讲,在张学良这里,是没有必要和红军联合造反的。有的学者认为张学良会造反,而且认为他是在中共影响下想造反的,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因为他没有这个动机。为了打回东北老家?不象吧?难道他认为他造反,另起一摊,能比老蒋干得好?跟中共联手,借苏联之力?那现在中共那付惨样,怎么不见苏联人出手帮忙?中共都不帮,会帮你这个前有过节的张学良?张学良不会这么无知吧!再说了,这样做的结果,或者讲风险有多大呀,他张学良会不掂量一下?真正难以讲清的,是为什么张学良不选择全力进剿红军,尽速歼灭红军呢?即便从10月底算起,他如果和胡宗南配合,在东南面紧紧围住红军,让胡宗南进去二个月内让红军屈服,对张有什么坏处呢?
C:一般现在的讲法是,张怕这个过程东北军老底给打光了。
Y:但我们前面已经质疑了这一点。红军固然勇猛,但并不是不可能失败,要不何来长征呢?张学良吃了直罗镇的亏,他后来采取不接战,远远地围着,就很有效。红军在西边被胡宗南打的够呛,张学良只要围住就行。
C:假定他知道在战役安排上,可以用二个月时间拿下红军,那么,这之后再统一抗战不行吗?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安内如果要用几年,那是有可以商量的地方,如果这个先安内只是一、二个月时间呢?那先安内讲不通吗?所以,从当时正统的角度,而不是从现在我们所处的角度看,国家利益要求的到底是什么呢?肯定是消灭红军。我认为,恰恰就是在这个大问题,张学良及东北军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私心吧。
Y:对。如果把张学良说成抗日英雄,把蒋介石说成不抵抗,那么这个历史资料被组织起来的时候就漏洞百出,就如同把红军东征讲成是要去华北前线抗日,阎锡山拦着不让去。这怎么讲得通呢?但反过来,看看张学良当时的现实处境,恐怕他的问题不是抗日,而是如何自保的问题。就是你刚讲的那个很大很大的私心。实际上,张学良有个很大的心病,就是东北军这支部队已经完全烂掉了。自从中原大战,东北军进关接收平津之后,这个部队就成了一个花天酒地的流氓团伙了。热河失守,张学良出洋,蒋介石直接指挥东北军的四个军,他不是指挥不动,而是发现这个部队整个在扎根弄钱,所以不到十个月,蒋赶快让张学良回来,带部队离开华北这个是非之地,去河南湖北。反而把华北交给一直同蒋矛盾重重的西北军和阎锡山。张学良到武汉以后,东北军故态重演。蒋又为难了,要知道,在当时,南京政府实际真正控制的除了苏浙沪以外,就是河南、湖北了。蒋同张学良情同父子,他信任张,但也了解他的弱点。蒋完全厌烦东北军。但他还是给东北军好地方。他也派了钱大钧一大批干部去设法帮张学良改造东北军,结果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帮浙江人完全不适应东北军那种作派。他们都喜欢张学良。张学良这种公子哥,说到底谁都喜欢,反正他永远不占你的便宜。所以河南,湖北地方苦不堪言。老蒋不能任由东北军毁了两个省。他统共也没有管住几个省啊。武汉实在太重要。所以,他只能调东北军去西安。东北军去西安,没有闹什么情绪,他们自知不见容于湖北地方。他们差不多是灰溜溜地离开鄂豫皖。
C:东北军的伙夫都带着老婆孩子,怎么打仗呢?我也挺纳闷儿。当时,好像还就陕西地方势力小,蒋还可以做点主,要是调东北军去山西或是去四川,那非闹出乱子不可。湖南、安徽也各有其主,所以只能调东北军去陕西,并不是让东北军去打红军这么单纯的。一来,蒋不认为红军还有多少力量,二来,如果红军有力量,他才不会指望这支部队去打呢。胡宗南已经在那里了。他就是给这支混球部队先找个安身的地方。
Y:胡适日记里头讲热河被占领后,华北危局之下,蒋请胡适等人商讨外交策略,感慨东北军完全不中用,对张学良恨铁不成钢。张学良对东北军也很矛盾。他知道部队的状况,但他也对部队的状况有责任,说到底,张学良同东北军之间有道义、情义上的关系,。他没有办法丢掉部队。张学良不像其他军阀,他有足够的私财,他不靠部队过日子。但是张在情感上依赖这支部队,面子上、人情上都是如此。他摆脱不了。所以,他只能想法改造这支部队。但自从入关,到现在这几年,他非但没有能改造部队,相反部队跑来跑去,就给烂透了。
C:而且名声极臭。“九。一八”,“热河”丢人丢到家了。我看张学良对这个名声很重视。
Y:到了陕西之后,他开始有了两个新情况,一个是华北事变加剧,抗日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正面因素,许多地方势力和权力集团都开始公开打出抗日的旗号;再一个就是与中共中央正面直接交手。特别是后一种情况对张的影响很大。张始终不是一个有良好知识训练的青年人,他一开始就是作为他老子接班人来培养的。所以,他的思想结构很复杂,他周边亲近的人都是些二、三流人物。所以,他同中共高级人物打交道,就被吸引了。他自然地产生了利用中共整治东北军的想法。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关于中共,国人是有些一定之见的,一个是有苏联在后头,是有靠山的;一个是政治能力强,有高深见解;再一个是不怕死,不怕苦,有献身精神。这几条都是中国地方政治集团比较缺乏的东西。张学良产生这种与中共合作的想法就很自然。
C:就是说,张学良同中共合作,倒不一定是为了抗日等等这些大义,而是出自小私,一己之私,就是想与中共合作来改造东北军。
Y:对。为了大义,那么,就有前面我们说过的那些矛盾的地方。一句话,为了大义,张学良就该配合老蒋剿共才是。张正是从一己之私出发才与中共合作的。但他这个一己之私,倒也不像其他那些小军阀那样龌龊,他还是心存希望,将东北军改造成一支正面的部队。所以他甚至提出他本人可以加入共产党的要求。
C:他如何利用中共来改造东北军呢?他怎么样才能打成这个算盘呢?
Y:很不容易作到。他有他自己的方法,也就是东北人的办法。施小惠唱高调,慢慢周旋。他先是很爽气地给红军大洋、物资。然后声言不能不执行蒋的指令,要进剿,形成对红军的挤压式包围。然后,开始与中共一起唱抗日的高调。这个基础上,他开始摸中共的底。中共自然投怀送抱。中共基本上是想利用张,所以,就不断地给张提出各种建议,同时也在军事上做出配合,尽管有风险,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出瓦窖堡就是一例。
C:中共当时提出西北抗日联军和西北国防政府的设想,张没有反对。
Y:张表面应和了中共的这个想法,也就是后来人们讲的西北大联合的计划。但他并没有当真,只是口头上讲讲,字面上写得不多,真正去做的一件也没有。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张学良没有理由在西北形成割据,他犯不上这么做。他的真实意图是让中共和红军加入东北军里头来,或者是两支部队合在一起由中共来彻底改造东北军,张不想搞独立,但他想要这么一支新型部队,为了让中共放心,他干脆压上自己做担保,他本人入共产党。他想由他自己加上中共高层人物组成领袖集团,带领这支部队,防守西北,必要时就上抗日前线。所以,这期间,他的抗日高调唱的比中共还要高,他想在抗日这个旗号下,一石二鸟由中共改造东北军,用东北军收编红军。他据此可以在西北站住脚,同时两边落好,一边在老蒋这里收不战而胜之功,一边在苏联那里收抵抗日本之名。
C:他本人提出入共产党,不怕老蒋猜疑?
Y:那不是问题。张学良自信在这种问题上,老蒋可以允许。只要他能够收编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