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新免费热门资源下载+++++++++++++++++++++++++++++++++++++

1、219。153。7。233/downfile/世界10大禁书(全本)_TXT小说。rar
2、219。153。7。233/downfile/美空模特…徐莹…悠米…张婉悠…路遥…尐mina…闫凤娇私拍套图。rar
3、219。153。7。233/downfile/韩国第一性感车模林智慧写真。rar
4、219。153。7。233/downfile/汤加丽人体写真全集。rar
5、219。153。7。233/downfile/意大利性感女神莫妮卡贝鲁奇电影MTV精选12部。rar
6、219。153。7。233/downfile/20本中国古代艳情小说代表作。rar

7、最新空姐门,野战门,跳蛋门,喂奶门,艳照门;北影门,海运门。。。。。好多门!
   免费下载地址,写信到邮箱:1467106090@qq 免费索取

++++++++++++++++++++++++最新免费热门资源下载++++++++++++++++++++++++++++++++++++++



中医瑰宝苑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太阳证发热
(长期低热)
郭××,女,24岁。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
'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毫米/小时,其它如白血球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初诊'3月1日。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 ,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桂枝6克甘草18克杏仁15克二剂
'辨证'《伤寒论》云: “太阳病,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为太阳伤寒之主证。柯韵伯曾指出: “麻黄八证……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本例患者未致肺气郁闭,故无喘证,其余麻黄汤之主证皆备。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这种舌质,再加淡黄色苔,参之舌微现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此非阳明实热,故虽发热而不甚,虽间歇性发热而非潮热可比。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营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机能,故畏寒。寒邪郁于经脉之间,阳气不舒,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转来初诊时,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其日,仍当发其汗。
'二诊'3月3日。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
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1O克炙甘草6克生姜60克大枣10枚白薇12克三剂
'三诊'3月8日。上方服三剂后热退。两日来未再低热.试体温36.7。c。膝关节偶尔有短瞬疼痛,微觉头昏,梦多,此外身无明显不适,舌脉均转正常。再少进调和营卫之剂,巩固疗效,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复。
7月17日随访,患者说:自第二诊服药后低热退,至今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
'按语'从祖国医学看,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
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传经。这样长的时间,始终属太阳表证,似乎不好理解。实际上,后世《伤寒论》注家,对此已有阐发,认为太阳病传变与否,应凭脉证,计日传经之说,不可拘泥。不过,此证虽未犯他经,却在太阳经内变化;所谓表虚表实.常可相互转化。因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六经及其传变规律。本例辨证准确,抓住太阳病恶寒发热这一基本特征,灵活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先后有别,分寸恰当,故使三年缠绵之疾,数日内迎刃而解。
太阳证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邢××,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
'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 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明显好转。1978年12月18日来诊,按太阳证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12月18日。近日来疼痛加剧,痛甚时脸肿发亮,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生活无法自理。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润夹白,根稍厚腻。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偏头痛,风寒挟湿侵袭,无从达泄,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以麻黄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8克杏仁18克 法夏15克二剂 (辨证'此证头面左侧剧痛,病属偏头痛。 头居人之首,位高而属阳。手足三阳经脉,以及脏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舌质淡红而润,苔淡黄夹白不燥,即为风寒夹湿,入侵肌腠,郁闭不解之象;参之头一侧痛甚,微恶寒无汗,显系邪犯太阳经脉;再参之无阳明、少阳病情,更无三阴之候,亦可以佐证。因此,本例偏头痛,不必拘于头痛偏侧多属少阳,或头痛日久,多属内伤之常规。而应从实际出发,按六经辨证,太阳伤寒表实之证具,邪无达泄之路而上扰,以致多年头痛不愈,急用麻黄汤以开之。
'二诊'服药二剂,疼痛明显减轻,余证亦随之好转。原方再服二剂。
'三诊'剧痛消失,夜能安睡, 精神顿觉清爽,多年痛楚若失,不胜欣喜。舌质正常,苔黄腻退。头部微觉恶风,头左侧尚有轻微阵痛。风邪未尽,尚有病后营卫不和之象。宜祛风解肌,桂枝汤和之,以善其后。
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二剂
服二剂,病愈,遂停药。嘱其免受风寒。观察约一月,情况良好。患者说:“头痛三年,真是痛苦极了,花了二、三百元,还是不好。范老看了三次,每付药只四、五味,一共只花了一元零一分钱,病就治好了,真使我感动。”遂返回家乡。其后,向其亲属追访,知病未复发。
'按语'“三叉神经痛”,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清楚。老年人患此病尤多,可能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有关。西医治疗,多采用镇痛剂、酒精封闭等法,无效时则考虑开颅行三叉神经根切手术。这样虽能解除剧痛之苦,但术后面部易出现后遗症,且不易为患者所接受。
祖国医学认为,举凡风寒暑湿等外邪,气血痰郁之内伤,均可以引起头痛。本例按仲景六经辨证,应属太阳经证,伤于风寒雾露所致。故急投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麻黄汤,直达病所;继而以桂枝汤和之。用麻黄汤加法夏者, “其用有四: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气,痰厥及头疼,非此莫能治”。
太阳证眩晕
(美尼尔氏综合症)
罗××,女,34岁。成都市某场工人。
(病史'1976年5月,突感眩晕,如坐舟中,卧床不起。成都市××医院内科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数日后转来求诊。
'初诊)四天前,下班回家,自觉头胀痛,眩晕甚,颇欲吐。次日上班,到厂后片刻即晕倒。呕吐频繁,吐出大量清涎,头晕似天旋地转。恶寒、咳嗽、无汗。舌质偏淡,苔微黄。此太阳证,寒邪闭阻,水饮内停而致眩晕。法宜先从温化寒饮,祛痰降逆入手,以半夏干姜散加味主之。
处方:
法夏18克 干姜18克云苓30克甘草3克'二诊'干呕消失,头胀痛、眩晕减轻。 再宜表里同治,散外寒,涤内饮,以小青龙汤加减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法夏15克千姜10克甘草15克二剂
'三诊'头晕、咳嗽进一步好转,痰涎减。 表邪未尽,阳气尚虚,继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
处方:
麻黄10克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6克桂枝10克干姜60克甘草30克四剂
服药后,自己单独乘公共汽车前来诊病,尚有头晕胀之感,舌淡红,苔薄白微黄。又少进散寒除湿,安中攘外之品,数日后病愈。1979年10月26日追访,三年来坚持上班,病未复发。
'按语'《金匮要略》云: “干呕、吐逆、 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故首用此温中止呕之法。重加茯苓,取其健脾利水渗湿,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且为治痰主药。服药两剂,病情好转。次用小青龙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取其善涤内饮,助阳驱邪之功。
太阳证咳嗽
(支气管扩张)
常××,女,22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学员。
'病史'患者五岁出麻疹时,曾合并肺炎。其后常吐浓痰,并转为咳血。1970年,经北京几家医院会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先后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治疗,咳血基本控制,但经常头痛,时发高烧。医院多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未接受。病情逐渐加重,终于不能坚持学习,从某军医学校休学。1978年5月2日来诊,按太阳证温病论治,两月余基本治愈。
'初诊'头昏头痛,身热而不恶寒; 手心灼热,汗出,心烦,渴喜凉饮。咳嗽,频频吐大量浓黄稠痰,便秘,睡眠不安。面红亮,双颧有明显黑斑,唇绛红,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而紧密,脉洪数。此系温病伏邪为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