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面内心的恐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来,伴侣的爱当然被有系统地摧毁了,除非伴侣的能耐超乎寻常,任劳任怨,出于罪恶感或害怕失去这份爱;不然就是有其他的动机,必须容忍一切,也或许是被折磨时会得到些许快感。否则,伴侣到最后应该会撤退,开始痛恨精神分裂的情人,但分裂人格者却把这视为一种胜利,(“现在你可要露出真面目了”),殊不知正是自己让伴侣变成这样的。斯特林堡(Strindberg)自传体的小说中有许多这类分裂人格的战术,对患者的生活背景、人格发展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例如《女孩的儿子》(Der Sohn einer Magd),博格(Axel Borg)动人的小说《在开放的海边》(Am offenen Meer),对分裂人格的描绘都很逼真写实。

  冷漠的感情持续发展下去,会走极端的偏锋,变得病态,甚至会导致强暴以及强奸杀人。分裂人格者对伴侣的恨以及报复行动并没有很清楚的意识,它只是原始的童年印象再现,心理学上称之为“转译”,因此而展开报复。这些没有完全融入个性、被分离开来的冲动是最为危险的,这种报复的冲动使他们无从体会伴侣的感受和情感,有可能会犯下不可饶恕的任何的暴力罪行。

  分裂人格者不易与伴侣建立亲密的关系,要找个伴儿也很困难,只好独来独往,当自己的朋友,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然他就找替代品,譬如崇拜偶像。迷恋偶像还是无法帮助他培养爱人的能力,因为他的爱仍然残缺,也难以表白。

  分裂人格者的性发展往往不脱稚气,即使个性截然不同的人也一样。有时候他们倾向把未臻成熟的小孩或青少年当成性伴侣,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心中的疑惧,并且取得孩童的信赖。




奉献与猜忌




  爱和希望奉献的欲望一再被压抑,有的时候会转化为无以复加的醋劲儿,甚至嫉妒到要发狂。他觉察到自己有多么不可爱,没有爱人的能力,很难留住喜欢的人。因此,他所到之处必须嗅出情敌的气味,他以为这些对手比他高明,也比他值得爱;这通常不无道理。伴侣没有恶意、很自然的举动都会引起他的高度戒备,刨根究底,坚称伴侣心怀不轨。他越是胡思乱想,两人关系就会变得越糟,终归破裂。当他兴味十足地摧毁两人的关系时,自己其实也很痛苦,但他别无选择。他的动机大致如此:如果我不再被人所爱,宁可自行摧毁,虽然这令我痛苦不堪,但至少我是行动者,而非坐以待毙。如此一来,不难理解为什么正当他希望爱与被爱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却一点儿都不可爱。与其倾力追求心上人然后被抛弃,他宁愿选择让爱人渐渐远去。小心翼翼不让自己失望,这对分裂人格者而言很平常,他们大部分下意识地观察、考验伴侣:如果我这个样子他还是爱我,那才是真正的爱。分裂人格者心力交瘁,只为了证明自己值得人爱。极端的猜忌和吃醋会导向谋杀:如果他不爱我,也不可以去爱别人。

  分裂人格者以为自己的害怕付出是源于不喜欢与人交往,其实不然。与生俱来的爱人的渴望在不断压抑中堵塞了,扩大了恐惧,以至于他想象伴侣应该任凭他摆布,还要放弃自我,被他消耗殆尽。他认为伴侣应该对他的“魔力”而着迷,热情稍有消退他就更加恐惧。我们根据这些就会明白分裂人格者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止,尤其是感受到伴侣巨大无比的魅力时,魅力瞬间变成一种威胁,因为他受到牵制,于是爱转成恨;他不知道伴侣的致命吸引力是他投射过去的。

  分裂人格者不太敢尝试长远的关系,比较倾向于短而浓烈、时好时坏的关系。婚姻对他而言,涵盖了所有的不完善,难怪他一旦不满意,理所当然要离婚。他认为长期的关系中免不了有背叛对方的时候,坚持自己拥有自由,理论多于实际,但他无意给予伴侣和他一样的自由。通常他是婚姻理论家、改革家,至少他勇于挑战习俗与传统,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思过日子。说起来,他比任何人都诚实,并且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有的时候他也愿意拥有长时间的关系,只是被法律给吓退了,所以就经营类似婚姻的关系,而不愿结婚。

  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不好,或者对母亲非常失望的分裂人格者,会喜欢与年纪较大、比较有母性的女性交往,童年时渴望但得不到的,可以在女友身上获得补偿。这样的女性有时能给他温暖和安全感,要求又不多,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她完全理解他,他无法给予的东西她也不强求,他鲜少如此轻松,因而紧紧系住他的心。只有早年受创很深的人才会产生对妇女强烈的恨意,女士当前常有复仇的冲动。分裂人格者早年的生活让他不信任女性,觉得女性很危险,所以倾向于喜欢同性,或者找一个有男儿气息的女伴,或对他而言“完全不同”的女伴,譬如说柔媚非常的女人。这样的关系有若手足、同学,建立在共同的兴趣上,而非源于异性的性吸引力。所有的关系中最难的是保持持续的亲密,夫妻当然要分房而睡,另一半如果不希望激起他抗拒或保持距离的话,势必得接受他的规定。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的人最难培养爱人的能力。他的自由和独立若受到胁迫,对什么都异常敏感;他的情感表达十分稀薄,如果伴侣对他的爱不那么强烈,同时又给他一个家以及安全感,他会感激涕零。愿意了解他的人,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只不过他不善于表露也不一定会承认。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谁打破我的距离,我就恨死了他。”

  下面的章节中要谈侵略性,侵略性是最常用来表示恨的语言,又可以清楚地描绘出与恨不同的现象,这里的侵略并非恨的意思。害怕与侵略性密不可分,厌恶与恐惧会引爆侵略性,小孩会用“不喜欢”来表示心中害怕。当我们还小,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克服恐惧的能力,只能无助地屈服在厌恶和害怕之中。童年的经验如挨饿、受冻、疼痛;生活规律以及生活空间遭到侵扰;感觉器官负荷超重,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我的存在遭受太多破坏和干预;寂寞……这一切会使孩子极度绝望。在这个时期,害怕是最强烈的不快之感,每一个孩童碰到这种情况时,常分不清恐惧和愤怒的区别,因厌恶及害怕而产生的情绪,一触而发展为愤怒或火大。

  一个小孩要用什么克服恐惧,抵消心中的不快呢?一开始是无助的恼怒,大吼大叫,脚踢来踢去,乱打一通,诉诸机械式的宣泄和爆发。幼童的意识里还没有你、我的分别,表达愤怒时也就没有特定的对象,只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讨厌所处的境况,抗议自己的身体受到侵犯。幼儿通常自然而然地表现他的愤怒,出人意料,不加控制,没有特定针对的人,因此显得毫不留情,事后也不会感到歉疚;会感到内疚时就跟“人”有关系了。

  儿童的愤怒强烈无比,因为他彷徨无助,觉得受到胁迫,存在受到莫大的危害。他感受到愤怒与恼火,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小孩会“非常火大”或“非常害怕”,他迫切需要发泄一番。他会反射般缩回自己的壳中,抵拒整个世界。前文提到的两种行为是所有生命体不加修饰的表达恐惧和愤怒的模式:向内逃避、退缩、死寂;或者,向外逃避、发脾气、攻击别人。




目的一:宣泄




  分裂人格者若始终没有交到朋友,无从体验被爱护、保护的感觉,只觉得被排挤、受威胁,就会困在似假还真的攻击与危险之中。这样的反应仍然属于初始的感官所有:当他消减过重的负荷,亦即宣泄心中恐惧时,态度粗暴冷酷,一如英语中的“滚出我的体系”(to get it out of one’s system)。

  一个少与他人接触,觉得自己的存在饱受胁迫的分裂人格者,突然之间发起火来,不难想象有多可怕。他们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如同通讯中断,与原先的人格没有关联。当他索取本能欲求时,根本不为别人着想。从其性行为即可看出他们的忿与怒,在无法融入一体的感情世界里,共同生活的情感被抽离,只剩下生理欲望。缺少同理心的他们,是不可能从这种残酷情形中紧急煞车的,所以,他的怒火只是宣泄内心的分崩离析,不受牵制,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好意思。没有安全感的分裂人格者无法想象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认为自己“只不过”稍加抵抗罢了,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他们不知道自己苛刻、伤人和粗暴。有一篇关于一位青少年杀了一个小男孩的报导,当被问起杀人的动机时,青少年耸了耸肩说,他其实没啥特别的理由,只觉得那男孩有点儿烦。一个孤独、不与人共同生活的人,从潜伏已久的愤怒爆发出来的恨,往往使被牵连的人一头雾水,而且极度危险。和无法融入感情的性欲一样,他们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无所不用其极。《巴曲的自画像》(Selbstportr?樱 des Jürgen Bartsch)中有耸人听闻的例证。

  美国心理学家辛载(Kinzel)认为在牢里蹲着的人的攻击性是一般人的两倍。有攻击性的人——我们将之归纳为分裂人格者——一旦恼火起来就超出常规,陷入慌乱之中,变成狂暴的攻击者。有一位病人曾经生动地叙述分裂人格者的世界:“谁打破我的距离,我就恨死了他。”这让我们想起《假想敌》(Das sogenannte B?觟se)中,作者罗伦兹(Konrad Lorenz)所描写的动物,当它们的势力范围被侵犯时,立刻扑上前去的反应。

  分裂人格者没有安全感,孤立无援,因此心生猜忌,把别人的亲近当作威胁,一开始他觉得害怕,然后用攻击作为响应。明白分裂人格者对生命的基本态度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