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面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游吧,进修中文、学汉字、看小说,业余时间演节目,并且……”他沉了一下
说,”我想当中国第九代相声演员!”他的态度朴实真挚,他的眼光热切。
    这些日子,北京的大学里特别闹腾,我嘱咐他:“学校里的事别乱参与,有些
事中国人自己都不明白,你们外国人更不清楚。关于你拜师的事……我答应了,不
过你回去给王文泉老师带个信儿,选个日子办一下,我还得按我们的规矩通知一下,
征求一下别的徒弟的意见,先别急。今天,我按我自己已收徒的规矩送你一幅字,
写的这字你还不太明白,不过慢慢你会理解的。
    至于学相声的事,拜到门里以后慢慢再安排……”我把我想要说的,一古脑儿
地掏给他,也不知道我这位“洋弟子”明白不明白。我一边儿说一边放下饭碗,走
到书桌前,铺上纸,倒好墨,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个条幅:
    对同道心存平实
    于艺术怀抱忠诚
    我的每一个徒弟都有我写给他们的这两句话。
    大山对他喜欢的东西有股子闯劲儿,什么都敢试一试。
    大山对自己有要求,不是按业余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高标
准。
    一个是他的闯劲儿,一个是他的实劲儿,冲这两点,我收了他。
    拜师会是在北大举行的,紫红的大背景幕上被镶上了两行金字:
    名笑星收徒
    洋弟子拜师
    拜师前,我和我爱人去了大山在北大的宿舍。
    大山住在留园的留学生宿舍楼里。这是一间只有15  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一
张单人床,一个小衣柜。地下摆的全是书,桌子上也全是书。一个很简陋的录音机
和十几盒开式盒带,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在墙上,有他已经棱好的我给他写的那个条幅。
    在这个条幅的边上的墙上,有他们外国人习惯地贴着的一张又一张剪报。我凑
上去一看,好几篇是关于我的报道。
    我开玩笑地对大山说:“我真不知道,关于我的报道的报纸还是不错的墙壁装
饰品。”大山说:“我没准备拿您赚钱,能省我一点儿花销就行了。”气得我捶了
他一拳。
    陪同我一起到宿舍参观的还有王文泉老师,他告诉我大山并不是为我而故意这
样装扮他的寝室的,他挂我的消息的报纸已经一年多了。
    大山从床上拿起一件叠好的肉粉色的大褂。
    “师傅,我专门找人设计了一个中国传统大褂。我想,今天拜师会上,我能不
能穿这个?”我爱人一看这颜色就说:“你怎么挑了这么个颜色,太跳了!”我想
了想说:“这颜色外国人穿行,他本身脸上色儿就多,头发是金的,眼是蓝的,加
个肉粉色的大褂,也许还挺般配呢!”一屋子人也让我说乐了。
    我们相声界收徒很讲究,又是由于收外国学生,所以我也特地作了一些准备,
严格地按照我们门里的仪式举行。
    主持人我请的是相声演员李金斗,他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振铎的徒弟,从
小作科学相声,非常懂我们门里的规矩,又加上我们关系好,是我师哥辈儿的老师,
请他再合适不过。
    长辈师傅辈儿的我请的是陈涌泉、唐杰忠。陈涌泉先生的父亲陈子贞先生和我
的爷爷是世交,陈涌泉又是我的师爷,唐杰忠是我的师大爷,又是我的合作伙伴,
师徒三代全有代表参加了。
    这一天,北大的领导也很重视我的收徒,他们把它视为作留学生工作丰富内容
的一种方式,所以校长、系主任、教授、讲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参加了我
们的仪式。
    加上又来了许多相声演员,都是电视里熟悉的面孔,礼堂里的气氛热热闹闹的。
    按规矩,徒弟得跪在地上给师傅磕三个头,以确定师徒如父子的关系。
    可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记者,又有那么多的电视摄像机对着我,一米八的大个子
对着我磕头,太有点滑稽了。虽然是外国人拜中国人为师是个新鲜事儿,而且越传
统越有新闻价值,我还是不愿意那样做,因为那是实实在在的“出洋相”了。
    我让大山给我和我的爱人一人献了一束鲜花,向我们三鞠躬,然后向师祖、师
爷、师伯三鞠躬。新事新办,在一片掌声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就算完成了拜师的
大礼。
    我讲了话,不外乎是要求大山如何专心致志地学说相声,千万别把它当儿戏,
闹着玩儿的那样拜个师,以后就没这回事儿大山也表了态,说了他自己的心里话:
“中国人都说说相声难,我这个外国人选了个中国最难的事儿做,我相信我能做好,
我才拜的师,我除了跟老师学艺以外,我还要好好孝敬师傅、师娘。”也不是哪位
同仁教了我这位徒弟这么一句话,不过说得我心里挺热乎的。
    拜师仪式完了以后,唐杰忠老师陪着我们师徒二人演了一段相声《金刚腿》,
这是我们在拜师会以前稍稍排练了一下的小段儿,但是演出的效果极好,笑声洒满
了礼堂。
    拜师以后的会餐,我们行话叫“摆支”,就是必须徒弟出钱,大家喜宴一顿。
大山是个穷学生,哪请得起这二十多位来宾,吃饭的问题由学校方面负责。
    吃饭时,陈涌泉老师开了一句玩笑:“摆支归学校了,这可叫假公济私呀!”
我们都觉得挺可乐,大山没听明白,一个劲儿地在那儿眨眼琢磨。
    四
    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当了中国第九代相声传人。
    我又为他写了我们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先生诗句送给他:“盛年不重来,一日
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送给他的第二天,大山打来电话:“姜老师,
我查了古代诗选,您这几句话是陶渊明先生的诗的后半部,前边还有八句,是:‘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飞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我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呢,先给您打个电话,老师,
对吗?”我感动了。大山对中国的文化真是注进了非同一般的情感。我给不少人写
过晋陶翁“盛年不重来”这四句话,可我自己都没有查过这四句话的前半部。写这
篇文章时我都是又一次查了《历代诗词选》才把它写在了这里。
    大山拜了师,并没有把说相声当成自己唯一的追求,他依然是把自己的兴趣放
在了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研究的追求上。
    1991  年放暑假,许多外国学生部回国度假去了,大山没有回去。暑假快结束
的时候,他来到我家。
    “老师,我这儿有几个字,您看您认识吗?”他掏出一个小本,从当中拿出几
张纸,上面有他早预备好,专门考我的几个字。这几个字是“餶”、“斾”、“棼”、
“龝”。我一下子被难住了。
    这几个字当中,除了“龝”字我知道是秋天的“秋”字的古写,因为我爱好书
法,曾经写过这个字,其余这几个字,我连见都没有见过。
    “大山,你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弄来这些字儿?这字甭说我不认识,我爸爸也准
不认识!”我说这话不是玩笑,我爸爸是学文学的,而且是上了两次大学学中文。
    他时不常地告诉我“参差不齐”千万别念成“参(c ān )差(chā)不齐”,
而“叶公好龙”的“叶”字一定要念成“叶(shè)”的音。
    我还告诉大山:“你学这些蹩脚的而又没有实际作用的字儿干什么?”大山把
他的小本打开,这里面一面一个,全是这种我从没见过的中国古字,满满的一本。
    “老师,”大山说,“有一本资料说,中国人平常的用字量在四千到五千字之
间。我自测认识近四千多字。有些字我一见面认识,但是念不出来。
    有的字这次认识了,下次还不认识。还有些字我能从字形上蒙出念什么,但是
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利用暑假学了三百五十个中国疑难字,我跟他们全认
识,认识,一回生,二回熟,看下次见面,我还记得他们不。”外国的青年人对于
一门知识追求的敬业态度,很值得我们中国的青年人学习。
    1992  年,我带大山到香港演出。我们住在香港新华分社的招待所。那一年,
这个招待所的改造工程还没有完成,条件非常简陋。大山一米八几的个子,睡在一
米七五长的床上,非常难受。他经常把脚伸到窗户外面去,他说让脚去“透透气”。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演员逛街的时间,他全用来读中国的近代文学。时不常的,
他碰到我就问张天翼的《包氏夫子》、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等文章的一
些问题。仗着我上过电视大学,对他学的这些东西还不陌生,能对付一阵。
    我称赞他:“大山挺刻苦的。”他谦虚道:“回去考试,我这是临阵磨枪,不
亮也光。”我夸他:“大家伙都说你不错,别人上街逛商店,你在家里温功课,有
点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劲儿。”他问我:“南京路上好八连是怎么回事?”我自讨
苦吃,解释半天。没事我提这典故干什么?
    不过,可能就是这样,他用自己的刻苦和执着,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国情。
    1993  年,他探亲回家。刚到加拿大,他就给我写了一个明信片寄到北京。
    这张明信片上,写着他发自肺腑的话:“老师,我回家两天了。不知为什么,
总是有一种旅游者的感觉。白天是加拿大,晚上全是中国(做梦)。
    我盼着快点回去。我想,当我回中国坐上飞机着陆的那个感觉,可能才是回家
了的感觉。”我把这张明信片给许多人看,让他们看看我这个爱中国的外国徒弟。
    五在1992  年的元旦晚会上,由赵连甲老师出题,我创作了《名师高徒》这个
相声,导演是中央电视台的张子扬。
    这个节目由我、唐杰忠和大山一起表演。
    我演一个蹩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