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敢吃。”从印度到缅甸一直保持低调的隋学芳,这时忍不住第一个站了出来,毫无畏惧地笑着回答道。
当时,围坐在一桌上的除了宋庆龄、廖承志之外,还有郝若瑜、刘骥平、靳山旺等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加上吴努总理的一家子,坐了个满满当当。众目睽睽之下,一向争强好胜的隋学芳,自是不甘心落后他人,同时要为祖国争一争这个面子的。
“那么,你能吃几支呢?”吴努总理见有人应战,不由双眉高扬,兴致更高了。
“不知总理阁下能否先告诉我这个答案?”隋学芳不是鲁莽汉,他狡猾地反问对方道。
翻译刚把隋学芳的问题翻过去,吴努总理就笑了:“14支。不过,期间,任何东西也不能吃,包括水。”
隋学芳自是不甘就此输给吴努总理,便在对方14支的基础上,想也不想就加了两支:“我吃16支。”
“我也算一个。”见时机成熟,一直没吭声的靳山旺出其不意地也参加了这种有跨国意义的吃辣椒比赛。
这种别开生面的比赛,当场逗得在场的人们哈哈大笑,但宋庆龄在抿嘴微笑的时候,心里不由暗暗地为手下两位爱将捏着一把汗,因为这毕竟是能辣得印度人掉眼泪的缅甸红辣椒。
比赛开始了。吴努一口气吃了三支,然后坐在那里静观坐在他对面的两位中国年轻警卫的表演。
靳山旺拿起一支辣椒放进嘴,还没咀嚼,一股难以言表的辣味就像火似的,直往他的鼻腔里钻,辣得连他这个从小吃惯了辣椒的陕北汉子,也不由得溢满了两眼眶泪花。但当他见隋学芳已含着泪水把两支辣椒吃了下去时,他也一闭眼,硬起头皮三口两口地吃下了这第一支“印度人哭”。
第二支,第三支……随着又一盘红辣椒端上来,整个晚宴的气氛像开了锅,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其中要数廖承志的嗓门最大了:“儿子,加油,加油呀!儿子!”
“不可以不咀嚼便吞咽的,不可以的。”翻译林德彬连忙传达了吴努总理的提议。因为实在受不了这“印度人哭”的刺激,隋学芳竟把几支辣椒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被吴努总理看了个一清二楚。
“12,13,14……”始作俑者吴努总理,也受不了这一团团火苗似的红辣椒,终于连连摇头地宣布自己不行了,苦笑着第一个退出了比赛。这时,尽管隋学芳也早已是涕泪满面,但他还是坚持着又吃了两支,硬是以整整16支的数字领先吴努总理两支。然而,他实在顶不住了,不等嘴巴里的辣椒末咽下去,就抢也似的端起旁边的一杯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个杯底朝天。
现场,只有靳山旺还没住手。尽管此时此刻他的喉咙里已像燃着了,整个口腔已被辣味刺激得麻木了,但他还要拼命坚持着多吃两支。最后,他以吃下18支“印度人哭”而赢了这场罕见的比赛。
“你了不起,是大王,吃辣椒的大王!”吴努总理面对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小伙子,由衷地向靳山旺伸出了大拇指。
“岂止是吃辣椒大王,他还是我们的神枪手与战斗英雄呢!”廖承志为靳山旺提了半天的心终于落回到了原处,他不无骄傲地向吴努总理补充道。
1月6日上午,宋庆龄应邀出席了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为她举行的政治大会,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题为《为和平而奋斗的中国和缅甸》的演讲。首先,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巧妙地把自己的个人感情渗透在这节开头语中;接着,她通过回顾两国互访与交流的情况,突出了两个国家(含印度)所宣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争取世界和平与国际友谊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强调了五项原则那非常有价值的准则;最后,她要求两国高度警惕当时远东紧张局势的根源—在联合国中篡夺中国的地位、拒绝协商朝鲜的和平统一、拒绝以行动来支持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不断唆使可恨的蒋介石集团威胁中国、缅甸和整个亚洲的安全及威胁亚洲每一个国家的利益的进一步发展的东南亚公约集团,继续坚决地反对一切对中、印、缅内政所进行的各种干涉,同时,她相信“各国的人民,包括美国人民在内,都希望世界能够通过协商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它的问题”,表示“中国人民一直是而且永远是准备同任何人进行合作来实现任何基于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各国真正平等的和平计划”的,愿意把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以这一切为基础,“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起,把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事业更加向前推进”。
宋庆龄发表的这篇仅六七千字的短文演说,竟十多次被缅甸人的掌声所打断。
宋庆龄的演讲之所以受到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与她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对世界和平的研究是分不开的。真所谓功夫在诗外。例如那次她在曼德勒演说时即兴以会场附近故宫旧址的一段缅甸的史实作例子。缅甸最后一位国王思宝的王宫在英国人占领缅甸时被英军用作总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入侵,又成了日军总部;日本投降,缅甸人收复了这所王宫,却又遭到了卷土重来的英军的轰炸,变成一片废墟,等等。
在出访缅甸的这段时间里,宋庆龄一行还游览了缅甸著名的茵莱湖。不过,靳山旺在陪同宋庆龄游览茵莱湖时,却因此惊出了一身冷汗来。
异域历险异域历险(5)
茵莱湖位于缅甸北部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上,为缅甸的第二大湖,是缅甸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湖面海拔970多米,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三面环山,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茵莱湖湖水清澈,阳光直射湖底,湖中生活着20多种鱼类,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
在茵莱湖上,漂浮着一片片的水上菜园,它们叫“浮岛”。这些浮岛可以随着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岛上的蔬菜既不会因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怕干旱无雨而干枯。湖上的渔民、浮岛上的菜农、上学的儿童都驾着一种仅几十厘米宽的小船来往于湖上,就连和尚们出门化缘也时常乘这种船。而他们划船用的是两只脚。那年,陈毅元帅游览茵莱湖时被这种奇景所吸引,写下了“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的诗句。
茵莱湖中央有个固定的人工岛,上面建筑了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塔身金光灿灿,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秀美而庄严。信奉佛教的湖上居民络绎不绝地前往朝拜。塔的周围设有市场,人们从这里买回各种食品和日用品。许多渔民菜农也把鲜鱼和蔬菜运到那里去出售。每五天在湖上分几处举行一次水上集市,进行商品交易。那里还以出产精美的丝织品而遐迩闻名。
站在岸上望着湖中用脚划船的人们那种怡然自乐的逍遥劲,吟着陈毅元帅的那首诗,宋庆龄不由笑逐颜开、手脚痒痒,青春的活力好像又回到了她身上。
在缅甸政府的安排下,宋庆龄与昂山夫人等在靳山旺陪护下,坐上了一艘同样只有几十厘米宽、但艇尾装有动力的小游艇,直向波光潋滟的湖中驶去。
缅甸已故独立运动的领袖昂山在缅甸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当宋庆龄始终在昂山夫人的陪同下访问缅甸各地时,这两位本国革命先驱者的遗孀并肩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受到了情绪激动万分的人们的欢迎。
生活在水乡泽国的茵达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脚木桩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打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别有天地。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叶扁舟,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所以,这里的人们从小练就了以脚划船的硬功夫。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节日期间,湖上居民还举行划船比赛,成为茵莱湖上的又一景。
不过,宋庆龄与靳山旺别说用脚划船了,只怕用手划船也不行。出生于黄土高原的靳山旺更是连游泳都不会。所以,他们只好听从主人的安排,坐上一艘快艇前去体验一把。用身后那个随船的缅甸导游的话来说,随船绕湖一周,不但可以观浮岛、登佛塔、饱览湖光山色,还可以趁坐船观光之余,在凉亭小憩,静观蓝天上的水鸟与碧波中的鱼群,一举数得呢。
然而,使宋庆龄没想到的是,游艇一驶出湖湾,速度就眼见着加快了,风声呼呼、水花翻翻,到后来,整艘快艇就像在湖面上飞起来了!尽管每人身上都穿着救生衣,但仍挡不住一阵阵突然而至的恐惧。宋庆龄望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似乎感到小艇已失去了控制,以致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的她吓得面色苍白,扑面而来的劲风,更是噎得她几乎透不过气来,那凛冽的湖风绕过前面的挡风玻璃,冻得她嘴唇也发紫了。
“停,快停下来呀—”终于,宋庆龄经不住这般的惊吓,忍不住叫了起来。可是,她那微弱的叫声在那股强烈的风声浪声引擎声中根本无济于事,尤其艇后的那个掌舵的缅甸人,更是听不懂她的求救声,快艇非但没有减速,反而越驶越快了。宋庆龄只好张开两手,死死抓住仅几十厘米宽的船身,紧紧地闭上双眼。
始终坐在她身后并密切地关注着她的靳山旺坐不住了,尽管他此时的心中也十分紧张,也早就用双手撑住艇的两舷不敢轻举妄动,但他更担心老太太万一支撑不住磕碰伤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所以,他不顾一切地振作起精神,腾出右手伸进宋庆龄的胳肢窝里,用力扶住了老太太,并强装镇定地在宋庆龄耳边喊道:“不要怕,不要怕,没事的,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