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央前殿月移轮;
君王行乐新年盛,
先使思光遍近臣。
第三部分:历史嬉戏与娱乐(2)
18世纪末的英国使节也为圆明园里的烟火着迷。他们当中有人形容,这些燃放的烟火数量超出他曾经看过的所有烟火的总数。他注意到无论在“气势、壮观还是种类”上,在巴达维亚曾经看过的烟火要“比中国烟火低劣”。中国烟火从设计的新奇、匀称和巧思的角度上来看,都远胜于他以前看过的烟火,并且形容中国的烟火“编排成火山普遍的爆发,绽射出光芒和闪烁;在园内使用的甩炮、弹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弹等,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还积有大量不散的烟云”51。
圆明园让人愉悦和快乐的环境,毫无疑问是最适合给皇帝庆祝自己生日的地方。按例在皇帝生日的当天早上,文武大臣都要穿上正式的服饰,集合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品位较低的官员,比方说三品以下的就集合在更远的二宫门。皇帝会盛装出席,并由侍候在侧的官员逐一宣召殿内的官员名字,让皇帝一一接受他们的道贺。乾隆于1757年九月二十五日寿辰那一天在热河狩猎,政府官员就齐集在紫禁城的午门从远方给他致贺。52
乾隆的长寿让他可以在1790年庆祝八十大寿,没有一位清朝皇帝有机会庆祝如此盛大的寿辰。当时清帝国大致上仍然和平与繁荣,这位自傲的老人有多方面的理由去度过一个最盛大的寿宴。在生日的前夕,喜气洋洋和鲜艳的装饰已经呈现出来,从北京的西直门开始布置,一直沿着所有通往圆明园大门的道路,延伸出去。由一个总理钦定大臣监督整个庆祝节目的进行,包括来自全国重要官员和富商的贺礼。记载提到:来自两淮、长芦和浙江等富庶地区的富人,实际上支付了这整个盛大装饰的费用。
这场八十大寿的庆典,在1790年九月二十五日于圆明园正式开始。长长的祝寿队伍是根据以下的次序来一一觐见:皇室成员、满洲贵族、大臣、武将和文官、耆老、安南国王,和来自朝鲜、缅甸、真腊、蒙古、台湾,以及各个回族部落的代表。在宣召之后,他们就会坐到指定的位置。待他们全都入座以后,所有宾客齐呼“万寿”以示忠诚。位于圆明园南门西侧的山丘也暂时被命名为迎寿山,在山顶上竖立了一座新建成的名叫寿星亭的亭子。“万寿”成为当天最多人挂在嘴边的字眼。万寿这两个中文大字展示在开放的戏台上,另有数以百计以吉祥的句子写成的对联在圆明园内到处张贴。乐队不停地在远处奏出愉悦的颂扬乐声,大约有一千名喇嘛聚集在巨大的遮篷底下,朗诵佛经以祈求伟大的乾隆皇帝万万岁,在这座壮丽的帝王宫苑里,所有事情都要塑造出让人兴奋的景象。一整天不断送来数以千计未能亲自出席寿典的地方官员所发出的致敬贺词。八十岁高龄的乾隆仍然身体健康和精神焕发,他在高梁桥北的倚虹堂进用他的生辰晚膳。
这场盛大寿典的花费,总计为1 144 297。5两白银,差不多比原先预算少了573 703两白银,推测是因为热情的满洲族人、大臣、地方上的税务官和地方官筹出补贴费用。许多官僚自愿从俸银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薪资,来帮忙支付这巨额的祝寿经费。53
事后看来,这场盛大的寿典可能是在圆明园里的最后一场真正的大狂欢;之后,清朝帝国就开始走下坡了。乾隆之后的两位继承人嘉庆和道光都饱受内部不稳和外来威胁之苦,无可避免地为豪华而欢愉的宫苑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在咸丰登基的时候,清帝国的政治和财政状况正在恶化之中。就这一点来说,咸丰一度觉得在圆明园里居住会有罪恶感,但他最终还是回到园里生活,并背上了一个逸乐君主的坏名声。
咸丰毕竟享受到了豪华的宫苑生活,圆明园虽到了衰落时期,还是维持着一个美丽而愉悦的皇家花园的风貌。其实,咸丰需要极大的享乐来消除他内心的痛苦。圆明园里的许多忠仆尝试要让他龙颜大悦,最引人注意的一次,就是为了讨皇帝的欢心而找来十二个美丽的满族少女到园里去,其中一名叶赫那拉氏的少女,赢得咸丰的特别注意,最后成为恶名昭著、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1835—1908),她主宰清朝超过四十年的时间。这段圆明园里的皇家风流韵事被人写成无数的虚构故事,还包括一名西方作者,这故事的重点是:
在早春的某一天,年轻的皇帝在圆明园里的其中一个花园里,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清晰明亮的少女声音,正在唱着娇俏而通俗的歌曲。他停下来聆听并当下决定一定要看看是谁用如此诱人的声音在高唱。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他在避暑别墅里发现一个身穿绣花衣、身材高挑的美貌少女。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有一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叶赫那拉氏的身材虽不算高但却苗条,后来在1856年4月于九州里的一座殿堂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这对母子一直居住在圆明园之内,直到英法联军入侵为止。经过大劫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回到这座宫苑享受皇家生活了。咸丰在热河驾崩之后,这对母子返回北京,唯一能看到的,仅仅是被烧毁后的圆明园。
圆明园里有很多戏台,经证实在道光登基之后,园里剧场的数量不断增长。按照规定,二品以下的官员是不能陪伴皇帝在紫禁城内观赏表演,但这条规定显然不必在圆明园里落实,咸丰皇帝特别要很多不管品位高低的人陪他看戏。至少有一个案例显示,咸丰曾经抱怨陪他看戏的人太少,结果许多住在附近、已经退休的低品官员,一一被宣召至剧场,跟他一起看戏。
第三部分:历史嬉戏与娱乐(3)
大约在圆明园陷落的前一年,一个夏日夜里,咸丰正在福海一艘巡航的龙船上进晚膳,皇帝突然斥退身边的艺人,找来一个会表演腹语的恩龄。这段插曲证实咸丰喜欢诙谐的独角戏和滑稽戏。56
慈禧对京剧也相当热衷,在她取得权力之后,虽然圆明园已经被烧毁了,但她把清漪园改建成颐和园的时候,不忘又多建造了几座戏台,今天游客仍然能够在颐和园里看到一座巨大的戏院。
在19世纪50年代,也就是圆明园的最后十年期间,许多清代学者流传下来无数逸闻,说是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美貌少女,到园里取悦这位年轻却苦恼的皇帝。其中一名满洲少女,也就是未来的慈禧,无疑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另有传闻说,圆明园的总管大臣文丰买来四名汉人歌女,名为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和牡丹春。她们每一个人各住一座别馆来服侍咸丰,这四春再加上叶赫那拉氏就成为著名的“五春”。咸丰很迷恋这些女人,清代的大学者王运(1832—1916)在一首诗里就引用了上述的一些逸闻:
玉女掷壶强笑歌,
金杯掷酒连昏晓;
四时景物爱郊居,
玄冬入内望春初。
袅袅四春随风辇,
沉沉五夜递铜鱼;
内装颇学崔家髻,
讽谏频除姜后耳。
王运的史诗反映了当时圆明园内多彩的宫廷起居,依旧进行着。所侍奉的食物跟以前一样讲究,在圆明园盛况的最后几年,布置得最豪华的餐厅设于奉三无私殿里,似乎已经取代了乾隆时代的同乐园餐厅。不过,宜人的宫苑环境,似乎无法再取悦咸丰,美食、妙韵和漂亮女子都被恼人的动乱时代所糟蹋了。
在圆明园里寻欢作乐也许可以逃避残酷的现实,但有时候反而让咸丰更感痛苦。有一次他因为在圆明园里宿醉而没有出席早朝,为了顾全皇帝的颜面,皇后惩罚了那些在夜里伺候皇帝的女人。不过,咸丰自己也感到惭愧,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承诺不再醉酒。58咸丰勇于承认自己失当的行为,并愿意负起责任,可知他依然有道德感。事实上,他于1860年取消在圆明园庆祝他的三十岁寿典,也表现出他在艰困时刻里,有谦卑的心。59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决定,因为在圆明园举行祝寿庆典是长久以来的一个传统,他的真诚可以从另一个地方反映出来,就是他也禁止任何地方官员到北京来庆祝他的生辰。60但没过多久,外国军队就入侵,并且把圆明园烧毁,从此再没有任何寿庆能够在这座壮丽的宫苑里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