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歌方面,有新旧诗歌(白话诗和旧体诗)60余首,以旧体诗为主。这些诗歌,多半也是为革命战斗而作,释愤抒情,抨击丑恶,讴歌革命;表现了鲁迅作为一个革命家的伟大的思想感情。
七八百篇杂文,尤其是后期杂文,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0世纪初30年间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斗争的全貌,是鲁迅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从1917年,即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近20年间思想、政治、文化战线上的一系列的斗争,鲁迅杂文全都涉及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党内外的“左”右倾思想、托派、汉奸……以至一般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鲁迅杂文全都与之一一较量过,针锋相对地斗争过,鲁迅杂文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用杂文形式写的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斗争史。
鲁迅杂文是对人民的敌人进行白刃战的匕首。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当时敌人最恨最怕的除马列主义以外,莫过于鲁迅杂文。因此,30年代前期(1933、1934年间),各式各样的敌人用各种方式攻击鲁迅杂文,说鲁迅是“杂感专家”,而“专”在“杂”里,等于不专,没什么价值,否认鲁迅杂文是伟大作品。难道作品的伟大与否就在于篇幅长短吗?但这也正好证明了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一个吓不倒、压不垮、片刻也不肯沉默的、在群众中有极大影响的“杂文家”,对于中外敌人来说是何等可怕!
过去我们说巴尔扎克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什么时代,屠格涅夫的作品反映了一个什么时代,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作品,各反映了一个什么时代。现在应该说,我们的鲁迅用七八百篇战斗的杂文和若干篇小说及其他作品,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即十月革命以后,中国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时代。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文学家,放在世界伟大作家的行列里也是第一流的。
鲁迅著作除上述各种外,还有两部重要的文学史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小说史略》初稿是1920年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写的讲义,1923、1924年成书,1930年和以后又作了修改。现在我们见到的就是1930年后的修改版本。鲁迅为写这本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看了很多古典小说和有关著作。这本书选材精粹,观点正确,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几千年来,中国的小说怎样产生、发展,怎样由古代的神话传说发展到汉魏的录异志怪、到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这整个历史过程向来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鲁迅这本书出版后,中国的小说才有了“史”的发展线索可寻。此后出版的各种文学史,其中小说部分也多采用鲁迅的观点和材料。总之,《中国小说史略》至今仍是一本很好的小说史。
鲁迅生前曾计划过写一本文学史。但是他只留给我们一部《汉文学史纲要》(从古代文字起源始,到纪元后二三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司马迁止)。紧张、复杂、尖锐、残酷的对敌斗争,夺去了他的时间和生命,使他来不及完成写文学史的宏愿。鲁迅的早逝,使中国损失了一部用马列主义观点写的中国文学史。但他在杂文中则留给我们很多用马列主义评论古典作家作品的精辟论析和观点,是极可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上述著作外,现在还辑有鲁迅的《译文序跋集》、《辑录古籍序跋集》共约百余篇,现存书信1400百余封,也是中国人民的珍贵的文化财富。
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杂文、《阿Q正传》等著作,都评价很高。应该说鲁迅的作品,属于中国文学史上光辉伟大的篇章,也是世界文学史和中国思想文化斗争史的划时代的名著。
《鲁迅其人》第一部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2)
二、伟大的思想家鲁迅
鲁迅一生的主要活动开始于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为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不是所有同时代的知识分子都能像鲁迅那样接受马列主义的影响,掌握马列主义武器的。鲁迅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是和他始终不离革命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中成为伟大的革命家不可分的。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斗争实践,不断地向他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他不断地探索、学习,摄取新的精神食粮和斗争武器。斗争实践帮助他找到了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颠扑不灭的真理——马列主义;斗争实践又帮助他消化、吸收马列主义,使他逐渐锻炼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家。
鲁迅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影响的呢?我认为,这种影响至迟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就开始了,这也正是他前期思想已有马列主义因素,有接近于马列主义的一般的唯物论和一般的阶级论的原因。
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青年》是当时介绍和传播马列主义最有影响的刊物,鲁迅在北京同《新青年》关系密切。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鲁迅把这一时期的创作称为“遵命文学”,说他“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他当时在北京接触马列主义思想的机会是较多的。后来在广州、上海,和地下党的党员来往更多了,学习马列主义的机会也更多了。这就影响了促进了鲁迅思想的不断进步,自觉改造,解剖自己,提高认识,克服思想局限,使他终于成了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家。
鲁迅从1906年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到1936年逝世,他的主要革命活动时间总共30年。可分为三个时期:
1907~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
1917~1927年,五四前后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个十年我们姑且叫它“早期”;第二个十年叫它“前期”;第三个时期是九年,叫“后期”。
我想重点谈一下他的前期思想,也简单地谈谈他的早期思想和后期思想。
(一)鲁迅的早期思想
1907年以前他已有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这在他1903年写的《中国地质略论》里已有表现。那时他对于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富饶的矿产资源,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自题小像》诗,更是他为祖国献身的终生誓言。
1907年,他写了四篇文章:《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这四篇都是文言文,后来收在杂文集《坟》里。
《人之历史》宣传进化论思想,详细介绍了19世纪欧洲几个进化论学者的学说。表示鲁迅对进化论已有研究,受进化论的影响很早。
《科学史教篇》认为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是由于少数科学家的天才创造,而是由于人民勤劳和工商业的需要;认为科学与工商业是彼此促进、相互作用的。此外还谈到对文化遗产应作历史主义的分析、评价。这些见解都包含了一般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列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和奴隶们创造历史的观点基本相似。这在当时实在是很难得的。
《文化偏至论》批判了“重物质、轻精神”“重众数、轻个人”的思想;所谓“重众数”是指资产阶级议会政治:说这种政治是用“千万无赖之尤”去代替一个独夫皇帝专政,对百姓的压迫剥削将比一个皇帝更甚,“民不堪命”。这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
鲁迅在十月革命前十年的1907年就能一眼看穿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实质,这眼光在当时实在是很了不起的。那时中国政治思想界正在争论“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的问题,鲁迅当时却能有比一般资产阶级政治家更清醒的头脑,表现了他的思想家的水平。
在同一篇文章里,鲁迅还批判了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的工业救国论,唯武器论,主张大力从事对人民的启蒙工作,唤醒人民觉悟。他把这叫做建立“人国”,认为建立了“人国”,中国才能富强起来,“屹然独见于天下”。这思想也是他当时弃医学文的原因。这种对于人与物的关系的见解,表现了某种朴素的辩证观点,也符合客观需要。
《摩罗诗力学》用两万多字详细介绍了19世纪欧洲8个积极浪漫主义的爱国诗人及其作品(有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波兰的密兹凯维支等3人;匈牙利的裴多菲),介绍了他们反封建、反对外族统治、要求民主解放的思想。鲁迅在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里,主张帮助世界上的弱小国家反抗战斗,使帝国主义丧失剥削的对象。
1912年,写文言小说《怀旧》,着力讽刺了一位封建腐儒,开始表现了幽默讽刺的才能。
1913年,作《拟播布美术意见书》,认为美术是经过美术家的头脑改造了和美化了的客观事物,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这种见解近似唯物论的反映论。是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综上所述,鲁迅的早期思想,在当时就是很杰出的。他站在当时思想界的高峰,比一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般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一般政治、学术、文艺思想家(例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等)都前进了一大步。这为他以后接受马列主义影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假使早期没有这些比较突出的进步思想,那么,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