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5-卫生宝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六泻热门
发狂辨
属性:甲寅岁四月初。予随斡耳朵行至界河里住。丑 兀闽病五七日。发狂乱弃衣而走。呼叫不避亲 
疏。手执 乳。与人饮之。时人皆言风魔了。巫师祷之不愈而反剧。上闻。命予治之。脉得六至。 
数日不得大便。渴饮 乳。予思之。北地高寒。腠理致密。少有病伤寒者。然北地此时乍寒乍热。 
因此触冒寒邪。失于解利。因转属阳明证。胃实谵语。又食羊肉以助其热。两热相合。是谓重阳则 
狂。阳胜宜下。急以大承气汤一两半。加黄连二钱。水煎服之。是夜下利数行燥屎二十余块。得汗 
而解。翌日再往视之。身凉脉静。众人皆喜曰。罗谦甫医可风魔的也。由此见用。伤寒非杂病之比 
。六经不同。传变各异。诊之而疑。不知病源。立相侮嫉。呜 
呼。嗜利贪名。耻于学问。此病何日而愈耶。 

卷六泻热门
阳证治验
属性:两省参议官常德甫至元申戌三月间。赴大都。路感伤寒证。勉强至真定。馆于常参谋家。迁延 
数日。病不瘥。总府李经历并马录事来求治。予往视之。诊得两手六脉沉数。外证却身凉。四肢 
厥逆。发斑微紫。见于皮肤。唇及齿龈破裂无色。咽干声嗄。默默欲眠。目不能闭。精神郁冒。反 
侧不安。此证乃热深厥亦深。变成狐惑。其证最急。询之从者。乃曰。自内丘县感冒头痛。身体拘 
急。发热恶寒。医以百解散发之。汗出浃背。殊不解。每经郡邑。治法一同。发汗极多。遂至如 
此。予详其说。兼以平昔膏粱积热于内。已燥津液。又兼发汗过多。津液重竭因转属阳明。故大 
便难也。急以大承气下之。得更衣。再用黄连解毒汤。病减大半。复与黄连犀角汤。数日而安。自 
此德甫交情愈浓也。 

卷六除寒门
上焦寒
属性:x【铁刷汤】x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不下饮食。 
半夏(四钱。汤泡)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 
上六味。 咀。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去渣。分三服。无时。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钱、生姜半 
两。 
x【桂附丸】x疗风邪冷气。入乘心络。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 
。乍间乍甚。经久不瘥。 
川乌(炮。去皮脐) 黑附(炮。各三两。去皮脐)。干姜(炮) 赤石脂 
川椒(去目。微炒) 桂(各二两。去皮)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觉至痛处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 
。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时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服尽一剂。终身不发。 
x【胡椒理中丸】x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呕吐痰水。 
胡椒 甘草 款冬花 荜茇 
良姜 细辛 陈皮 干姜(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九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汤或温酒、米饮任下。 
x【附子理中丸】x治脾胃冷弱。心腹 疼。呕吐泻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冷。心 
下逆冷。满闷。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附子(炮,各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食前。 
x【二气丹】x助阳退阴。正气和中。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腹满刺痛。泄利无度。呕 
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 
困。一切虚寒痼冷。 
硫黄(二钱半) 肉桂(二钱半) 朱砂(为衣。二钱) 干姜(炮。二钱) 
黑附子(大者一个。去皮脐。炮制。半两) 
上研匀。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艾盐汤送下。 
x【大建中汤】x疗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 
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唇口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躁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寐 
。补中益气。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炮焙)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八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卷六除寒门
下焦寒
属性:x【八味丸】x补肾气不足。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附子 官桂(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x【还少丹】x大补心肾脾胃。治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 
气羸乏。小便混浊。 
山药 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楮实 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一宿) 杜仲(去皮。姜汁酒浸。炒去丝) 石菖蒲 
舶上茴香(各一两) 枸杞 熟地黄(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温酒、盐汤任送下三十丸。日进三服。食前。五日后有 
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力颇壮。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身体轻健。筋 
骨壮盛。悦泽虽老。更看体候加减。身热。加山栀子一两。心气不宁。加麦门冬一两。少精神加五味 
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常服牢牙。永无瘴疟。妇人服之。姿容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 
x【天真丹】x治下焦阳虚。 
沉香 穿心巴戟(酒浸) 茴香(炒) 萆 (酒浸。炒) 
胡芦巴(炒香) 破故纸(炒香) 杜仲(麸炒。去丝) 琥珀 
黑牵牛(盐炒。去盐。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十味为末。用酒浸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卷六除寒门
气分寒
属性:x【桂枝加附子汤】x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宜服之。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 附子(炮。去皮。用半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x【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x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来迟者。此主之。 
桂枝 人参(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卷六除寒门
血分寒
属性:x【巴戟丸】x治肝肾俱虚。收敛精气。补真戢阳。充悦肌肤。进美饮食。 
白术 五味子 川巴戟(去心) 茴香(炒) 
熟地黄 肉苁蓉(酒浸) 人参 覆盆子 
菟丝子(酒浸) 牡蛎 益智仁 骨碎补 
白龙骨(各二两)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焙干。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服。 
x【神珠丹】x治下焦元气虚弱。小腹疼痛。皮肤燥涩。小便自利。病机云。澄澈清冷。皆属 
于寒。此之谓也。一名 
离珠丹。 
杜仲(二两。炒) 萆 (二两) 诃子(五个) 龙骨(一两) 
破故纸(三两。炒) 胡桃仁(一百二十个) 巴戟(二两) 砂仁(半两) 
朱砂(一两。另研) 
上九味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气不化。小便 
不利。湿一(作温)肌润滑。热蒸少。阴气不化。气走小便自利。皮肤燥涩。为迫津液不能停。 
离珠丹主之。弦数者。阳陷于内。从外而之内也。弦则带数。甲终于甲也。紧则带洪。壬终于丙也 
。若弦虚则无火。细则有水。此二脉从内之外也。不宜离珠丹。 

卷六除寒门
通治三焦甚寒之气
属性:x【大已寒丸】x治脏腑虚寒。心腹 痛。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手足厥冷。 
荜茇 肉桂(各六两半) 干姜 良姜(各十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汤下。食前服。 
x【四逆汤】x治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或涩或利。或汗出过多。脉 
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逆冷。及一切虚寒逆冷。并宜服之。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去皮脐。细切。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不计时。 

卷六除寒门
阴证治验
属性:至元己巳夏六月。予住于上都。佥院董彦诚。年逾四旬。因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 乳。 
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 
议之。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凉服 
。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玉机真脏论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此 
谓五虚。浆粥入胃。则虚者活。信哉。鲁斋许先生闻之。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 
佥院之证。非大方从权急治则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论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此之谓也 
。 

卷六除寒门
阴气有余多汗身寒
属性: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三月间。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 
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一医作风证。欲以宣风散下之。予因思钱氏小儿论。 
制宣风散。谓小儿内伤脾胃。或吐或泻。久则风邪陷入胃中而作飧泄。散中有结。恐传慢惊。以宣风 
散导去风邪。内经云。久风为飧泄。正此谓也。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虚。苦寒之剂。非所宜也。 
内经云。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又阴阳应象论云。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而厥。 
调经篇亦云。阴盛生内寒。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故 
寒中。东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