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以小毒之剂泻之。虚之愈虚。损之又损。不死何待。贾君叹息而去。予感其事。略陈其理。夫高
医愈疾。先审岁时太过不及之运。察人之血气饮食勇怯。之殊病。有虚实浅深在经在脏之别。药有
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治有缓急因用引用返正之则。孙真人云。凡为太医。必须谙甲乙、素问、
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仲景、叔和诸部经
方。又须妙解五行阴阳。精熟周易。如此方可为太医。不尔。则无目夜游。动致颠损。正五音者。
必取师旷之律吕。而后五音得以正。为方员者。必取公输之规矩。而后方员得以成。五音方员。特
末技耳。尚取精于其事者。况医者人之司命列于四科。非五音方员之比不精于医,不通于脉。不观
诸经本草。赖以命通运达而号为福医。病家遂委命于庸人之手。岂不痛哉。噫。医者之福。福于渠
者也。渠之福安能消病者之患焉。世人不明此理而委命于福医。至于伤生丧命。终不能悟。此惑之
甚者也。悲夫。
卷四
属性:予受学于东垣先生。先生授以内经要奥。仍授以制方之法。中书左丞董公彦明。中统辛酉夏领军
攻济南。时暑隆盛。军人饮冷。多成痢疾。又兼时气流行。左丞遣人来求医于予。遂以数药付之。
至秋城陷矣。公回。谓予曰。向所付药。服之多效。其方君自制耶。古方耶予曰。有自制方。有古方。公
曰。君用药如此。可谓得医之三昧矣。以自制方及古方。用之经验者。类而集之以济人。不亦善乎
。予遂允之。凡古今名方。亲获效者。类以成书。详列于后。
卷四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论
属性:痹论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谓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节。所
以保冲和而遂颐养也。若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盖食物饱甚。耗气非一。或
食不下而上涌。呕吐以耗灵源。或饮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频数而泄。耗谷气之化生。
溲便滑利而浊。耗源泉之浸润。至于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漉而外泄。莫不由食物之过伤。滋味之太
浓。如能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饱甚者。即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糟粕变化。早
晚溲便按时。精华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藏内守。荣卫外固。邪毒不能犯。疾 无由作。故圣人立
言垂教。为养生之大经也。
卷四
食伤脾胃论
属性:论曰。人之生也。由五谷之精。化五味之备。故能生形。经曰。味归形。若伤于味亦能损形。今饮
食反过其节。以至肠胃不能胜。气不及化。故伤焉。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
生气。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失四时之调养。故能为人之病也。经曰。气口紧盛伤于食。
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气口曰坤口。乃脾之候。故胃伤而气口紧盛。夫伤者有多少。有
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厥阴。乃伤之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得七至
。则伤于少阴。乃伤之重也。雄黄圣饼子、木香槟榔丸、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得八至九
至。则伤太阴。填塞闷乱则心胃大痛。备急丸、神保丸、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则已。俗呼食
迷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吐之。如不能吐。则无治也。经曰。
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也。
x【枳术丸】x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 枳实(一两麸炒)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用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
速化。但久服令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x【橘皮枳术丸】x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 橘皮(各一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夫内伤用药之大法。
所贵服之强人
胃气。令胃气益浓。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能用食药者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不复致伤。
x【半夏枳术丸】x治因冷食内伤
白术(二两) 半夏(泡七次) 枳实(麸炒各一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汤浸蒸饼丸亦可。如食伤
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送下。
x【木香枳术丸】x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
白术(二两) 木香 枳实(麸炒各一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
x【木香化滞汤】x治因忧气食冷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
。常常痞气。
半夏(一两泡) 草豆蔻 炙甘草(各五钱) 柴胡(四钱)
木香 橘皮(各三钱) 枳实(麸炒一钱) 当归身(二钱) 红花(五分)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生冷酒湿面。
x【丁香烂饭丸】x治饮食所伤。卒心胃痛。
甘松 缩砂仁 丁香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京三棱(炮一钱) 香附子(半两) 木香(一钱) 益智仁(三钱)
丁香 广术(炮。各一钱)
上十味为末。汤浸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细嚼烧生姜亦可。无时。
x【消滞丸】x治一切所伤。心腹痞满刺痛。积滞不消。
黑牵牛(二两炒末) 五灵脂(炒) 香附(炒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x【煮黄丸】x治一切酒食所伤。心腹满闷不快。
雄黄(一两研) 巴豆(五钱。去皮生用。研烂入雄黄末于内再研)
上件研匀。入白面三两。再同研匀。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时。先煎浆水令沸。下二十四丸。
煮二十沸漉入冷浆水内。沉冷。一时下二丸。一日服尽二十四丸也。加至微利为度。用浸药生浆水
下。治胁下 癖气块痛如神。
x【木香槟榔丸】x治一切气滞。心腹痞满。胁肋胀闷。大小便结滞不快利者。并宜服之。
木香 槟榔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 广术(煨切) 黄连(
各一两) 黄柏(去粗皮) 香附(炼炒) 大黄(炒各三两) 黑牵牛(生取头末四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加至微利为度。
x【上二黄丸】x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酒洗) 枳实(麸炒半两) 升麻 柴
胡(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六味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量所伤服之。
x【消积集香丸】x治寒饮食所伤。心腹满闷疼痛。及消散积聚、 癖、气块。久不愈。宜服。
木香 陈皮 青皮 三棱(炮) 广术(炮) 黑牵牛(炒) 白牵牛(炒) 茴香(炒各半两) 巴豆(半两。
不去皮。用白米一撮同炒。米黑去米)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温姜汤下。无时。以利为度。忌生冷硬物。
x【枳壳丸】x治中焦气滞。胸膈痞满。饮食迟化。四肢困倦。呕逆恶心。常服升降滞气。化宿
食。祛痰逐饮。美进饮食。
三棱(炮) 广术(炮) 黑牵牛(炒各三两) 白茯苓(去皮) 白术 青皮
(各一两半) 陈皮(去白一两二钱) 木香 枳壳(麸炒) 半夏(炮) 槟榔(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姜汤送下。食后。
x【开结妙功丸】x治怫热内盛。 癖坚积。酒食积、一切肠垢积滞。 瘕积聚。疼痛发作有时。三焦
壅滞。二肠燥结。或懊 烦心。不得眠。咳喘哕逆。不能食。兼为肿胀。一切所伤心腹暴痛。又能
宣通气血。消酒进食解积。
三棱(炮) 神曲(炒各一两) 川乌(一两半。去皮脐) 大黄(一两同前四味为末好
醋半升熬成膏。不破坚积。不用膏) 麦 (炒) 茴香(炒,各一两)
半夏(半两) 巴豆(两个。破坚积用四个) 干姜(炮)
拣桂(各二钱) 牵牛(三两拣净)
上为末。同前膏和丸如小豆大。生姜汤下十丸至十五丸。或嚼生姜。温水送下亦得。渐加二三十丸
或心胃间稍觉药力暖性。却即减丸数。或取久积。或破坚积初服十丸。次服二十丸。每服加十丸。
大便三五行后如常服。少得食力后。更加取利为度。
x【感应丸】x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饮酒过
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数。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
谷不化。愈而后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满。四肢倦怠。不欲饮食。不拘
新久积冷。并皆服之。
南木香 肉豆蔻 丁香(各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出油) 杏仁(一百四十个。汤浸去皮尖。研)
上上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二两。研。与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匀。用好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
滤去滓。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待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春夏修
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
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熟成汁。和前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油纸裹。旋丸。服之。每服三
十丸。空心姜汤下。
x【备急丹】x治心腹百病卒痛如锥刺。及胀满下气。皆治之。易老名独行丸。脾胃论名备急大黄
丸。
川大黄末 干姜末 巴豆(先去皮膜心。研如泥霜出油。用霜。各等分)
上合和一处研匀。炼蜜丸。臼内杵千百下如泥。丸如小豆大。夜卧温水下一丸。如下气实者加一丸。
如卒病不计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