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开发填补高、精、尖长线产品,这项未来工程耗时耗财,短期很难见效。
21世纪即将到来,对松下电器来说,危机与希望是并存的。
现已成为松下电器支柱产业的录像机开始时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困
难重重。松下开发录像机最初10年左右,连年赤字。后成为松下电器公司总
裁的谷井社长,从1972年起担任录像机事业部部长,任职8年,期间经历了
无数艰难困苦。谷井回忆说:“我到任不久接到总公司全力以赴的命令,召
集许多人才努力开发。但却碰上石油危机及停销,只好把1200名员工缩减为
300人。之后把办公室从门真搬到冈山,过着有如流亡般的生活,实在令人
… 页面 85…
难受。”
关于家用录像机的商品化,松下公司的VHS慢了新力 (索尼)的BETA,
而且又放弃了自己开发的VX2000,采用了分公司的VHS规格,使它受到很大
的屈辱。尽管如此,在经过几年徘徊之后,总公司一声令下,集中力量,全
力以赴,并于1978年3月与美国RCA公司合作研制可以录四小时的录像机,
以便控制美国市场。这个计划原定一年实现,结果短短三个月内就全面完成。
当时服务于技术本部的村濑部长回忆说:“与美国RCA订契约时实在令人担
心。所有的松下电子工业人才都集在一起,才能发挥那么大的力量。”
1985年,松下录像机的市场占有率,在日本国内约为32%,在国际市场
约为30%。这一年仅录像机创造的利润就高达7000亿日无,远远高于历史
上连续10年亏损的总和。
录像机开发的成功,对松下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短、平、快”开发战
略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挑战。
1964年,松下公司停止了电脑的生产,这个损失现在看来是无可估量
的。在松下的一生中,这恐怕是一次最大的决策失误。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公司的新一代领导人,从山下俊彦开始,正
在摸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从单纯家电到综合电子
1977年山下社长主持工作以后,开始着手改变松下公司的传统形象——
家电公司,向综合电子方向发展。1983年,总公司和电子工业半导体事业本
部联合投资300亿日元更新设备。在半导体工业方面,当时的盟主是日本电
气,屈居第二位的是日立制作所,松下是在东芝之后,与富士通争夺第四位。
两年以后,松下公司又追加投资1100亿日元,几乎相当于1983年的4倍,
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这个数字,与第一位的日本电气、第二位的
日立的设备投资计划相同。可见松下首脑的目标指向,恐怕决非意在第四名。
这种对半导体工业的超常识冲刺。表现了山下社长的魄力和后来居上的
决心。担任此项计划的技术副部长城返俊吉,是这样描述公司首脑全力开发
半导体工业的构想的:“在技术上已经可以预见的4M程度的东西交给电子工
业界,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想开发4M以外的半导体,也就是更先进、更具
有未来性的。因此,研究人员增加到两倍,金钱的花费当然在所不惜。”
为什么选择半导体工业作为突破口呢?对于这个答案,山下社长说得很
明白:“从停止发展的家电蜕变出来,尚能成长为综合性的电子工业制造商
的唯一途径,是半导体。我们承认这方面比别家落伍,这也是我们要改革的
地方。”
对于一向以家电为主要产业的松下公司,这一转变是件非同寻常的大
事。公司首脑非常清楚,半导体工业若不能赶上去,从“家电制造商蜕变为
综合电子制造商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对于松下电器这可是事关生死存亡的
问题。”
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事业部制度显然是与这一转变难以吻合。在这种出
现赤字就是罪恶的事业部制度下,实现战略大转变是困难的。所以,事业部
制度的改革显得更加重要。
1983年推行的“行动六一”,旨在推动半导体和家用电脑工业的改革,
… 页面 86…
打算在3年内,办公室自动化器具与新媒体用机器等产业用品,其贩卖率,
每年要提高20%。
为加强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行动六一”计划的进行,由录
影机事业部、电视事业部,藤泽电视事业部三个单位共同出资在东京品川成
立了新媒体中心。不久又设立了以山下社长为首脑的,有松下电子、通工、
电送等分公司和关系公司的社长参加的新媒体战略委员会。
谷井就任总裁以后的松下电器,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谷井任职期
间,公开确定了七大重点开发领域:
(一)信息通讯;
(二)新声像再生;
(三)综合空调系统;
(四)半导体;
(五)FA(生产自动化系统);
(六)汽车电子技术;
(七)住宅关联系统。
松下电器正在改变“家电之松下”的固有形象。上述七大领域,只有新
声像再生属家电范畴,综合空调及住宅关联只有部分电器属家电范畴。
1991年,谷井提出“HUMAN21(人类21世纪)计划”。HU…MAN21的四根
支柱是:事业、技术、经营、人类。
1992年,谷井总裁在经营方针发布会上宣布公司今后的经营方针:第
一,精通本专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第二,进行全球性合作,推动国际协调;
第三,推进高附加值经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附加值经营”,这从明
文上否定了松下的大批量生产的自来水哲学。
1992年度,松下电器公布的产品销售结构如下:影像音响器材25%,家
用电器15%,信息与产业机器27%,半导体与电子部件16%,电池及厨房
关联机器7%,其他10%。
与过去相比,产业结构变化惊人;但与另九大电器产业(日立、东芝、
日本电气、三菱电机、富士通、索尼、日本电装、夏普、三洋)比较,松下
电器的家电比重仍过大(影像音响等仍属家电范畴),高科技产品开发相对
滞后,尤其是电脑开发起步太晚且步履维艰。
由于半导体等新兴电子产业的大力开发,1992年,松下电器的营业额增
加到49900亿日无,仍居同行业榜首。21世纪的松下电器能否继续保持领先
地位,关键在于已经落伍的电子工业能否后来居上。
… 页面 87…
《经目之神——松下幸之助商法》统分结合活而不乱有生机
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培育人才的大好时机。
分层负责组织的建立
松下电器经营组织的设置,一直是以分权管理为原则进行的。早在1933
年,松下就采取了“产品分类事业部制”。现在这种组织形式在大企业已经
司空见惯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创举,甚至在事业部制发源地的美国,到40
年代才出现这种组织。以后,1935年松下采取分公司制:把股份有限公司分
成控股公司和子公司。随后又经过1944年的“制造所制”、1949年的“工
厂制”、1950年的“产品分类事业部制”、1954年的“事业本部制”的逐步
演变,发展到60年代的12个事业本部、46个事业部、57个营业所组成的产
品分类和职能分类事业部制。无论哪一种,都坚持把分权管理这一原理作为
组织计划的基础。
根据松下的看法,促成他在30年代进行组织结构改革的,是基于以下原
因:
第一,松下希望通过组织再造,以便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当时的员
工已达1600多名,个人企业时期的简单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了,迫切需要用
一种新的组织制度取而代之;
第二,根据产品分类建立独立的事业部长分层负责制,有利于发挥小型
公司的优势,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市场变化,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
第三,这种分层负责体制,不仅可以增加组织的清晰度及控制力(这也
是后来吸引杜邦建立分层负责制的两个优点),而且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
极性、主动性,增强部长们的责任心;
第四,松下深信,分层负责体制将能训练出一批社长人才,当公司成长
之后,就可以从中选拔任用。
当时的日本企业仍带有浓厚的旧式作坊的色彩,业主喜欢独揽大权,专
横独断。松下此举难能可贵,富有开拓意义。
(1)授予部长权力
很久以后,松下在回忆当初实行事业部制度的原因时说:“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工作的种类增加的缘故。在小规模经营时由我一个人来经营就足以应
付,工作一增加,我一个人就不可能样样都能了解。”
松下举了一个电热器的例子来说明。电热器他从来未摸过,也不知道有
关的原理、技术、制作工序,他决定请人分劳。“既然要请人担当,我就想
倒不如将所有的责任由这个人来负。”这跟一般公司不同,在那些公司,请
来的人只负部分责任。松下却没有这样做。
松下请来了负责电热器的A君,告诉他:“我想设立一个电热器部,由
你全权负责,一切都由你来做,非常重大的决策才来跟我商量。”
松下的事业部,实际上很像是一个独立经营公司,事业部的一切经营活
动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