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需要寻求
他人支持和帮助。其二是从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
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
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但由于接受过专业训练以及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观察者们
也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评判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障碍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而对少数病人
仍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
  4.社会适应标准    ,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着生理心理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
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有之
的原因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
产生不适应现象,则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
而言的。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郭念锋(1986)认为具体标准一时难于确定,但基本原则是可以说清楚的。为此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77·
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定义出发,明确提出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理解心理
正常与异常应从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去考虑: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
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
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
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
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苎
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
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
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
认知统一性原则韵丧失。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
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b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
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
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
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相反,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
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映,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
态。    、    ·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
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
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没
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一个人的心理
活动是否出现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
常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
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
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第四单元  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
    从静态的角度着,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
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
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
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体,所以,人在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
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作为比拟。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人的精神属性(如认知倾向、情绪特征、经验、动机、行为习惯以及自幼形成的各种
人格特征),与人的生物属性(如遗传素质、脑细胞的工作强度、细胞构筑特征、高级神经
活动的类型、维持生命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物质代谢过程和生物免疫系统等等)和社会属性
(对群体和社会的依附性、社会交往、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传统、物质生产水平、道德伦理
观念、教育方式、家庭模式、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因素)三者是密切关联的,
为此,心理活动相对平衡状态的维持,除了取决于精神属性这内在因素的协调之外,还受
到外部生物和社会因素的直接影响。这内外两种因素随时都会经由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
打破心理的平衡状态。    ,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
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
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
    关于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和被破坏的内在机制,历来有不同的表述: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并由此形成的情结是后来一生各
个发展阶段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二、“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和“超我”
之间的冲突,在“自我”中的表现,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障碍的症状。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经由学习过程酿成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
倾向、不良反应方式,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现代行为主义不但重视环境对人的影
响,也重视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反作用,提出WS…Ow…RW的公式,该公式中W是指
环境,S是指环境中的某类刺激,Ow是具有个体内在经验的主体,R是指对环境中某类刺
激的反应,公式中最后一个W,是指受到主体反应影响的发生了某种改变的环境。从这种
意义上来看,人的心理健康的破坏,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学习”的结果。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潜能”,对于“潜能”,他们不像行为主义用实
验证明内驱力那样去证明它的存在,而是设定潜能的存在,并规定“潜能”无论在生理方
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完善发展的趋势(马斯洛,1943),为此,他们认为,心理健康的破
坏,就是“潜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认为,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临界处,尚存在着模糊状态的意识
层面,这种“模糊意识”对人的认知有巨大影响,一些错误的认知模式,就是受其影响而
形成的,以这种错误的认知模式去评价环境或评价自我,便会出现偏离,从而产生异常的
情绪,如抑郁情绪。
    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学者,探索这一问题,如有学者曾提出动机冲突理论(包括双趋
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用于解释心理健康及其被破坏的现象。
    历史上各学派对于心理健康的破坏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各执真理的一面,均有一定
的临床价值。但是随着人类认知的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更多地采用辩证逻辑的思维方
法。概括地说,更多地采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理念去说明心理健
康被破坏的原因。我们将这种理念具体化,以图示意,作直观的说明(见图4—1)。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79·
应激性身心障碍逻辑图
┌───┬───┬──────────────────────────────┬─┐
│应激源│      │  生物性    心理性    社会性                                │  │
│      ├───┴──────────────────────────────┴─┤
│      │    I    I    n                                                         │
├───┼────────────────┬───┬───────────────┤
│      │                                │      │    I                         │
│      ├───┬────────────┴───┴─────────────┬─┤
│      │      │    —、\/,‘    ;    l                                 │  │
│      │      ├─┬────────────────────────────┤  │
│      │      │  │    ,    \                                            │  │
│      │      │  │    生物免疫系统    1    /                             │  │
│  中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