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班主任培训讲话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怎么能改的过来呢?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我们要多学做伯乐,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并利用他的优点引导他,把他所有优秀的品质发挥出来,帮助他完成人生的自我超越。当孩子只要做出一点努力,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具体的鼓励。有时虽然知道孩子们有什么特点,但其内心却不把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当成“特点”或“优点”,而当成“缺点”。当不能承认、接受孩子的特点时,孩子就无法从你那里得到鼓励、赞赏和帮助,相反还很有可能被压制、批评、挖苦。其实,一点点鼓励与赞赏,就可能成为孩子的星星之火,孩子就可能从1到2,从2到3,慢慢地孩子身上的优点就会多起来。 

 
一言蔽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班主任——生命意识,“园丁”职能 
班主任的认识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例)小青虫和春天 不替代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另外,有驯兽师告诉大家,动物有些本性就连最高明的驯兽师也无法改变。我相信小孩子的天性也一样,如果孩子们有些小毛病实在改不掉,我们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了,俗话说得好:你不能教猫咪跳水。
 














               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例)动态的发展  人是生成性的存在,生命是不可预测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儿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算度的。教师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规定学生、限定学生,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学生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育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权利不是教育的恩赐,而是他们所应该得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教育学生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善待生命的自主性 (例)选择惩罚方式 外界影响其发展,但不能取代内在的发展(自发向上)人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是天生的,本能。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例)马家爵。不能只关注认知。 

关注、关心、尊重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与发展、成长,充分相信和激活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不是将个体的需要、个体的表现、个体的自由看成是教育的全部内容,而是针对个体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给予帮助、引导,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使教育更贴近于学生。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了解的学生特性后,可以从三个要点把握:
1、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从学生出发、由学生决定、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2、强调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学生不是“接班人”。从学生的本性出发进行班级管理,即关心人、尊重人、鼓励人,想到学生的各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3、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成长为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学生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 。(学校考核和学生成绩、活动挂钩)
 
班主任的作为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要教给学生:   
                 人类生活方式 











                 交往的基本规范 














                “学会做人” 
 
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时间相比而言最多;班主任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范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传递给给他们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依旧不可能做神。事实上教育不可能改变塑造学生成完美的人,教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做神一样的教师,教出完美的学生,是不现实的。但社会舆论的要求却是这样的,所以就给教师带来无形的压力。应持有的正确观念是:教育的理想终究是我们努力的完美方向。爱生如人,就是最好是给学生一个道德的底线,使起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提倡人人学雷锋,但不提倡人人都做雷锋。至于他们将来是人,是神,或者说成长更接近于神的人,要取决于他们自己和他们未来的成长环境。树立了爱生如人的观念,班主任老师的求全求完美的心态会有所改变,这对减轻我们工作中的焦虑感,以及转变对学生的看法态度做法都会有很大帮助。
爱生如生
 
这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谈班主任工作,也从学生、教育、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目标四个方面阐述。
学生——教育学中的未成年人 


教育——“发展”的理念 
班主任——终生学习思想,“先知先觉”职能 




目标——学会学习 











 
学生——教育学中的未成年人  
体现了3个特点:











            未完成的(潜力)  小鸡、小鸭离开妈妈可以生存。人却不能。人是所有生物中自然生存能力最为孱弱低下的动物。与其他动物精确而完美的本能相比,人类的本能显得简单而又极不完全。人类没有天然毛发层对付恶劣的气候,没有锐利攻击器官来对付天敌、获取食物;人类论搏击不如虎豹,比机敏逊于鹰犬,难怪帕斯卡尔说,人仅仅是一根芦苇,大自然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不过他是一根会思维的芦苇。如果要消灭他,宇宙用不着全副武装、大动干戈,一缕轻雾、一滴水珠足矣。然而,正是人的本能的低下,使其具有未特定化的特征,从而使其具有巨大的潜能。德国有一位教育哲学家叫博尔诺夫举的例子是:与动物相比,人是一种有缺陷的动物,如他没有御寒的皮毛、捕获猎物的锐爪和尖齿;和其他动物相比,人在刚生育下来的时候最是软弱无助、需要照顾等等。但是,正是这诸多的缺陷恰恰使人成了“不断求新的生物”,使他只能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在文化中,在学习和教育中,才有生存的能力。博尔诺夫和其他教育人类学家把人的这种特性称为人的“可塑性或可教育性”,并进而论证了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和教育的独特关系。显而易见,这里所谓人的“可塑性或可教育性”,其实也就是人的“可学习性”。正如弗洛姆所指出的: “动物的本能越不完全、不稳定,头脑就越发达,因而就越具有学习的能力。可以说,人是在进化过程中,本能适应力达到最低点时出现的。但是,他的出现具有了一种使他不同于动物的新特性: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他有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能力,有用符号表示客体和行动的能力;他用理性规划并理解着世界;他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他的感觉之范围。人是所有动物中最无能的,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正是人之力量的基础,也是人所独有的特性之发展的基本原因。 ”可见,人的可塑性特点,一方面使人软弱易受伤害,另一方面则又因此而赋予人以自我塑造的巨大潜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能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的极小一部分。他说,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不论是在生理上、精神上还是道德上,都只是很有限地利用了他们的潜力。正是这种潜力的存在,所以,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和训练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人类即便在幼年时期十分脆弱,但依然成为“自然之王”。











           可塑造的(可能)  一个塑,把人的变化,随机应变,适应性都表现出来了。教育史告诉我们:不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是由原始初民的“生活教育”,逐渐走向正式的、特殊的“学校教育”。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人是一个“未完成态”,而且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正因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存在物”,人才获得了“可塑性”,正是人的“可塑性”,人才成了“一个可教的动物”。(王楠)“通过教育,人们获得前人的认识成果,从而取得外部活动自由。   











           不确定的(难控) 不能预言孩子将来会怎样,也不能用如一的方式教育学生(例)省教院的曹树真博士提出:同一个教育活动在不同受教育者身上产生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即使是在教育环境和前提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保证最终的结果的完全相同。教育过程中有着多重选择,其间也普遍存在着因果联系。教育到底如何“行走”,终究要“走”向何方,我们可以作出多种可能的预测,而不能将之约化到可推断、可准确预言的结局。可以确定的是人的生成受制于某些规定性,包括人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规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等,教育以这些现实规定性为基础,帮助受教育者不断地生成新的自我,以保持学生的生成发展的连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