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的抽烟习惯。
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富兰克林说:“习惯就利用轻忽,嗜好有时比理由还强硬。”对于抽烟这个坏习惯,不少烟民都想改,但为什么有的改掉了,有的改不掉?关键是不仅要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而且要痛下决心去改。这样,诸如吸烟、酗酒、随地吐痰等不好的习惯,都是可以改掉的。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的你,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你的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所以,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呢?明天,这些卵石将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做人的习惯第1种习惯 诚信(1)
做人的习惯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学问。”
每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
做人的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正确态度和品格。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为人态度和品格进行教育,孩子无疑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与人交往。
言必行,行必果。——孔子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伊索
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在CCTV《对话》栏目中,主持人请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开复按微软聘用员工的标准给以下要素排序:创新、诚信、智慧。李开复毫不犹豫地把“诚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时,李开复向大家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李开复面试了一位应聘者,该应聘者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谈的过程中,应聘者主动向李开复表示,如果录用了他,他将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微软都不能录用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一定要守信用。
美国有一个青年,父亲英年早逝,并留下了一堆债务。这个青年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借口父亲去世而逃避债务,相反,他一一拜访了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还期,并保证自己将替父亲还清所有的债务。债主都非常同情这位青年的遭遇,纷纷表示可以延期归还。这个青年通过20年的努力,终于还清了父亲留下的所有债务,甚至还归还了利息。知道这些事情的人都非常感动,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个青年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于是都来找他合作做生意。结果,青年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实正是如此,诚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世界上才华横溢的人并不罕见,但是,才华出众的人就值得信赖吗?只有诚信的人才值得信赖。诚信这种品质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赢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诚信的习惯,不喜欢孩子撒谎。但是,许多孩子却是说的一个样,做的另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另一个样。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许多父母是既生气又着急,对孩子来回训斥甚至是惩罚,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却促使孩子更擅长于撒谎了。
其实孩子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从心理学来看,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道德意识决定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反过来体现着道德意识。但是,由于儿童认识水平跟不上道德行为,常常会造成认识和行为的脱节。许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们说话不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却又不做。
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经常出现言行不一、不履行诺言的行为,家长应该多从儿童的认识发展上来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而打骂孩子。如果父母从小就注意对孩子进行诚信的教育,孩子是可以养成诚信的习惯的。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诚信的习惯呢?
建议一: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吃。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谎,就用针把他的嘴缝起来。有人问这位母亲:“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做人的习惯第1种习惯 诚信(2)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那就是不守信的许诺是允许的,大人的言行也经常不一致的,说谎是允许的,等等。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建议二: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
宋庆龄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有一次,父母要带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其他孩子都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然坐在钢琴面前不停地弹琴。
母亲喊道:“孩子们,我们快走吧!”
宋庆龄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但很快又坐下去了。父亲问道:“孩子,你怎么了?”
宋庆龄有些着急地说:“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
“为什么不能去,孩子?”妈妈问道。
“爸爸,妈妈,我昨天答应了小珍,她今天来我们家,我要教她叠花。”宋庆龄说。
“我还以为什么重要的事呢!下次再教她吧!”父亲说。
“不行,小珍来我家会扑空的。”宋庆龄叫了起来。
“要不,你回来后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向小珍道个歉,明天再教她也没关系。”妈妈出了个主意。
“不行,妈妈!您不是经常教育我要信守诺言吗?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坚定地摇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