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制度的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陌生人分用同一房子,若以市场决定不同用途及权限,合约可以搞得非常复杂。再转到农
业用地的例子去吧。农地的使用有土地的投资与改进、植物的选择、杀虫的工作、地耕的密
度、收成的处理,等等。这些使用的合约条款的或多或少,会以农地的品质而变,以产品的
市价而变,以交易费用而变,也会以合约的收入条款而变。让我只谈一种使用:收成时的劳
工使用。我们知道劳工增加,在边际上劳工的收成产量会下降。我是农地的地主,让我选以
时间薪酬雇用劳工的安排吧。作为地主,要赚取最高的租值收入,雇用劳工的均衡点,是增
加一个劳工一个小时的薪酬,等于这劳工在边际上的产值。
现在让我把同一问题从社会成本的角度看。在多人工作的环境中,一个劳作者的行为
会影响他人。依照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多加一个劳工会使所有其他劳工的边际产量下降少许。
(这好比庇古的公路例子,多一车辆会轻微地阻碍其他车辆。)这「其他」的边际下降是损,
而不管这「损」,多雇一个劳工的边际利益是其边际贡献减除时间薪酬。在租值收入最高的
均衡点上,前者的边际损失与后者的边际利益相等。这相等与劳工的时间薪酬等于边际产值
完全一样,只是角度看法不同。
边际的利益与损失不相等(时间薪酬不等于边际产值),从高斯的角度看庇古的分析,
社会与私人成本是有分离的。这也是另一个角度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而六十年代大行其
道的「界外效应」(externality)。从上述的分析看,界外效应的「无效率」的存在,可以
是(一)没有私产,所以没有市场合约;(二)有合约,但使用条款不够齐备;(三)有齐备
的合约条款,但某些使用的利益与损失在边际上不相等。
说「齐备」,是指合约的条款可以很多,因为任何资产的使用可以有多种用途,多种的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37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选择与不同边际的益与损的考虑。因为有交易费用,合约的条款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有些不
言自明,有些由法律或风俗约束,有些因为太琐碎而懒得管,而有些像本章第三节提到的钢
琴佳音与机场噪音等例子,完全没有合约或市场成交,社会与私人成本不一定有分离。
是的,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界外效应分析,以不同的使用分门别类,单是公海捕鱼就
有好几种。究其因,不过是说没有合约,或有合约而条款不齐,或边际的益与损不相等。因
为资产或生产要素的使用有多方面,界外效应就有多种,每种的理论不同。这些是特殊理论
(ad hoc theories),是没有一般性的解释力的。想想吧。同样的生产要素,每个行业都有
好几种用途,世界上有多种行业,加起来的界外效应理论怎样算?
是的,在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差不多所有行为对外人都会有效应的。
何谓「界内」,何谓「界外」,是模糊不清的理念,可以大做文章,但只可以引起对真实世界
认识的混淆。有一般性的看法是合约的结构。为什么某些对外人有影响的行为没有合约的约
束?是因为没有私产界定?是有私产但交易费用过高?是有法律或风俗的代替?有宗教?
有礼教?在路上不小心撞倒不认识的人,我们为什么要说「对不起」?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38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第三章 租值消散与价格管制
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在国内译作「租值耗散」,又称「租耗」。我认为「消
散」比「耗散」恰当。
租值消散是一套理论,是另一个角度看社会成本,同时又是另一个角度看高斯定律。
一个可取但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题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不同的角度可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另一
面,可以较为全面地看,而有时看到新奇的,则有惊喜之情。其二是以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
题,分析问题的对或错就有较为肯定的答案了。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理念,如果我们知道看
的是同一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常对学生说:学问之道是要求其同,而不是分其异。
我认为不断地求其同是懂得用简单理论的重要法门。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39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第一节:从公路使用到公海捕鱼
严格来说,租值消散的理论起于本卷第一章提到的庇古发明的公路使用的例子,虽然
庇古本人显然没有想到租值消散的问题。有优质与劣质两条公路,都是从甲市到乙市去的。
一条优而窄,另一条劣而宽。二者皆公用,驾车的人都选用优的,引起堵塞。庇古的兴趣,
是选用优路的人阻碍了其他的驾驶者,但不需要负责,这导致社会与私人成本分离,若政府
抽取使用优路车辆的税,使部分车辆改用不堵塞的劣路,社会整体的利益会增加。
这一九二○年的例子于一九二四年得到奈特的回应。奈特之见,是优路堵塞是因为不
是私产。要是优路是私营的话,业主会收费而使部分车辆改用劣路。换言之,如果优路是私
产,业主大可收租,但该路非私产,是公用的,车辆的堵塞所导致的驾驶时间增加,会使优
路的租值下降至零。那是说,原本是有租值可收的公路,因为非私产而引起的竞争使用,使
驾驶时间增加的所值代替了租值,租值就消散了。
一九五四年,哥顿(H。S。 Gordon)把奈特的理念搬到公海捕鱼的例子,提出了公共产
(mon property)会因为竞争使用者过多,增加了捕鱼劳力的总成本,而使应有的租值
下降为零。租值消散这一词是哥顿提出的。公海捕鱼是好例子,而租值消散这个理念在方向
上是可取的。然而,这奈特与哥顿的传统在几方面有大错。
第一个问题:跟著庇古与奈特的公路例子,有优路与劣路之分,哥顿的公海捕鱼例子
也有优区与劣区之分。在分析上哥顿显然遇到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怎样以逻辑证明在竞
争下租值会下降至零。公海没有业主收租,说因此租金下降至零,是套套逻辑(tautology),
说了等于没说。把鱼区分优劣来消散租值不仅牵强,而且带出另一个困窘问题:难道公海鱼
区没有优劣之分,租值就不会消散了?
不要忘记,庇古当年把公路分优劣,不是为了看租值消散,而是要证明社会与私人成
本有分离,把一部分车辆从优路搬到劣路,社会的整体得益。
让我把公海改为大湖,有鱼可捕,是不需要人工繁殖或饲养的。如果这湖是我的私产,
要商业捕鱼为利,我雇用捕鱼的劳力工作单位之量,是边际(捕鱼)产值等于工作单位的时
间薪酬。因为边际产值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平均产值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但在边际产值
曲线之上。捕鱼的总收入是平均产值乘以同期的总工作单位,而薪酬的总支出是边际产值乘
以同期的总工作单位。前者高于后者,其差别就是同期的租值了。大湖是我的,我有权决定
捕鱼的人数多少(工作单位之量),捕鱼者的劳力薪酬是竞争下的市价,租值是我私人的收
入权利。为了争取最高的租值收入,我会以合约的形式约束捕鱼的人数与薪酬。社会与私人
成本没有分离,而租值在我手,不会消散。
现在假设那大湖没有业主,政府也懒得管,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捕鱼,半点约束也没有。
再假设懂得捕鱼的人甚多,技能相同,而他们在其他行业所能赚取的时间薪酬也是一样的。
又假设要参与捕鱼的人不是为了乐趣,而是为了金钱收入。传统的分析,是一个人若从捕鱼
每小时所得的收获所值,高于非捕鱼的时间薪酬,这个人就会去公用的大湖捕鱼,直至捕鱼
每小时的收获,与非捕鱼的时间薪酬相等。每个捕鱼者都这样做,他们的平均捕鱼产值,会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40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与他们非捕鱼的时间薪酬相等。这样,所有捕鱼者的总产值(平均产值乘以捕鱼人数的总工
作单位),就等于捕鱼者的总薪酬成本(平均时间薪酬乘以人数的总工作单位)。租值于是变
为零。大湖如果是私产,有租值可收。如今大湖变为公共产,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捕鱼人
数增加,增加了的薪酬成本代替了租值,租值就消散了。
租值消散的方向没有错,但分析却是错了。困难所在,是不管私产或公共产,每个捕
鱼者的决策,在争取最高利益的公理下,捕鱼的边际产值要与时间薪酬相等。每个捕鱼者的
「边际」产值等于时间薪酬,怎可以导致时间薪酬等于所有捕鱼者同期的「平均」产值的?
那是说,每个人看著「边际」从事,怎会整体变成「平均」?
正确的分析是这样的。让我们继续假设每个捕鱼者的时间薪酬与技能相同。多一个捕
鱼者看著自己的边际产值参与捕鱼,其他每个捕鱼者的边际产值曲线会向左下移动少许,所
以每个都会减少一点捕鱼的时间。但只要边际产值曲线有一部分是高于时间薪酬的,其他相
同的捕鱼者就会参进。继续多人的参进,会使每人的边际产值曲线继续向左下移动,每人的
捕鱼时间会继续减少。均衡点是近于无数的人参与捕鱼,每人的捕鱼时间微不足道,而大湖
的捕鱼租值就下降至近于零。
一九六八年我找到上述的「解决」分析答案时,以为是「执到宝」,发现了新大陆!殊
不知过了一天,我突然发觉这答案与一八三八年A。A。 Cournot 的双头竞争(duopoly)分析
如出一辙,只是他分析的是一样产品与两个出售者,我分析的是一样产品与无数竞争捕鱼的
人。
当然,在真实世界中,我们没有见过无数的人竞争使用公共产,也没有见过每个使用
者的参与只是微不足道。这是因为真实世界的人各各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