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子.
考虑今天的大百货公司吧。在一个多层而大的商场内,数十家商店各有各的名字,各
有各的商业牌照。他们租用场地,每店交基本租金加一个总销售量的百分率。是多少家公司?
数十家吗?但这些商店有一个组合的安排,个别不同店名之外,还有一个统一的百货公司之
名,如吉之岛、西武、崇光、永安等,有统一的收钱处理,单据名字一样,袋子一色,早上
开店与晚上关店同时间,销售员则可由个别商店自雇或由「中央」分派。是一家公司还是数
十家?
你可能认为,既然是同一大厦,又是一家大名的百货公司,其中百货的百家商店除了
牌子不同外,其实是一间百货公司。但美国的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er)有类同的安排,
只是地价相宜,不向上空发展,建筑物有别,「中央」不易统一收钱,不分派服务员工。
公司的界定,从生产或经营的角度看,不能以商业注册为凭,也不能以合约安排的不
同而有所转变。人与人之间有竞争,有合作,有合约。合约与合约之间有关连。你和我订约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88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生产,我可以判出去(sub…contract),受我判的可以再判出去(sub…sub…contract),称判
上判,可以直判(vertical integration),也可以横判(horizontal integration),判、
判、判,判之不尽。中国大陆盛行承包制度之际,直判横判皆称层层承包。一家公司可以看
作小如两个人的生产合约关系,但如果让合约不断连串起来,再看,这公司可以大如一市的
经济,一省,一国,甚至整个互相交易的世界。
从生产组织的角度看,我们要有下列三个情况的合并才可以界定一家公司:
(一)从事生产的经理把产品断权卖给顾客;
(二)经理只用工资合约或租金合约与生产要素的主人成交,而后者主人不再外判;
(三)经理与经理之间没有任何合约关系。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清楚地有一个产品市场与一个生产要素市场,而一个或一组经理
合伙或一个法人,持著一组雇用及租用合约,就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界定的公司组织了。
然而,真实的世界复杂。可以独立界定的公司常被中间人、工作外判等左右,不同机
构的经理之间普遍有合约关系,而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往往有变化不同的合约安排。这些复杂
的变化使我们无从把一家公司的范围界定,不知大小,因而不知公司是什么。有趣的是,这
些使我们不知公司为何物的复杂变化的产生理由,与我们解释公司的产生完全一样:要减低
交易费用。
是的,件工及其他不同合约的选择,外判、判上判,经理之间的合约关系等,皆因要
节省交易费用而起。这里我要重复卷二分析生产成本时提及的。一位在东莞开塑胶制品厂的
朋友对我说:「以生产安排来说,东莞的所有塑胶厂都是我的,而我自己的塑胶厂都是他们
的。」大家有工就开,有饭食饭,见钱赚钱,互相竞争,互相合作。这是如假包换的「共产」
制。共产者,共同生产之谓也。顺利地做到这一点要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其一,生产要
素是私有财产;其二,合约安排可以自由选择。今天贴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耀
武扬威,乃成功地共产之故也。
高斯的思想我历来清楚。他和我很少有不同之见。三十多年来行内的朋友(连高斯在
内)都认为我是了解高斯的人。然而,在公司界定的话题上,高斯和我的意见分离,各持己
见,已经二十年了。他认为公司可以独立界定,我则认为除非特殊情况,不能。他很喜欢我
那一九八三年发表的关于公司的文章,尤其认为我提出的以委托量算工资会带出有形之手是
重要的贡献,但他反对我当时的不能界定公司的结论。一九九○年的瑞典会议中,差不多举
世的新制度经济学专家都在座,高斯也在,竟然没有一个同意我提出的不能界定公司的看法。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没有想过公司界定的问题。艾智仁当时也在座,听说去年——二○○一
——他改观,怀疑可以界定公司。)
我不是固执,而是看不出自己的推论错在哪里。希望这里能澄清我的观点。我不是说
任何角度都不可以界定公司。我说资产负债可以界定,即是说财务与税务可以界定,但作为
生产组织就不能界定了。然而,无论奈特、高斯,及跟著而来对公司的性质有兴趣的经济学
者,一般是从生产组织那方面分析公司的。
从生产组织的角度看,我认为公司可否被界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合约的选择与这
选择带来的代替,而舍无形取有形之手也重要。我今天也认为,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角度看
生产竞争有不足之处。我们要改进,选取人与人之间或资产(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竞争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89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来看世界,而又要明白竞争与合作在基础上是没有冲突的。
离开「公司」这个大题目之前,我还要修改两个比较重要的有关观点。其一是公司或
生产机构之内的管理有等级排列(hierarchy)。这是威廉逊(O。 Williamson)看公司的重
点。威氏是机会主义(opportunism)的中心人物,他选走艾智仁与德姆萨茨的路,把卸责
归纳于机会主义而一般化。威氏对等级排列的处理,是监管的需要引起等级。我认为等级排
列是因为在生产机构之内,好些生产要素——如工具、家具、纸张、用地面积等——是公用
的。有些机构把这些要素内部订价,但不能全都订价。公用的要素没有明确的使用约束,会
引起租值消散,而等级排列是把使用的权力界定,从而减低租值消散的浪费。这点第六与第
七章会补充。
其二,高斯指出列宁(N。 Lenin; 1870…1924)认为一个国家就是一家大公司。这样看
没有错,而以公司的有形之手的推理来支持公有或共产制度最有分量。然而,以私有产权为
基础的公司或生产组织,经理要靠无形之手(市价)的指引才用有形之手指导生产,而生产
要素的拥有者有自由选择合约的权利。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90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第六章 从齐家到治国
共三卷的《经济解释》还有两章就写完了。再加一章(第八章)只是简短的后记,可
以不算,也可以不写。能一口气从卷一的科学方法写到卷三的公司性质是个奇迹。那些是我
有信心下笔的话题,虽然事前想不到写到卷三的中间,自己最专长的合约安排,竟然举笔维
艰!
好文章要一气呵成,但一口气写三十万分析文字是不容易喘气的。合约安排算是写完
了,很满意。这样说,是因为跟著而来的两章我没有信心写得好。不是我专业之外,而事实
上有关的问题我想了二十多年。没有信心是因为题材太困难:涉及政治、国政理论(theory
of the state,又译国家理论)、产权制度转变等题材,一般不是书生之见可以处理的,更
何况我平生讨厌政治,一想到就头痛。
奇怪,我这一辈的经济学者,越退休之年的多向国政理论打主意。没有谁得到大成果。
不是没有理论,而是理论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逼著轮到我,怎么办?告诉你吧。
今年(2002)初,多年老友巴赛尔直用A Theory of the State 之名,精装出版了一
本厚厚的书,送我一本。细想后我决定不读——要等到写好了自己的,出版后再算。自己想
了很久,看到了一条路,希望走下去会越走越清楚。读他家之作,可能把自己还不太清楚的
看得乱了。
我选走的路是简单的。那就是我在这里写了两卷又四分之三的那一条。既然这条路没
有中断过,连弯也没有转,我就直走下去算了。在第八章的后记我会序述这路的简单结构。
这里要说的,是从这点直走下去,因为牵涉到历史与政治,没有来路的街头巷尾的观察作指
引,前路不容易走。但不管走得对或错,好或坏,直走下去是唯一选择。无论怎样说,从这
里走下去是会比较弱的。
张五常《经济解释》第三卷
第 91 页 共 111 页gjmy ceo@gjmy
第一节:中国旧家庭与伦理治国
一九七二年我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旧礼教家庭的子女婚姻的文章,到最近才在行内引
起微波。就让我从中国旧家庭说起吧。
以农业为主的旧中国,家庭是一个生产机构,可说是一家公司。虽然雇用劳力或租用
土地的安排早已存在,但大致上生产要素是长者的私产。子女也是父母的私产,一家之主是
父亲。一方面看,子女算是奴隶了。子女可以被卖出去,女的通常经过婚姻被卖出去,而杀
子女的行为大致上是容许的。另一方面看,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爱,所以子女不能纯从奴隶的
角度看。
那七二年的文章解释了盲婚是父母不容许子女选择配偶,从而较为方便地增加家庭的
财富;解释了童养媳是提早收购,价格较低,购入后自小培养比较听话、服从;解释了扎脚
是为了恐怕外家引进的媳妇逃走,而农业操作之外的家务、纺织等工作,扎脚为害不大。这
里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旧家庭中,一家往往有多个成员,但成员之间的财富产权却没有明
确的划分。是长者的产权,但长者之下的成员就没有明确的产权划分了。这样,成员竞争使
用或享受一家之内的资产,没有产权的划分会导致租值消散。减少租值消散的办法,是论资
排辈。这是以人权划分权利代替以产权划分权利,但毕竟享受权利是被划分了。
是的,在中国的旧家庭中,一个成员可以有多达八个称呼。长子比次子大权,子比女
大权,正妻比妾侍大权,如此类推,叔伯姑表皆有名分,在那一家的辈分如何都有定位。名
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