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分的,没有过多理论性的东西,所占分值又高,值得多花一些精力。但它需要记忆,所以我在此阶段,仅仅理解性地看教材,听听老师的磁带,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准备最后突击。最后一块就是行政法了,它是司法考试中最难的,离现实生活又远,我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很大,终于把许多理论性的东西搞通了。这2个月的时间,我扫除了司考理论知识的障碍,此间我每天学习保持8个小时左右。
系统强化阶段。在此阶段我逐个部门法梳理,重新整理自己的笔记。6月初,司考大纲和新教材面世了,我通通购入。我重新调整了计划,将每天的复习时间增加到10小时,又让父母在我的家里住,以便专心复习。这个时期我所付出的辛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整个系统强化阶段我历时3个多月,每天看书加上网在10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尽管十分辛苦,但感觉十分充实,快乐司考的理念一直充斥心中,“爱之深、求之切”,正因为我越来越喜爱司考,求知的动力不断助我前行,在这里我要奉劝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千万别被一时的困难吓倒,要勇敢地向它挑战,“打落牙齿和血吞”曾文正公这句人生写照一直激励我前行。
融会贯通真题演练阶段。在做模考题前我再系统复习一遍法条,我的方法很特殊,就是在万国论坛的各个分论坛里浏览问题帖子,凡是问题帖子一个不落的看,如果我能回答并回想起法条大概如何规定就往下过,想不起来就翻《法律汇编》。大约一个星期我是在电脑旁度过的,法条书也被我翻得烂熟。我的模考题就是1998—2003年的真题,这次是按年份来做,从网上下载的真题,由于很熟,速度也飞快,准确率也高。还做了两套模拟题,随后我便上了考场。
2004年12月3日夜,望着电脑屏幕上的字迹:总分454分。当时我不敢相信,因为我感觉发挥不是很好。眼前的事实告诉我,经过5个月的封闭学习,我终于成功了。
从209分到454分,从失败到“状元”,5个月的封闭功不可没。大纲、教材、白皮书、磁带、辅导书、网络、辅导班、历年真题、模拟题——这是个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的司考“状元”。
邢涛:我一直想取得律师资格,但没下决心去尝试,2004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司法考试。原来参加法律函授,看了一些法律方面的书。我正式准备司考是从5月底开始的,当时同事告诉我中国政法大学在深圳办的司考培训班已开课,我就去报了名。其实该班已开课3周,我享受了费用减免的待遇(原来需费用2500元,我只交了1800元),我的名单打在了通讯录的最后。交了培训费以后,我觉得就要认真准备,不然对不起自己交出去的费用。这时我通过上网上查询、对网上试题的简单测试、结合对自己情况的分析,拟定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立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网上信息和朋友的介绍,要想通过司考必须在前三卷拿出好成绩,因为第四卷是主观题,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也不擅长答主观题,不能寄希望靠它拿分。我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是前三卷平均70分(按2003年分值),第四卷拿到30分就能通过。我做了一次自我测试仅做前三卷,平均分值在40分上下,离我的目标差距很远。
然后,做前期准备工作。下定“一定通过”的决心,调整好心理和生理状态。我已有10年没有经历过这么高强度的学习,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是个关键问题。因为司法考试是一场身体、精神、智力综合的战斗,谁能坚持到最后,又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且选择了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谁就应该是司考的胜者。
我基本坚持了按照计划进行。第一阶段,根据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第二阶段,以老师归纳的重点为主进行理解和记忆;第三阶段,我稍微做了些调整,因为后来买了本《重点法条导读》,觉得这不错,就主要看了这本书。
考前两天,我除了看法律文书格式实际上没怎么看书了,看文书也不花很多时间,尽量使自己放松。但第一晚还是有点紧张,第二晚我睡的质量比较高,中午再和培训班的同学一起找了个临时休息的地方,不看书睡的也很香,充分的休息保证了我在考场的上体力。
考试中,前三卷我1个半小时就全部完成并检查了一遍,反倒是涂卡花了不少时间,每卷都用了半个小时以上,并经常动用橡皮,最后还总怕计算机不能识别,请教了几次监考老师,这可能与长时间没经考试锻炼有关。卷四我做完大概还剩20分钟,但第六题中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猥亵”两字不会写,分析得过于简单,总体感觉不太好。
答案在网上公布后,同学们都打电话进行交流,在对答案时他们有的记不清自己到底选了那一项,结果无法估计分数。而我因为速度快,有时间把答案都抄了下来,但我没有去对答案,因为我觉得卷四无法确定准确分数,索性就等待正式分数通知。
李伟斌:我第一次司法考试报名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复习,所以放弃了考试。2004年我下决心辞去工作专心复习,花了3个半月时间准备,顺利通过了司考。以下是我的整个司考过程表:(1)整个复习用3个月至3个半月;(2)前1个半月到2个月,看完两套复习书;(3)后1个月做练习和对照有关内容看书;(4)最后两个星期,再快速看两遍书及做套题。我认为复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个月。大家不要以为复习得越久效果就越好,每个人都有一个极限的,如果时间拖得太长,到考试的时候可能已经不是你的最好状态了。
第一部分 我们的司考历程第5节 在职司考明星之路(2)
黄艳兵:我参加过两次司考。第一次是2002年,即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也是最后一次大专文凭可以报考。当时我只是大专学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看看“天下第一考”到底是什么样子。考前没作充分的准备,教材没买只买了法条,辅导班没上,做了4套试卷。复习以法条和以前学校的教材为主,并且断断续续,考试成绩出来差了1分。对这一成绩我既伤心又庆幸,伤心的是我离终点仅一步之遥并且意味着我2003年没有资格参加考试。庆幸的是原来司考并不是那样神,它给了我必胜的信心,也留给我不少经验和教训。
2004年我拿到本科文凭后就毅然再次报考。我从5月初开始,共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复习。首先,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然后在计划的指导下,先整体看了一遍法条,由于这时法律出版社的《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还未出版,因此给我复习法条空出了20多天时间。
大纲和教材上市后,我花了一个礼拜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照大纲在教材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就是看教材了,开始教材给我的感觉就像汪洋大海,广袤而深不可测,我则像一叶孤舟不知如何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我决心慢慢啃破它。第一遍我看得很细,逐字逐句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看书细致很关键,对非重要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就是靠细看来达到。看第一遍教材我花了21天,每本书1个星期。
看完第一遍教材,对全部知识范围有一个整体认识,教材集司考全部知识点之大成,只要吃透了教材司考通过就水到渠成了,这时我心里有了底,不似先前那样茫然。但第一遍书下来我发现由于知识点的繁多和冗杂,看了后面已忘了前面,怎么办呢?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继续看第二遍。第二遍我同样看得很细致,虽不是逐字逐句但除非自己认为确实不需要阅读的段落外,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同时将前一遍自己划线的部分进行记忆和理解,并对前一遍自己未加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理解有误的地方加以修正。看第二遍书也用了21天,但这遍的感觉完全不同,知识不断充实和饱满,日臻系统化。
复习第三遍教材时,我已经有选择地看书了。主要看划线部分,记忆仍放在首位,对未划线的略看,作简单的记忆。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堆砌,比如我感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较弱,于是我花了较长的时间着重复习。第三遍书我花的时间只有半个月,时间虽然短,但记忆的东西很多。这一遍其实最为关键,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这一段时间。
到复习第四、五、六遍教材时,我每遍只花9天时间,平均每本书只花3天。主要是记忆和巩固,理解已经放在次要了,因为该理解的东西到这时已经理解的差不多,并且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不断记忆和掌握,理解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通过六遍教材的复习,我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最后成绩不出所料,卷一112分,卷二100分,卷三115分,卷四110分,以437分成为江西的司考“状元”。
“自考出身+六遍教材=状元”。六遍教材是笔者所见最多的考生,然实际中他是不计其数,可谓神奇。再次印证“教材是司考之本”。不管东西南北中,咬住教材莫放松!另,在教材出版之前先看法条,这不失为一个好技巧!夏丹凤,第一次司考我1分惜败,第二次司考车遇“生死时速”,司考成了我人生最难忘怀的经历。2003年,我刚毕业成了法院的一名书记员,因受“非典”影响当年司考安排在10月份,这给了我机会让我兴奋不已,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因为刚参加工作,各种培训也是接二连三,加上8月份考驾照,白天上班在单位看书很难,我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复习迎考,时间成了我的稀缺资源。尽管这样,我对司考还是相当重视,虽然困难较大,我始终没有退缩。买教材、买辅导资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