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哈佛的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五月花号”事件。现在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一场宗教纷争引发的教徒逃亡事件在欧洲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五月花号”事件不仅影响了英国国内的政治,也使遥远的北美大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那样一群怀着朴素人文追求的清教徒才成就了哈佛大学360年的传奇。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佛大学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过程中结出的一朵美丽的错误之花。  作为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哈佛在建校的一个半世纪内基本仿效欧洲的高等教育模式,尤其借鉴了英国剑桥、牛津大学的办学经验,主要是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学生几乎没有自由选择课程的自由;19世纪初,“学术自由”冲击了传统课业设计,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得到支持。1841年,哈佛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很快又有所倒退。直到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技人才地位得以提高,哈佛才再次走在了高校改革的前列。哈佛后来成为美国常青藤联盟的盟主。  常青藤联盟是美国东部8所名牌大学的通称,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这8所大学也是美国最早建立的一批大学。  哈佛之所以成为常青藤盟主,在于它的历史在这8所大学中是最悠久、也是为著名的。它无疑是当之无愧地执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研之牛耳的一流学府;它还被誉为美国政治的思想库。也正是哈佛的这种独特精神和魅力,才催生了像梭罗、爱默生、朗费罗、基辛格等一批光华四射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使哈佛的历史更具有英国色彩和梦幻意义。  进入哈佛迷宫,请记住哈佛大学校歌中的唱词:当世纪在真理的潮流中滑过时,不要让覆满苔藓的过错绊住你……


第一部分 “五月花号”驶向北美第一章 “五月花号”驶向北美(图)

  1620年9月23日,一艘载重约180吨的多桅帆船艰难地航行在大西洋上——  这艘帆船后来被命名为“五月花号”。船上的102名乘客全部来自英国,其中有35名是清教徒分离派,其余为工匠、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这些在祖国长期遭受迫害的英国移民,在走投无路之际,才在牧师的率领下,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寻找新的生活地。66天后,他们踏上了北美洲的第一块土地科德角。上岸休整一毕;他们继续向目的地弗吉尼亚航行,可一场大雨使帆船偏离了航向,最后,他们于11月21日在一处被低矮的雪山环绕的马萨诸塞(印第安部落名称,意为“多山之地”)港湾抛锚靠岸。  这便是当时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北美移民活动。  虽然一般都认为美国的历史以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为起始,但其实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第5个年头(1497年),意大利人卡巴特就扛着英国的大旗在北美大陆的大西洋沿岸航行了一趟,向南直至佛罗里达半岛,并狂妄地宣称沿途所经之地均归英王所有。  1584年,一位名叫理查德•;哈克卢特的英国地理学家在他的《西方殖民论》中提到,基督教徒在美洲的首等大任就是将土著的印第安人感化为基督教徒。精明的他深知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人注重的并非灵魂的塑造而是实利的追逐,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物质理由劝说英国人移民到新世界去。他说,“种植园(美洲大陆)”既可以用作基地,由此出发对“称霸世界”且与帝国(英国)势同水火的西班牙航运进行骚扰,又可为帝国的产品提供新的市场,为帝国造船提供木材,为皇室的财库提供迫切需要的税收,为国内无业的“精力充沛的青年”提供像样的职业。  哈克卢特的上述论点,以及当时探险家们关于金银财宝的发财流言汇合到一起,在一些大胆的英国人脑中产生了特殊的“化学效应”。1585年,沃尔特•;雷利爵士派遣手下在北卡罗来纳附近的罗诺克岛建立了一个殖民地,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能维持下去。  罗诺克殖民地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住野心勃勃的英国人。1602年,英国探险家高斯诺德率领30余人从伦敦出发,专程赶赴缅因州,到罗德岛寻找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美洲黄樟树根。高斯诺德的美洲之旅在英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美洲热”。1606年和1607年,英国商人先后成立了两个意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公司,一个叫作“伦敦公司”,这间公司次年在今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建立起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另一个公司名为“普利茅茨公司”,它被英王授权准许在特拉华州以北直至缅因州等地建立广泛据点。不幸的是,普利茅茨公司在缅因州的殖民地由于当地气候太过寒冷而被迫撤销,而伦敦公司的人则饱受疟疾的折磨。  但就在这群人认定自己被命运之神所抛弃的时候,他们之中站出了一位既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又懂得如何维持秩序的人。这个人就是美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花花公子——约翰•;史密斯。在经历了海上、陆地一系列艰难困苦后,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殖民地独裁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温和愉悦的性格,将牢骚满腹的伙伴团结在自己周围,一直坚持到英格兰救援的到来。这个在伙伴们口中“无与伦比”的家伙日后又考察了美国的东北部,不仅画下地图,将这一带称为“新英格兰”,而且还在1616年出版了一本书,极力宣传“新英格兰”的好处。  就在史密斯大费周章地将“新英格兰运动”进行到底的同时,国教会与清教徒却在英国本土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  英国国教会又名圣公会,产生于16世纪。当时马丁•;路德领导的欧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英国亨利八世乘机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天主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渐渐地,操控国教会的某些人认为,会内的一些繁琐仪式分明是天主教的残余,会内的高级职位也被政治野心家所占据,他们不但清除腐败、净化教会,残余分子和野心家还被他们冠以“清教徒”的“美名”。虽然,清教主义在人们心中往往等同于贫穷和卑微,但在英国上层却有不少人是坚定的清教徒,他们这些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王公贵胄的后裔,在经历了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后,一旦听闻“享乐”二字,双腿都会颤抖,不知不觉间,苦行禁欲成为年轻一代特有的品格。  不想,就在英国开始转向道德自律之时,英王的桂冠却落在了一小撮苏格兰人头顶之上,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这些人不像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女王那样能够摸准百姓的脾气。虽然被颠覆的都铎王朝个个都是令人厌恶的暴君,不过,他们尚知适可而止,尚知怎么做不至于把臣民逼到叛乱的道路上,能够适时废止不受欢迎的法令,奖赏新法的倡导者。而随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祖先早在11世纪初就在布列塔尼经营过一些地方,在那里,尽管他们的所作所为相当出色。但他们是苏格兰人,而非英格兰人,他们信奉国教会的教义,决不妥协,因此,英国人很快陷入无尽的苦痛之中。从詹姆斯一世登基开始,国王与臣民之间的冲突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詹姆斯自小身体瘦弱,性情乖戾,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他对异教徒下手更是绝不留情。清教徒们只得纷纷转入“地下”,在废弃的马厩中见面,在乡间小路上聚会,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却也表现出令人敬畏的另一面——即使教区的神甫割下自己的耳朵或鼻子,仍然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愿意为无比神圣的信仰牺牲一切。虽然多数清教徒因为意志的薄弱向当局妥协而保留在国教会之内,但仍有少数人勇敢地转战他乡。  1607年,一批处境艰难的清教徒来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定居。他们住在贫民窟内,生活异常拮据,且受到势力强大的荷兰贸易联盟的不友好待遇,处境更是悲苦凄凉。背井离乡的人们终于不堪忍受,决定迁往荷兰共和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莱顿,想在那里找到好一点的谋生机会,想离绿色的田野近一些,以解思乡之苦。  在莱顿,可怜的清教徒虽然没有受到虐待,但他们却发现自己深陷荷兰人的包围之中——学校是荷兰人的学校,语言是荷兰人的语言,于是他们再次害起了思乡病,并开始为后代的将来考虑起来——荷兰独立战争的进程实在太过缓慢,荷兰共和国究竟能否保住独立地位?如果那位最正统的天主教国王(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麾下的军队重新占领了荷兰,自己的儿女又将会落得怎样下场(清教徒知道西班牙人比异端的英国教会还要异端)?深思熟虑之后,清教徒们认为,只有出走才能解救自己。  恰好,此时伦敦公司迫切想引入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为即将开发的弗吉尼亚殖民地做准备。虽然他们清楚这群身处莱顿的清教徒在一个主教制教会统治下的殖民地很可能又成为一种不稳定因素,但转念一想,美洲地处3000英里之外,而弗吉尼亚又是面积辽阔,这些人的落脚处不过就是茫茫荒原上的一小块地方,估计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清教徒们的想法经伦敦公司之口转达给詹姆斯一世,英国国王认为这正是一举两得之事,既可以将这些古里古怪的异教徒从眼皮底下赶走,又可占领、开发北美广袤的土地,说不定还能发现宝藏,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爽快地批准了他们的请求。1607年,伦敦公司拿着英王的“特许状”来到北美詹姆斯河口,建立了仅有一个炮台、一所教堂、几间薄板房的詹姆斯城,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620年7月,一艘重约60吨的旧船从英国出发驶往荷兰,里面载着弗吉尼亚的第一批新移民。这些可怜的人在南安普敦的普利茅茨差不多熬过了整整一个炎夏后,才得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