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名马称号语原考+芮传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凡尔那德斯基记道,一个奥塞梯族学者曾经告诉他,阿兰族的良种马一直残留在亚速海东岸的艾斯克地区,到俄国 1917 年革命以后,它们才绝迹。在这些良种马中,最珍贵的一种是灰斑栗色马,奥塞梯语称为xalas (发音作 khalas);义为“白霜(色)”。马背上有黑色条纹,马鬃、马尾也呈黑色。这位奥塞梯学者曾经拥有过一匹这样的马,他形容此马“高大,瘦削,(跑起来)迅捷得象一阵狂风。”'42' 显然,奥塞梯人所谓的 xalas,就是突厥人所说的 kula:、 kula 或 qula 马。

在此,我们不仅看到 kula: 与华骝一样,是一种神奇的骏马;而且其毛色竟与汉文古籍对“骝”的描绘出奇地相似──“骝者,《说文》云‘赤马,黑髦尾也。’《诗·小戎》笺‘赤身黑鬣曰骝。’”'43'因此,更有理由认为“华骝”即是古今闻名于中央亚欧地区的良种马 kula:。                                                

六。 “飒露紫”当即名马saurag

“飒露紫”乃是“昭陵六骏”之首(其次序排在西面第一位),当是唐太宗所有爱马中的最宠爱者。《册府元龟》很具体地描述了其功业:“初,帝有骏马,名瘛蹲纤苛僬蠖喑酥谠敬莘妫蚪越荨3⑻滞跏莱溆谒甯锹矸唬ㄕ揭凭埃寺砦魇杆校谏瞎诺蹋铱庵鼻鹦泄О渭舐硭馈V潦亲纺畈灰眩淌⑵湎裱伞!保44'这段文字除了向我们具体描述唐太宗的骏马外,还暗示了极有意思的一点──“飒露紫”很可能是个音译名,因为它也可以称作“瘛蹲纤薄!                                      

“飒”、“瘛绷阶值闹泄乓艟皊ap。”,而“露”字之语音为luo’ '45'。我们因而发现,古代中央亚欧地区有一种名马与之发音相近。在里海地区,有种与 xalas 差不多的骏马,阿兰语称为 saurag,义为“黑背(马)”。这类马十分著名,以至饲养它们的部落或者部落首领也以此命名。例如,公元四世纪后期,有个阿兰族的部落追随哥特人迫逐巴尔干人,部落的酋长便叫 Safrac,显然是阿兰语 saurag 的拉丁语转写。'46'

阿伦谈到,这个阿兰语马名传到高加索山北部的塞卡西亚语中,便称为 shaulokh ;而阿拉伯人的良种马 shalua 一名则恐怕又是来自塞卡西亚语。saurag 的名贵程度可在下述例子中体现出来:据说,格鲁吉亚的女王撒玛尔的丈夫,奥塞梯人大卫·索斯兰曾用一个村庄和一个城堡换得了一匹 saurag 。'47'足见这种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可与西汉武帝时大宛汗血马在中原朝廷中的地位相媲美。

鉴于 saurag 既是古代中央亚欧地区极为珍贵和著名的骏马名号,又与“飒露”在语音方面相合,所以我们有较充分的理由认为它是 “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的语原。至于汉文马名中的“紫”字,当是该马毛色的意译。由于 saurag 原义“黑背”,我们倒不妨推测这类马身上颇多深色的皮毛;汉文译作“紫”,确也十分相宜。

七.“特勒骠”也是音译名

  在昭陵石刻像中,特勒骠的次序排在东面第一位。由于年代久远,原刻在各马头上方约一尺见方石碑上的赞语多已剥蚀殆尽,无法辩认其隐约的字迹。故今日学者所引之马名及赞语,大多据自清代张弨所撰的《六骏图赞辩》(载《昭代丛书》乙集)。而其原文则将马名写成“特勒骠”,却非现代学术界通常使用的“特勤骠”。

  关于“特勒”、“特勤”之争,并非始自“六骏”马名,而是始自突厥人的官号。《周书》载云:“(突厥之)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勒,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馀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48'由于不少古籍都将这一突厥官号写作“特勒”,故司马光亦从之:他在《通鉴考异》中专门列“突厥子弟谓之特勒”条,指明:“诸书或作‘特勤’。今从刘昫《旧唐书》及宋祁《新唐书》。”'49'但是,元朝的耶律铸则清楚指出,由于当时所见的《阙特勤碑》碑文中均作“特勤”而非“特勒”,故当以“特勤”为正。'50'后世学者得此启发,也多以诸碑文证明“特勒”之误。于是,突厥官号“特勤”遂成定说。正因为如此,今人遂将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特勒骠”也认定为“特勤骠”了。'51'

  但是实际上,就突厥官号而言,作“特勤”固然正确;但是就六骏的马名而言,恐怕仍当以“特勒”为是。理由是:古代名马的命名原则,一方面是根据它的毛色;另一方面则根据它所来自的部落,马名与部落名合而为一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在上文业已提及。久远的例子姑且不论,即就唐代所见的“蕃马”而言,则几乎全用饲养它们的部落之名号区分种种不同类型的马。例如,“拔曳固马与骨利干马相类,种多黑点骢,如豹文。”“延陀马与同罗相似,出骆马骢马种。”“仆骨马小于拔曳固,与同罗相似。”“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契丹马,其马极曲,形小于突厥马,能驰走林木间。”“奚马,好筋节,胜契丹马,馀并与契丹同。”'52' 

    “特勒”也是古代蒙古高原上——乃至更为广阔的地区内——的一个著名游牧部落。《旧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也,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骁强,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之特勒。”'53'是知“特勒”即“铁勒”,而《隋书·铁勒传》则谓该族“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并列举仆骨、同罗、韦纥(即回纥)、拔也古(即拔曳固)、薛延陀(即延陀)等四十个同属“铁勒”的部落,从蒙古高原一直延展至黑海沿岸。'54'

  既然“特勒(铁勒)”部落在隋唐时期的影响如此之大,不是极应该存在“特勒马”这样的名号吗?固然,《唐会要》并未直接提到“特勒马”;但是,上文所列举的拔曳固马、同罗马、仆骨马、延陀马,显然都可统称为“特勒马”。此外,即使“特勒马”不以部落称号而得名,也完全可能因其盛产之地而得名。就在上引《唐会要》中,提到了一个牧马的场所——“(乌)特勒山”,有好几种马都曾聚集在那里,该地显然是个著名的良好牧场:“回纥马与仆骨马相类,同在乌特勒山北安置。”“俱罗勒马与回纥相类,在特勒山北。”“契苾马与碛南突厥同类,在凉州阙氏岑,移向特勒山住。”'55'

  凡此种种,都足以表明唐太宗的“六骏”之一更可能是“特勒骠”,而非“特勤骠”。至于此名是个“外来语”,则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探求中国古代名马的非汉语语原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觉察和体会到了古代中原汉人与域外诸游牧部落间的密切关系;并更清楚地看到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貌似“野蛮”和“不开化”的“夷狄”,事实上也曾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任何人都无法——也不能——无视这一历史真相。

 * 本文最初成于八、九年前,曾应约投稿某学术刊物,惜乎囿于客观条件,迄今未能付梓。遂作若干技术性修订后,改投本刊。这多年之间,又见到新的同类文章和相关资料,但自思当时所考,仍有相当道理,故仍其旧,以俟有识之士之批评也。

            芮传明 识于2002年7月




'1'[晋]郭璞注《穆天子传》卷一,第4叶,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子部十二。

'2'[晋]王嘉《拾遗记》卷三,第1叶,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子部十二。

'3'《册府元龟》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第一册,477页下,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年。

'4' [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三《跋尾·唐昭陵六马赞》,第542页,中华书局据古逸丛书三编影印本(《宋本金石录》),1991年。

'5'《新唐书》卷二一七下《骨利干传》,第6144-45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下同。

'6'《史记》卷110《匈奴列传》集解引徐广之语,谓駃騠乃“北狄骏马”;索隐引《列女传》之语,说它“生七日超其母”,2880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72年。

'7'《汉书》卷六《武帝纪》注引应劭语云:“古有骏马名要褭,赤喙黑身,一日行万五千里也”,206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高诱注《淮南子·齐俗训》“夫待颍а櫋⒎赏枚葜蚴滥顺怠敝镌疲骸膀'褭,良马;飞兔,其子。褭、兔走,盖皆一日万里也。”,183页,上海书店影印《诸子集成》本,第七册,1986年。

'8'《史记》卷二十四《乐书》集解引应劭之语云:“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1179页。《艺文类聚》卷九三《兽部上·马》引《神异经》之语云:“西南大宛宛丘,有良马,其大二丈,鬣至膝,尾委于地,蹄如汗,腕可握。日行千里,至日中而汗血”,第16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汪绍楹校版。

'9'见《史记》卷五《秦本纪》集解引郭璞之语,176页。

'10'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下,1486页,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11' 是为后突厥汗国(七世纪八十年代至八世纪一半叶)第三任可汗毗伽可汗之弟阙特勤(Kul Tigin)的墓志铭。于 1889 年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右岸的和硕柴达木湖畔被发现。

'12'见耿世民《突厥文碑铭译文》,260页,载林幹《突厥史》附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年。以下的古突厥碑铭汉译文均据此。

'13' Talat Tekin 《A Grammar of Orkhon Turkic》,p。384,Indiana University,1968。

'14' Gerard Clauson 《An Etymological Dicti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