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明证自体分却无始有终,只要把证自体分“啪”打破了,无明证自体分就消失了。
     问:阿弥陀佛,师父,明心见性以后,那个无明是破了;明心见性有理悟、有见悟,最后有证悟,有何不同?
     答:只有彻底证悟才能完全消除无明。刚才讲了四十二品无明,要等觉金刚后心才完全消除。见到一下,只能是看破它,完全证悟叫等觉金刚后心。证悟也好,明心见性也好,有深有浅。
     问:阿弥陀佛,师父,我打坐时忽然看见那种光,就像夜间的车灯,此光特别强,也知道不理它。但是那光出现得时候,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恐惧感,浑身颤抖。此光有时好似闪电特别突然,我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
     答:所见的光都是自性之光。因为有无明在,所以叫妄光,还不是真光,隔了一层无明,自性之光就变成妄光。只有完全明心见性的人,才是真光。所以,见光见佛都不要理它。你能够看到光,说明你的心当时是比较清静的。妄念很多之时,心很乱的时候,此光看不到。见光、见佛、见一切相,都不要理它。你还是如理如法地用功。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要害怕。
     问:师父,打坐的时候,那这个气是因为心定下来制心一处才感受到气,还是因为本来就有的?
     答:不要管他。若是你的思想散乱妄动,精气神多有损耗;打坐心比较清静之时,精气神就不会乱跑,它慢慢地就会聚起来,就会感觉到精气神很充足!
     问:阿弥陀佛,师父,我想问一下,明心见性就没烦恼了,还是要证到正等正觉果,成佛以后才没烦恼?
     答:等你证到了就知道了,不要着急,持之以恒地用功吧!消除一分烦恼就证一分法身;证一分法身就消一分烦恼。
     问:打坐的时候一定不要昏沉、不要散乱。不要散乱,摄心一处,我能理解。为何不让昏沉呢?
     答:昏沉了,就迷糊了,人要时时了了分明,要有如此了得功夫,若非下苦功修行,不能达到。凡夫心昏昧,昏沉迷糊者多,故要修行。修行过程中,掉举和昏沉是必须要克服的!
     问:师父,我打坐的时候感觉身体时有晃动。这是怎么会事?
     答:这是气脉在走动,一切都不要理它,如理如法地用功。在禅定当中所出现的一切境界都不要理它,也不要害怕,这些境界自会过去,这是身心发生变化嘛。问:师父,在打坐当中出现的问题,不理它,我这样想,都是假的,要不然的话,还真有点害怕。
     答:那都是你八识田里的种子、你自己的影子。当你的心识和你以前那种心识相一致的时候,就能够看到以前的影子,也就是像录像带一样,以前把它录下来的,现在你一按下键去,“啪”就看到以前的那些图像了。假象而已,不要害怕!
     问:我听您讲明心和见性还不是一回事,明心见性是见道位了,见道位到底是十信位,还是十住位,还是一地,还是八地,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见性与明心其实是一回事,真正见性的人也明心,真正明心的人决然见性。刚才你说的见性和明心是两回事的话,那是说只见自体本性,而未见相性、用性。若是相性、用性不知道,不明体相用一如之真理,是故不名真正见性,亦不真正明心。
     关于见性,禅宗本来不这样讲的,不这样说“前念已过、后念未生”那个才是见性,对于这个讲法,好多人还有异议,这是方便说,元音老人也是苦口婆心,方便指引,使学人见自体性。所以,前念已过、后念未生,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了了分明的是体性,还有相性、用性呢,这就要你见到体性之后能够悟到相性和用性。相性、用性、体性三者全部悟明白了,体相用一如才叫明心。体相用一如,这样的见性才叫明心见性。禅宗以前也不是这样讲的,这是为了方便接引众生,尤其是我们心中心法需要这样讲。因为心中心法是要深入禅定见到本体之性,所以要这样讲。禅宗的话,当下直指,用上见性,再悟到体性和相性。门前柏树子就是佛,是相上见性,然后再悟到用性和体性,这样完全悟明白之后,才能明心见性。这是见性与明心的内涵和联系。师父上次这样讲,是因为有些人见体性就认为明心见性了,我才说“见性者不一定明心,明心者决然见性”。明心已经完全悟得体相用一如,这样决然见性;光见本体之性,而未悟相性、用性,就不一定明心。不知道你理解了没有?
     还有关于见道位。这个藏通别圆各教的定位不一样,你回去看教理,这个定位就知道了,每个教派对见到位的定位亦稍有不同。
     问:阿弥陀佛,师父,再请教您用功方法的问题,就是刚刚您说的体性的问题,见到体性之后,咱们心密的用功方法是不是就是观自在法门,就是始终观照这个体性,不随妄念流转。我们用功是不是在那个体性上面用功,还是其他的;我这方面不敢肯定,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按照我理解就是认识体性以后,是不是在这个转处上面用功,观照生灭变化的轮转?
     答:好,你坐下,你对师父这两天的讲法没听进去。师父是这么讲,见性之后一定要悟明心地。见到本体自性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悟明心地,把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全部悟明白。再以悟明的真理来观照你的言行,使你的言行符合宇宙和人生的真理。
     一七第六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是打七的第六天。第一个七很快就要完成了,从今天的情况看,大家都坐得比较轻安了。因为坐得轻安,好消息就来了。可惜的是有几位同学因工作需要,要赶回去上班了,刚刚坐得有点轻安又要离开了,说来有点遗憾。但是只要把打七的理念运用到今后的修行和生活中去,持之以恒,在机缘适当的时候也会契入的。
     我们是打三个七,按照正常安排,前两个七的第七天都按照十二小时来打,如果按照九座十八小时来打的话,那么下一个七的第一天就没法打,那中间要休息一天了。为了中间不休息,连续打二十一天,前两个七的第七天都按照十二小时来打,三七最后一天打九座十八个小时。打一个七就要走的同修,或者打两个七的同修,在第七天如自愿打九座的话,可以跟护法讲一下,护法会安排你们的吃饭问题,在房间打九座,晚上就不能来听课了。若是不打九座,那就和大众一起在禅堂里坐十二小时。
     今天给大家讲:戒是无上菩提本。从三个角度讲,第一:戒是真理的规范;第二: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戒为基础;第三:四清净明诲,辨离魔业的修证依据。
     第一:戒是真理的规范。请大家合掌,跟我念: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好,放掌。这是根本戒,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自净其意,是诸佛的教导。诸佛出世都教导众生要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样的话,心自然清净。若是做了恶的事情、坏的事情了,就会寝食难安,心里很难受,你周围的人也会受你影响,他们的心也不清净。你做善事,你心里安然,吃饭吃得香,睡觉睡得甜,你周围的人呢,因你做善事而得到利益,他们也很安祥。所以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才能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导。那么,自净其意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自己清净自己的身口意。
     戒是真理的规范,为什么这么说,这么重要呢?释迦牟尼佛制定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祖师大德制定的清规戒律,都是圣人根据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尤其是根据因果发展规律的真理制定出来的。它如实地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确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你如果按照清规戒律去做,就不会违背真理,就不会违背客观规律。你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定去做,就会违背真理,违背因果规律。
     举个例子,轻轨车在轨道上行使,乘客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若是不按照轨道开车,就会车毁人亡。清规戒律如同轨道,若不遵守,你的修行也好、你的人生也好,就会翻车。不按照戒律来的话,修行到一定程度,功夫非但上不去,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能进步,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着魔,落到魔窝里去,落到三恶道去,这不是翻车了嘛。所以说戒很重要、非常非常得重要,不管是修学的人,还是其他的人都要依靠真理的规范走向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的时候,阿难尊者就问佛说,“您走了,我们以谁为师,我们依靠谁?”佛在的时候会给我们讲真理,教导我们依靠真理来观照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言行按照真理的规范标准去做。佛走了,没人给我们讲真理,我们也没有悟道,也不知道真理是什么,我们要依靠谁去修行呢?佛说:“以戒为师”。以戒为师范,戒是什么,就是告诉你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就是戒。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也是对戒律不够重视,认为戒律就是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学佛是要越学越自在,怎么还要弄个框框把自己框住呢。所以当时就没去参加戒学班学习,导致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对真理的规范摸糊不清。如果戒律学不好,修行会走弯路,容易翻车。是故,戒是真理的规范,戒是无上菩提本。
     刚开始学佛者,还未能开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不知道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因果发展规律,不知道如何去观照修行,怎么办?按照先圣佛祖所制定的清规戒律去做,这样就不会错。因为清规戒律是真理的规范,按照清规戒律去做就是遵循真理修行,违犯清规戒律就易违背真理,所以说戒是无上菩提本。
     戒律是最靠近真理的,真理的另一面就是以戒律来体现。真理看不见、摸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