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穴位关元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

  中药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穴位气海升发阳气,补气固脱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中药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穴位太冲疏肝理气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胁肋胀痛,黄疸,疝气,遗溺,尿闭,遗精,崩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脚软无力

  (续)

  穴与药功效主治

   
  中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穴位血海活血化瘀止痒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肾藏风,痃癖,阴疮,五淋

  我们身体上的这些神奇的穴位,能补能泻,能寒能热,各有所长,可谓全能型士兵,使用得当,功效不逊于方药。

  兵家用兵,要先了解兵将的技能特长;医家用药,也要明晰药物的药性配伍;而用穴者,则不可不识经络走形分布,不可不明穴位位置主治,而后或刺或灸、或按或推、或补或泻、或寒或热,方收攻城略地、保家卫国之功。

   
  自然与人是和谐的,这是上千年来中医一直坚持的理论。由这一理论指导着中医治疗,经络学说、阴阳学说、中草药的运用等无一例外,都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感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柳枝接骨”。

  在傅青主《金针度世》一书中就有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把剥去了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两段碎骨头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在安放时,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要涂上热的生鸡血,再

  把一种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在接合部位敷上接血膏,夹上木板以固定骨位,便大功告成。

  据说,植入骨中的柳枝,会渐渐钙化,成为骨骼。

  直接把自然界的与人不相干的物种拿来嫁接到断裂的人体上,让现代人理解古人的这一想法确实有些困难,真有这样的事吗?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自然的植物将成为人体生命的延伸,这未免与现代生物学、基因学等先进学科有所冲突。

  虽然对现代人来说,柳枝接骨不可能实际运用了,但中医的接骨、正骨技术却在不断发展。“天人合一”、“内外相通”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正骨技术之中。

  在北京的近郊,有一位百岁老人罗有明,略微上了年纪的北京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老人是有三百年历史的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在医学界,她是公认的中医正骨专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她则是捏骨神医。在她的行医生涯中,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经她亲手治愈的患者就有数万人。在骨折、骨关节脱臼、颈椎综合征、椎间盘脱出、软组织损伤、各种腰痛疾病的治疗上,显效快、治愈率高,深得海内外患者们的信任。“罗有明这个名字还是周总理给取的呢!”每每提起这段往事,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手法正骨,体现了传统医学由外治内、内外相通的整体思想,这使得我们不由得又想起一部曾经风靡海内外的影片——《刮痧》。

  《刮痧》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圣路易斯城的故事,主人公许大同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孩子的祖父因为

  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小孩治病,而背部刮痧出现的瘀痕

  恰恰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接连不断

  的灾难噩梦般地降临,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了这一家人的美国梦……

   
  电影《刮痧》“刮”出的不仅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差异,更“刮”出了文化层次、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待丹尼斯闹肚子发烧,西方人要用内治法,中国人则用外治法。

  刮痧也好、手法正骨也罢,都是传统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都是自然疗法。与内服药物相比,这些外治法以经络学说作为指导,通过疏通经络,打通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使体内“邪气”向外排泄,邪气祛除之后,“正气”自然就加强了,“正气”运行于身体之中,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护卫人体,身体也就健康了。

  我的祖父程莘农院士则用一根银针救人无数,但他至今忘不了一个特殊的病例:有一次,他们送医下乡,并进行病例调查,在山西省稷山县,他三天治愈了一个得摇头症的小女孩。

  那时候医疗工作组下乡支农,每天都是轮流在村里的农户家吃派饭。这天祖父到了吃饭的人家,见是一个女同志,擀面条好像擀得心不在焉,就问她:“今天有什么事吗?”她说:“我告诉你吧,我心焦,我有一个女儿,一天到晚地老摇头,到学校里她也摇头,女孩子老摇头不像话,治也治不好,所以我担心她。”祖父找来小姑娘,在她头上的百会穴和背后的大椎穴各扎了一针,然后说:“你坐一会儿吧,等我吃过饭,再给你起针。”结果第二天,祖父到下一家吃派饭的时候,看见这个女同志带着她的小姑娘早早到了这家,正等着呢!说自从昨天扎过后,头一直没摇。于是又扎了一次。结果第三天,她又带着孩子等在了下一家门口。

  祖父连着三天给女孩针灸,直到祖父离开那个镇子,女孩的“摇头”病,都没再犯过。祖父回忆说,这个病例是督脉的问题,与经脉经气的活动不正常有关,吃药起效慢,针灸起效快,而且治疗很简单。他用这个病案告诫我:很多疾病其实都与经脉有关,不要小看了针灸这种简单的治疗方法,其实经络理论很高深复杂。

  在中医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长的时期,针灸都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针灸学在不断的使用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有许多经典案例;现代医学发展起来后,不少患者,甚至中医师自己,都对针灸认识得很局限。其实除了对头痛、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落枕、神经衰弱、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等一些疼痛或者功能性疾病有效外,针灸对鼻炎、咽炎、咳嗽、胃胀、胃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习惯性便秘、慢性盆腔炎、肥胖、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痤疮、斑秃、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耳聋、耳鸣等病症皆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起来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中医有一句名言:“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疾病一定会反映在外表,所以通过外在表现可以揣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这叫做“司外揣内”;同理,通过外在的治疗也可以达到内在治疗的效果。外治法不用服用药物,没有药物毒副作用,更绿色、自然,也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需要。

  20世纪中后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生物性因素导致的疾病明显减少,人口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非生物性因素导致的病症明显增多,如心因性疾病、慢性退行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肿瘤等。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以生物医学为主体的医学模式(又称正统的、常规的、主流的、科学的医学模式,或主流医学)已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主流医学虽然开发了许多手段用于诊治非生物因素所致的病症,但疗效并不确切,而且费用昂贵,医疗保健的费用急剧上升。从1965年至1975年十年间,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开支增长了三倍多,从仅仅高于410亿美元增加到近1300亿美元。在此期间,虽然企业主和政府支付了部分增长的医疗费用,公众自身用于医疗的开销仍旧增加了一倍多。此后,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开支在2000年超过12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这些费用将超过26万亿美元。

  由于慢性病发病率和医疗保健费用逐渐上升,多元化的医疗保健形式重新在美国出现。人们重新开始关注那些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并将它们作为主流医学的补充、替代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因此,这些方法又被称为替代疗法、补充疗法或补充替代疗法(或称为补充替代医学,即CAM)。

  在种类繁多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中,传统中医药学占有相当的比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针灸为例,大多数美国人是通过1971年《纽约时报》记者James Reston报道他在中国协和医院接受阑尾切除术及采用针灸解除术后疼痛和不适的情况才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传统针灸疗法的。然而,仅仅30年之后,针灸疗法已成为五种使用最广泛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一,有几十所民间针灸院校,许多主流医学院校也将针灸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大多数州为针灸医生颁发许可证或予以注册登记,许多保险公司也已经或正在考虑将针灸治疗纳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