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故人一呼而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
脉五动,一呼一吸为一息。气行六寸。人十息。脉五十动,气行六尺。二十
息。脉百动,为一备之气,以应四时。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
节。昼夜漏下水百刻,一备之气。脉行丈二尺。一日一夜,行于十二辰,气
行尽,则周遍于身,与天道相合,故曰平。平者无病也。一阴一阳是也。
脉再动为一至,再至而紧,即夺气。一刻百三十五息,十刻千三百五十
息,百刻万三千五百息,二刻为一度,一度气行一周身,昼夜五十度。脉三
至者离经。一呼而脉三动,气行四寸半,人一息脉七动,气行九寸。十息脉
七十动,气行九尺,一备之气,脉百四十动,气行一丈八尺,一周于身,气
过百八十度,故曰离经。离经者,病,一阴二阳是也。
三至而紧,则夺血。脉四至,则夺精。一呼而脉四动,气行六寸。人一
息脉九动,气行尺二寸。人十,脉九十动,气行一丈二尺。一备之气,脉百
八十动,气行二丈四尺。一周于身,气过三百六十度,再遍于身,不及五节,
一时之气而重至。诸脉浮涩者,五脏无精,难治。一阴三阳是也。四至而紧,
则夺形。
脉五至者,死。一呼而脉五动,气行七寸半。人一息,脉十一动,气尺
五寸。人十息,脉百一十动,气行丈五尺。一备之气,脉二百二十动,气行
三丈。一周于身,三百六十五节,气行过五百四十度。再周于身,过百七十
度。一节之气,而至此,气浮涩,经行血气竭尽,不守于中,五脏痿痟,精
… 页面 45…
神散亡。脉五至而紧则死。三阴三阳是也,虽五,犹末如之何也。
脉一损一乘者,人一呼而脉一动,人一息而脉再动,气行三寸。十息脉
二十动,气行三尺。一备之气,脉四十动,气行六尺,不及周身,百八十节。
气短不能周遍于身,苦少气,身体懈堕矣。
脉再损者,人一息而脉一动,气行一寸五分。人十息脉十动,气行尺五
寸。一备之气,脉二十动,气行三尺,不及周身二百节。凝气血尽,经中不
能及,故曰离经。血去不在其处,小大便皆血也。
脉三损者,人一息复一呼而脉一动。十息脉七动,气行尺五寸。当行尺
五寸。一备之气,脉十四动,气行三尺一寸,不及周身二百九十七节,故曰
争。气行血留,不能相与俱微。气闭实则胸满脏枯,而争于中,其气不朝,
血凝于中死矣。
脉四损者,再息而脉一动。人十息脉五动,气行七寸半。一备之气,脉
十动,气行尺五寸。不及周身三百一十五节,故曰亡血。亡血者,亡失其度。
身羸疲,皮裹骨。故气俱尽,五脏失神,其死明矣。
脉五损者,人再息复一呼而脉一动。人十息脉四动,气行六寸。一备之
气,脉八动,气行尺二寸。不及周身三百二十四节,故曰绝,绝者,气急不
下床,口气寒,脉俱绝,死矣。
歧伯曰:脉失四时者,为至启,至启者,为损至之脉也。损之为言,少
阴主骨为重,此志损也。饮食衰减,肌肉消者,是意损也。身安卧,卧不便
利,耳目不明,是魂损也。呼吸不相通,五色不华,是魄损也。四肢皆见脉
为乱,是神损也。
大损三十岁,中损二十岁,下损十岁,损各以春夏秋冬。平人,人长脉
短者,是大损,三十岁。人短脉长者,是中损,二十岁。手足皆细,是下损,
十岁。失精气者,一岁而损。男子左脉短,右脉长是为阳损,半岁。女子右
脉短,左脉长,是为阴损,半岁。春脉当得肝脉,反得脾肺之脉,损。夏脉
当得心脉,反得肾肺之脉,损。秋脉当得肺脉反得肝心之脉,损。冬脉当得
肾脉,反得心脾之脉,损。
当审切寸口之脉,知绝不绝,前后去为绝。掌上相击,坚如弹石,为上
脉虚尽,下脉尚有,是为有胃气。上下脉皆尽者,死。不绝不消者,皆生。
是损脉也。至之为言,言语音深,远视愦愦,是志之至也。身体粗大,饮食
暴多,是意之至也。语言妄见,手足相引,是魂之至也。茏葱华色,是魄之
至也,脉微小不相应,呼吸自大,是神之至也,是至脉之法也。死生相应,
病各得其气者,生。十得其半也。黄帝曰:善。
… 页面 46…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二动一止,三日死。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
死。四动一止,六日死。五动一止,五日死,或七日死。六动一止,八日死。
七动一止,九日死。八动一止,十日死。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
十动一止,立夏死。十一动一止,夏至死。十二、十三动一止,立秋死。十
四、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二十动一止,一岁死,若立秋死。二十一动一止,
二岁死。二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三十动一止,二岁若三岁死。三十五动一
止,三岁死。四十动一止,四岁死。五十动一止,五岁死。不满五十动一止,
五岁死。
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
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后三
岁,麦熟而死。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
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得节不动,出清明日死,远不出谷
雨而死。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后五日而死。脉一来而久住者,
宿病在心主中治。脉二来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脉三来而久住者,病在
脾下中治。脉四来而久住者,病在肾间中治。脉五来而久住者,病在肺支中
治。
五脉病,虚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药不得而治,针不得而及,盛
人可治,气全故也。
… 页面 47…
诊百病死生决第七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已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穰穰大热,其脉细小者,死。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
死。
温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
死。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八、九日,头不疼,
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
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不散者,当喑喑。后三日,温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干黑者,
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差。
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
热病,发热,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紧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
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己。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
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
死。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腹胀满,便血,脉大
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心腹痛,痛不得急,脉细小迟者,生。坚大
疾者,死。
肠澼,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澼,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澼,下脓血,脉弦绝则死。滑大则生。肠澼之属,身热,脉不弦绝,
滑大者,生;弦涩者,死。以藏期之。
肠澼,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澼,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迟者,生。紧急者,死。
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食阴肛,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嗽,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
… 页面 48…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汗出若衄,其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再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上气,脉数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其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者,死。
痟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弦小坚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消渴,脉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